[資訊] 論美國學歷史文化視角和從小處入手的方法

作者: kwei (光影)   2020-01-26 02:22:32
論美國學的歷史文化視角和從小處入手的研究方法
文章來源:《外語研究》2019年06期
刊載:https://m.sohu.com/a/367509097_618422
王波
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內容提要]本文主要就美國學歷史文化視角的理論價值和從小處人手的研究方法提出思考
,並結合案例進行分析。本文提出,外語學者研究美國,提倡歷史文化思維,多從美國獨
特的歷史文化根源尋找問題的本質,把握問題發展的線索與演變脈絡。同時,除了宏觀研
究之外,提倡多從小處入手,從具體問題切入,加強微觀層面的描述和分析,關注美國社
會方方面面的研究,形成外語人做國別研究的範式,服務中美深層次對話與交流。
引 言
美國學是國別與區域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就美國學的理論與方法提出若干思考
,重點討論美國學歷史文化視角的理論價值和從小處人手的研究方法。本文提出,外語學
者研究美國,除了宏觀研究之外,提倡多從具體問題切入,加強微觀層面的描述和分析,
關注美國社會方方面面的研究。外語學者要重視研究美國人文傳統的影響與作用,精讀、
細讀、析讀第一手材料,提出原創性見解。對具體問題的認識和分析,提倡歷史文化思維
,多從美國獨特的歷史文化根源尋找問題的本質,把握問題發展的線索與脈絡。同時,以
外語人開放包容的國際視野和學術心態,海納百川,吸取不同學科的理論優長,借助跨學
科方法,從不同視角分析問題,形成外語人的研究範式,服務中美深層次對話與交流。本
文結合一些案例進行分析。
1、國別與區域研究的方法
國別與區域研究名稱多樣。有的稱區域研究,有的稱地區研究,有的稱國別研究,有的稱
區域與國別研究,它們基本指代同一個概念。例如任曉稱,“在本文中,‘地區研究’和
‘區域國別研究’的含義是相同的,可以互換。”本文傾向於使用國別與區域研究這個名
稱,主要是基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對外語類專業學生的知
識要求中使用了“國別與區域知識”的表述(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2018:92)。
既然是國家標準,理應倡導。
簡單來說,國別與區域研究就是對特定的國家或特定的區域進行系統和深入地研究。羅林
和邵玉琢(2018)認為,國別和區域研究是針對特定國家或區域的政治、經濟、社會、軍事
、人文、法律等領域的學科研究,具有多學科、跨領域的基本特點。姚惠娜(2018:112)
認為,“國別區域研究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必須打破學科界限,合理運用政治、經
濟、社會、歷史、文化、外交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進行綜合性研究。”Encyclopedia
Britannica(2019)把區域研究(area studies)定義為“關注於特定地理區域或文化區域的
跨學科社會研究……典型做法是借用政治學、歷史學、社會學、民族學、地理學、語言學
、文學和文化研究等學科的知識。”綜合上述定義,可見跨學科研究是國別與區域研究的
基本特徵。
如何從事國別與區域研究,學界已有不少論述。常俊躍和馮光武認為(2017:4),“我國
高校英語專業教育應該與時倶進,將區域國別內容納入英語專業教育體系。培養的人才不
僅應該學習相關國家的語言和文學,而且還應該學習諸多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地理、社會
、政治、經濟等。”李晨陽(2017:69)認為,區域國別研究有五個視角最重要,即歷史
的視角、文化的視角、全球或地區的視角、比較的視角、中國政治的視角。任曉(2019:
71)認為,“地區國別研究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比較研究,兩者常常是一體兩面。國別研究
是比較研究的基礎,比較研究可以促進國別研究。”
筆者認為,從事國別與區域研究至少有三個需要特別關注的方法論視角。一是跨學科的視
角,就是博采諸家之長,採取開放包容的姿態,這是國別與區域研究的基本特徵;二是歷
史文化的視角,就是刨根問底,知其所以然,這是國別與區域研究的本質要求;三是比較
分析的視角,就是查找差距與不足,知己知彼,這是國別與區域研究服務國家對外戰略和
文化交流的現實需求。做國別與區域研究,要充分考慮這三個視角,善於從這些視角分析
問題,不流於形式,不淺表,論述,挖掘本質,把握重點。
2、美國研究的目的
美國作為後冷戰時期唯一一個超級大國,長期受到學界關注,是國別研究的重點。有必要
經常反思美國研究的目的,避免研究走偏。近來,關於美國的話題大多圍繞這些熱點展開
,包括中美貿易談判、美朝會晤、川普宣佈美國進入緊急狀態、川普一意孤行修邊境牆、
“通俄門”“飲水門”、美國大選、美國與歐洲,以及美國與俄羅斯等國關係等。圍繞熱
