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民粹浪潮未退 疫後重生維艱 基層困難恐反彈 民主體制臨危機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1-01-01 07:14:58
標題: 民粹浪潮未退 疫後重生維艱 基層困難恐反彈 民主體制臨危機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bit.ly/383K1uZ
https://i.imgur.com/9FF2l8V.jpg
【明報專訊】
2016年堪稱西方民粹浪潮升至高峰的一年,先有英國脫歐公投意外過關,後有特朗普當選
美國總統。4年多過去踏入2021年之際,英國今日結束脫歐過渡期,正式跟歐盟「離婚」
,特朗普則連任失敗,白宮將再迎來傳統政客入主。但這不代表全球民粹退潮,學者憂慮
特朗普如今拒絕承認敗選,會為全球民粹主義者開創新模式,尤其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
虐全球之際,民粹領袖的支持度不減反升。
身為過去幾年民粹浪潮的代表人物,特朗普連任失敗的政治意義備受注目。觀察家普遍相
信,特朗普敗選不代表民粹主義受挫,反令民主體制再陷危機。著名東歐研究學者克勒斯
特夫(Ivan Krastev)認為,特朗普拒認敗選之舉,反為歐洲等地的民粹主義領袖「開創
新模式」,即選舉繼續但他們「絕不會敗選」,他向《紐約時報》稱:「2016年特朗普勝
選時,他們(民粹主義者)所獲經驗是可以信任民主。現在他們不信民主,會想盡辦法繼
續掌權。」奧巴馬時代的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麥克福爾更表示,特朗普此舉是「他送給全球
獨裁者的告別禮物」。
英美歐迎變局 考驗新領袖
《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拉赫曼(Gideon Rachman)也認為,特朗普敗選將使美
國以外的許多民粹主義者感到泄氣,但他們不會被擊敗。東歐右翼民粹主義政黨聲勢日盛
,匈牙利和波蘭政府在國內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礎,特朗普的普選得票(7400多萬,遠超奧
巴馬2008年的舊紀錄)之高,也意味着兩國民粹政客在美國及歐洲仍有共同意識形態的盟
友可以合作。
特朗普據報已放眼下屆大選再戰,美國民粹浪潮自然難言消退。在大西洋的另一側,歐洲
同樣續要面對各種民粹挑戰,尤其是過去十年的定海神針、德國總統默克爾今年內功成身
退,歐盟面臨政治權力洗牌的未知數。匈牙利和波蘭去年底不惜威脅否決歐盟預算案,以
求剔除有關法治換取注資的條款,最終默克爾牽頭妥協,法治條款雖獲保留,但會等到
2022年匈牙利大選後才生效,惹來不少自由派評論家不滿。新世代歐盟領袖有無能力駕御
波、匈兩國的挑戰不無疑問。
新冠疫下民粹領袖民望反升
英國及時在今日「有協議」脫歐,至少為歐洲領袖減少一項煩惱。但英國本身的民粹思潮
不會因脫歐目標達成而告一段落,疫下脫歐會為英國經濟帶來何種負面影響仍然難料,但
即使出問題也不一定歸咎首相約翰遜——《金融時報》評論版副主編格林(Miranda
Green)表示,許多評論和民調主管懷疑,民眾傾向認為任何首相都難以有效應對疫情的
巨大挑戰。
民粹領袖疫下民望不跌反升並不鮮見,以巴西總統博索納羅為例,他一如特朗普多次想淡
化疫情風險,但即使巴西淪為拉美地區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民調仍顯示博索納羅去年8月
支持度創下任內新高。巴西學者質疑,博索納羅令民眾以為只能在封城與經濟二擇其一,
因他知道某程度上「巴西人擔心經濟多於疫症」。
恐重演金融海嘯 救市觸發民粹潮
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潛在破壞,令人想起2008年的金融海嘯。《金融時報》首席政治評
論員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發表題為「就像金融海嘯,新冠疫情是給民粹主義者
的禮物」的評論文章,表示疫後重振經濟的方式或重演當年救市後遺症,即緊縮措施令低
下階層最為受損,間接觸發民粹浪潮。他形容疫情最大受害者是低薪、無技能、從事不穩
定工作的人士,部分是酒店業和零工經濟(gig economy)的從業者,高技能員工卻可靈
活地遠端工作,或取得政府資助的休假計劃;封城期間,相對富裕的人積蓄增加。斯