點,不斷湧現各種評論、分析、判斷。戰略家、思想家、智庫學者對熱點問題見解獨到,
分析精闢,經常讓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頂,一定程度上引領著大眾對美國的認知,甚至或
多或少影響到政策制定。不過,作為一名學者,要時刻保持警醒,保留獨立思考的空間,
多問些為什麼,多思考現象背後的原因,多提出不同的看法或建議。這就需要經常提醒自
己:研究美國到底為了什麼?我們對美國的瞭解有多深?到底如何研究美國?這些問題看
似空洞,卻值得深思,以免陷入熱點不可自拔,忘記研究的初衷。
國內從事美國研究的學者較多,研究美國政治、外交、經濟、軍事等事關中國利益的學者
尤其多。然而在一些重大問題或細枝末節上,又時常缺乏權威解讀。國內對美研究比較重
視宏觀研究。從戰略層面認知美國十分有必要,但並不充分。研究美國的根本目的是為了
服務國家對外戰略,促進中美深層次對話交流。這就需要大量深度熟悉美國事務、真正瞭
解美國歷史文化、能夠知己知彼的美國通,尤其是文化通。外語學者可發揮獨特作用,多
從小處入手,從具體問題切入,從文化角度思考和研究,把握美國的特質。
事實上,美國的外語教育與國別與區域研究關係密切。美國教育部國際和夕卜語教育辦公
室(International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負責外語和區域研究獎學金項目
(Foreign Language and Area Studies Fellow ships Program)管理,為本科生和研究生
提供現代外語教育和相關區域或國際研究項目資助。以2015-2016學年為例,每名研究生
獎學金包括18,000美元機構費用和15,000美元物質津貼。本科生獎學金包括1萬美兀機
構費用和5,000美兀物質津貼(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9)。進人21世紀以來,
美國政府已將“外語能力和對外國文化的理解力視作捍衛國家安全、提升公共外交的有效
性以及推進美國意識形態傳播的必要手段。”(王淳2010:41)可見,美國的外語教育和國
別與區域研究關係密切,外語教育是國別研究的基礎。
國內高校,比如北外、上外、川大等,很早就在英語院系或外語學院開設了美國研究課程
。筆者所在原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也是較早在英語專業設立美國研究方向。筆者從1993年
攻讀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開始從事美國研究,儘管如此,有關美國的問題,很多時候難
以給出明確答案。當然很多問題或許沒有答案,更多的只是試圖打開一扇窗,推開一扇門
,提供一些理論思考和實踐方案,這正是學術研究的價值。
黑人問題是筆者長期關注的領域之一,因為筆者碩士、博士論文都做黑人相關研究,對黑
人問題相對熟悉一些。坦誠地說,要不是出現歐巴馬這匹黑馬,2008年,也就是筆者博士
畢業近十年之際,曾一度打算不再關注黑人問題。之前,常有人向筆者建議,“你研究黑
人有啥意義,不如多關注一些美國的戰略問題、政治問題、軍事問題”。歐巴馬競選和當
選再度喚醒了筆者研究黑人的熱情,開始重新審視美國社會的族裔現狀以及族裔問題的現
實意涵,再度關注一些有挑戰性的歷史與現實問題。從1954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布朗
案》的判決中歷史性打破種族隔離,到歐巴馬當選為第一位黑人總統,不過半個世紀,難
道美國真的實現種族平等了?黑人當選總統對美國族裔關係將產生怎樣的影響?黑人民權
運動真的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後民權時代的黑白關係現狀如何?美國的族裔關係如何影響
美國政治乃至美國的內外政策?這些問題看似與中美關係的大局無關,卻在間接甚至直接
影響著中美關係,甚至影響到後冷戰時代的國際社會新格局。
深入考察美國社會的黑人現狀,可以發現一些耐人尋味、值得深思的現象。其中一個是,
雖然黑人歷史性地當選為美國總統,但是美國社會的種族隔離現象卻在一定程度和範圍日
趨嚴重。表面上看,美國的工作場所已實現種族融合,但是日常生活中自發的隔離現象依
然我行我素。2009年2月18日,剛上任不久的美國第一位黑人司法部長艾瑞克‧霍爾德就
美國司法部“黑人歷史月項目”(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Month Program)發表講演
。他說,“工作之餘,黑人和白人並無實質性互動……週六和週日,某種程度上,今天的
美國和五十年前的美國相比,並無很大區別。這的確令人沮喪”(Holder 2019)。表面上
看,美國在種族平等問題上取得了實質性突破,選出了第一位黑人總統,任命了第一位黑
人司法部長,但這並不意味著多年來美國面臨的大量社會問題迎刃而解了。這正是美國社
會種族關係的現狀,也是不得不面對的黑白關係現實。因此,美國媒體經常曝光針對黑人
的不平之事,乃至發生類似2014年8月9日弗格森小鎮黑人青年邁克‧布朗被白人警察槍殺
的事件就不足為奇了。但是,這樣的認識足夠嗎?
顯然,美國社會的現實、種族關係的現狀與常理之間存在許多矛盾、悖論,不深入研究,
無法深入理解。這就需要進一步剖析,深入挖掘現象背後的原因,既要做歷史的梳理,還
要做歷史與現實數據的統計、分析、對比。如果條件允許,甚至要做實地調研或科學調查
,避免看問題淺表化、簡單化、情緒化。事實上,在黑人研究領域,還存在許多空白,中
國學者關注不深,或者關注甚少,甚至沒有關注。正因如此,筆者認為,在國別與區域研
究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要重新反思、認真審視國別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反思研究的根本
目的,避免陷入熱點焦點,忽視“小問題”研究和基礎研究。宏觀思維極其重要,但它是
建立在系統的“小問題”研究基礎之上,是研究“小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對事物規
律和發展脈絡的總體把握。然而,目前的國別研究,大而化之多,宏觀研究多,戰術層面
重視不夠,對象國的歷史文化深入研究不夠,這樣實現不了國別研究的根本目的。根基不
牢,地動山搖,腳下浮誇,看不到本源。國別與區域研究需要更多的基礎研究。為了求真
務實,瞭解真實的美國,需要重視“小問題”。小不是真小,小是為了以小見大,見微知
著。探究“小問題”,深入考察美國的方方面面,尤其重視歷史文化根源的思考,可以達
到深入瞭解美國的目的。外語學者從事美國學,正好發揮相應作用,彌補相應空白,形成
國別研究的特色和範式。
3、歷史文化視角的理論價值
眾所周知,對美國憲法可進行從寬解釋(Broad Interpretation)或從嚴解釋(Narrow
Interpretation)。借用這個概念定義國別與區域研究,對之進行從寬解釋,根據研究對
象的不同,國別與區域研究可分為西歐研究、美國研究、日本研究、非洲研究等。但是,
它們不是一個特定學科的概念,只是一個寬泛的學科領域。比如,歷史學、政治學、社會
學、法學、藝術學等不同學科的學者都可從事美國研究。如果對國別研究進行從嚴解釋,
把它作為一個學科,必須有“清晰的研究目標、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系”(王波
2018:48)。因此,如果認可美國學的概念,需要對它進行系統的學術話語體系建構,從
概念出發,明確研究目標、研究方法、理論視角等。
美國學是一門“以跨學科理論與方法為特色,重點考察美國文化價值觀、重要思想或文化
模式在美國歷史與現實相應議題上的作用範式、影響途徑的人文社會科學。美國學者做美
國學是為了傳承與發展、反思與批評美國文化價值觀和美國文明特性。中國學者做美國學
是為了建構中國學者研究美國的理論範式和研究方法,深度解讀美國文化,深刻評析美國
文明,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交流,服務於國家對外戰略需求”(同上)。美國學高度
重視文化研究,關注美國歷史文化傳統的影響與作用。傳統、經典的美國學這個學術“綜
合體統攬一切的概念”是文化(Berkhofer1979:343)。美國學因此常被稱為“美國文化
研究或美國文明研究”(王波2018:49)。美國學概念彰顯了歷史文化思維在研究美國時
的重要理論價值,突出了它的學科特性,區別於一般意義上的美國研究,為美國學學科建
構奠定了理論基礎、研究方法和話語內涵。美國學的跨學科性、歷史文化視角以及目標定
位等基本特徵,與本文前面提出的國別與區域研究三大視角密切關聯,這充分說明,美國
學是有代表性的國別與區域研究。
有關美國的問題受到普遍關注,但是在聚焦熱點焦點時,提倡多從美國的歷史文化視角思
考,重視美國學人文傳統視角的獨特作用。以筆者處女作《當代美國社會熱點聚焦》(王
波1998)為例,該書追蹤了當代美國社會的十二個熱點問題。比如,城市化問題、移民問
題、槍支管理問題、教育問題、種族問題等。該書原標題是《當代美國社會的十二個大辯
論》,當時出版社覺得書名過於學術氣,考慮到銷路,建議更換書名,最終筆者同意了。
儘管如此,筆者認為,這是一部比較典型的美國學著作,最終也得到學界認可,獲得了
1998年度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雖然《當代美國社會熱點聚焦》是對當代美國社會熱點問題的研究,但是筆者用了較多篇
幅追根溯源,討論了這些問題的歷史文化根源,分析了正反雙方的觀點,尤其重視考察文
化傳統對當代美國社會問題的影響與作用,體現出美國學歷史文化視角的特性。筆者希望
通過分析美國人對這十二個熱點問題的爭議、辯論、討論,特別是從歷史文化視角的剖析
,達到深入考察美國社會的目的。因此,該書不是對熱點焦點問題的簡單描述,而是從美
國社會的現實矛盾切入,從具體事件入手,追根溯源進行歷史回顧和文化剖析。如果沒有
歷史文化視角,很難把握問題的本質。任何矛盾、衝突,都有歷史文化的影響與作用。這
是美國文化的特性決定的。
美國獨特的歷史文化是美國迅速崛起,不同於其他文化的本質所在。美國獨特的發展歷程
形成了美國文化的特性,深刻影響到當代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社會
文化使美國人民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價值觀念”(韓召穎2000:293)。不認識美國歷史文化
的本源,不足以深刻認識當代美國社會和美國政治的各種複雜現象及其本質,不足以深刻
認識美國外交和對外關係的傳統與根源。正如董小川(2006:22)所言,“美國文化研究能
使我們本質地瞭解美國的過去,清醒地認識美國的今天,也能幫助我們正確地預料美國的
明天”。以史為鑑,是為了認識當下。從美國歷史文化的視角看問題,是為了更好地認識
問題的本源。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後911時代,重視文化因素的影響意義更加重大。有學者
提出,“完全以政治制度作為國家關係的唯一考量已經不合時宜,必須重視不斷凸顯的核
心價值觀的作用”(公方彬2015:139-140)。今天,大國博弈不再侷限於傳統硬實力之間
的較量或對抗,更多體現在話語權的爭奪。美國為了確保話語霸權,發揮文化軟實力的全
球影響力,不斷推出各種舉措強勢推廣和傳播美國的價值觀。為了深刻洞察美國價值觀的
本質內涵,加深對諸多美國歷史與現實問題的認識,提高問題的批判性意識,需要進一步
強化歷史文化思維。這是我們研究美國的重要理論基礎,是美國學理論建構和研究方法重
點關注的維度,是作為他者深度解讀當代美國的關鍵。
4、小處著手的研究方法
4.1) “小”的價值凸顯
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新媒體興起,使得
“人人成為出版人、製作人和促銷人”(萊文森2011:4)。後真相的概念出現了,碎片化
時代應運而生。碎片化讓一切似乎雜亂無章,眼花繚亂。但是,研究美國,除了戰略層面
的認知,反倒應該多關注一些碎片化研究。這麼做,看似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其實不然
。世界不是個人的,卻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信息時代,一個看似不相干的事件,也與每個
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小矛盾可能引發大漣漪,小事件會掀起大波浪。
隨著社交媒體的廣泛運用,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多元、多樣和碎片,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
在碎片化時代,細枝末節正在直接或間接、有意或無意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對外決策和對外
戰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媒體讓普通民眾成為政策制定的參與者。美國總統川普特
別重視推特的獨特作用,通過推特架起與民眾之間的橋樑,打破了傳統的政治生態。歐巴
馬競選總統時,也利用新媒體籌集政治選金,成效斐然。人與人、人與物的聯繫愈加緊密

對具體問題、細微現象的深人研究,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可以深刻理解美國歷史文化的
現實作用,清晰解讀一個真實的美國。這一做法與美國學在當代美國的發展趨勢恰好契合
經典的美國學倡導文化視角,被認為是一種理想主義的、有一定心理學色彩的學術研究方
法,當代美國的美國學開始注重“運用社會的、物質主義的方法來考察非精英、物質文化
、心理等……關注文化現象的社會解讀”(Berkhofer1979:343)。1995年,美國的美國學
會年會主題是“向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它說明學者們在“徹底重新思考和審視美國研究
的目的”(Knoper1997:152)。美國學重視的傳統文化與現實社會現象的闡釋在發生關聯
,美國學更接地氣,更重民生,更關注被忽視的領域,這是美國學的多元文化轉向,是傳
統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轉向。研究事實,關注細節,析讀文本,分析數據,有利於找到
當代美國問題的癥結,認識一個真實客觀的美國。特別是作為他者研究美國,更需要客觀
的視角、細微的探求、文化的維度。
比如,歐巴馬首次當選為黑人總統,但是黑人境況是否真正得到改善,黑白關係是否得到
徹底改變?除了考察歷史文化因素,需要收集不同領域的具體數據,甚至做實地採訪調研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然後才能下一定的結論。2014年8月9日,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
市弗格森小鎮,手無寸鐵的黑人青年邁克‧布朗被白人警察槍殺,引發大規模遊行示威和
種族衝突。如果僅把這一事件看作是種族衝突,顯然不夠,沒有看清問題的本質以及深層
次的社會矛盾和文化衝突。從這一具體事件切入,重視歷史文化影響與現實因素的作用,
會發現衝突的真正原因是傳統文化與現實矛盾之間的衝突,美國社會的轉型,經濟結構的
變化,保障制度的缺失,新貧困問題的出現,這些是問題和矛盾的根源(王波2014)。
在一些有爭議的問題上,學者要自覺承擔律師的角色,甚至比律師更加嚴謹。分析事實數
據,據理力爭辯駁。學者不能像普通民眾一樣僅僅扮演門外抗議者的角色,立場堅定,義
正詞嚴,但說服力不夠。說服力不足,只能說明功底不夠,深入不夠,深挖細節不夠。學
者是理性的。美國學作為跨學科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會有價值觀、政治立場等因素的干
擾與滲透,更應該把獨立性和理性作為研究、評判、批判的前提,避免人云亦云,偏離美
國研究的初衷。
4.2) 關注事件“細微之處”
最近,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陶文判(2019)的一篇文章標題為“美國研究應多關注些個案
,少談些主義”。陶先生提倡青年學子多做個案研究,他提到了費孝通先生的例子,“大
家知道,費孝通先生的成名之作是《江村經濟》。費先生通過對江蘇一個村莊的實地考察
,對這個村莊農民的生產、生活、交易和消費進行研究,來剖析中國農村的狀況,研究中
國的農業經濟,該書是中國社會學的經典著作。費先生的研究經歷應該對我們的年輕學子
有所啟發……在中美關係中,存在無數的值得研究的個案……”。
筆者贊同陶先生的觀點。對於外語學者來說,研究美國更是提倡研究一些具體議題、案例
、事件,看第一手材料。外語學科在服務國家戰略、促進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可以發揮重大
而又獨特的作用。因此,提倡對具體議題的個案研究、實證研究,深刻理解、深入解讀美
國內政外交行為的具體表現。特別是對於人們普遍關切的問題,除了考察美國的歷史文化
根源,思考美國人文傳統對歷史與現實問題的影響與作用之外,可重點關注事件“細微之
處”,從小處入手,運用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以及其他學科的方法來進行跨學科的研
究。
具體議題可以是美國的一個族裔群體(或它的某個部分)一種社會現象、一個社區、一個
普通事件、一部電影、一件流行服飾,一位人物、一棟建築、一部著作,甚至一個新詞等
,它們背後都有深刻的歷史文化原因。因為具體,就可以深入、細緻、形象、生動地解構
美國,認識美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具體表現,以及內政外交的深刻歷史文化根源。這是筆
者倡導美國學概念,倡議建立相應學科的主要原因。歷史文化的影響與作用是美國學的一
個獨特理論視角,也是一個研究方法。通過歷史文化視角,從一個個具體議題展開研究,
從微觀層面考察、捕捉問題實質,把握問題發展脈絡,促進中美深層次跨文化對話交流。
前一陣熱映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據說影片改編自真人故事。它講述的故事背景是
1962年的美國。當時,美國剛剛打破種族隔離,然而美國南部依舊存在事實上的種族隔離
,甚至經常爆發激烈的種族衝突。為了打破種族隔離,實現黑白平等,黑人民權運動興起
。時任總統約翰‧甘迺迪和他弟弟司法部長羅伯特‧甘迺迪同情黑人、支持黑人,主動提
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試圖幫助黑人獲得平等權利,為黑人民權運動取得積極成果發揮了獨
特作用(王波2002)。這部影片的諸多細節,值得深入考察。例如,當時黑人不能使用白
人餐廳或衛生間,不能住白人旅館,白人警察不分青紅皂白拘捕黑人,司法部長羅伯特‧
甘迺迪電話解救黑人鋼琴家唐和他的白人司機托尼等插曲。如果不瞭解種族隔離的歷史文
化大背景,不瞭解平等觀念的變化發展,不瞭解當時南部黑人的現實處境,不瞭解南北方
在種族觀念上的差異,不瞭解1954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通過《布朗案》的判決打破種族隔
離後,南方白人對打破種族隔離的抵制,以及當時甘迺迪政府維護黑人民權的決心,很難
理解優秀的黑人鋼琴家唐和他聘用的意大利裔白人司機托尼這兩位主人公在南部巡演中發
生的一系列不尋常故事,無法深刻解讀這部影片的真實意涵。這些細節都有深刻的歷史文
化背景,值得推敲,從而對引發美國社會革命的20世紀六十年代黑人民權運動有進一步深
刻理解,深入領會好萊塢大片的真實意涵。
2019年2月15日,川普總統簽署備受各方關注的2019財年撥款法案。根據該法案,美國政
府將支出13.75億美元用於修建邊境隔離牆,離川普期望的57億美元甚遠,同時宣佈美國
進入緊急狀態,希望繞開國會調集更多資金建設邊境圍牆,阻止非法移民。這件事引發廣
泛爭議。川普的做法被認為加劇了政府內部矛盾,“持續擴大了黨派之間的對立,而且也
對美國憲政制衡制度構成了挑戰”(沈鎮2019:86)。筆者認為,除了關注當前焦點,不妨
深入考察美國的相關法律,瞭解總統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這一權限的具體法律規定,分
析歷史案例,考察正反看法,這樣可對當前川普頗有爭議的濫權行為有深層的歷史、文化
、法律、政治層面的認識,避免複雜問題簡單化,法律問題情緒化,更可對美國獨特的政
治文化、法律文化有進一步深刻認知。
2017年11月,川普在一場白宮記者會上突然彎下腰,僵硬地打開一瓶水,然後雙手端著水
瓶喝水,彷彿在向人敬酒。之後,他又曾在公開場合雙手端瓶喝水。這一舉動讓人懷疑,
是否他的中樞神經或末梢神經出現了問題。又有人說,這不過是川普的個人習慣。於是有
了“飲水門”之說。可以去考察總統健康狀況與總統競選、任期以及總統相關醫療保障及
身體素質方面的具體法律規定和要求,然後對不同總統的個案進行針對性研究。通過個案
研究,對總統職位的法律要求、身體素質要求以及規定有更多更深的瞭解和認知,而不僅
僅被簡單的表面現象迷惑或吸引。
大戰略、大格局、大事件、大熱點固然重要,但提倡關注其中的細枝末節,多從具體問題
、事件切入,從細節著手,以小見大,成為真正的美國通。資中筠提出,“要研究美國本
身,就是要研究美國社會的各個方面,當然還要注意它的最新發展”(轉引自趙梅2011:
23)。外語學者可以成為跨文化對話的使者與橋樑,在美國學領域大有作為,逐步形成自
身的國別研究特色和範式,避免國別研究同質化、膚淺化。對美國社會方方面面做全面研
究、深入研究、具體研究、細節研究和歷史文化研究,可減少對話的障礙,促進深層次跨
文化交流,從美國的歷程吸取經驗教訓,為我國的發展提供啟迪建議。這正是國別與區域
研究的根本目的。同時,這也是對美國以及其他國家進行國別研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5、結 語
外語學科的優勢在於第一手材料,以及外語人開放包容的國際視野和學術心態,同時吸取
不同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優長。外語學者從事美國學,提倡歷史文化視角,除了宏觀研究之
外,不妨多從小處入手。對歷史文化影響與作用的準確把握,對細節的描述分析,是為了
更好地認識一個真實的美國,最終形成相對客觀的理性判斷與科學結論,形成外語人做國
別研究的特色和範式,服務中美深層次對話與交流。
作者: kwei (光影)   2020-01-26 02:25:00
美國輻員遼闊,地方自治傳統深厚,從小處、基層、案例著手,確實是有效的理解美國的方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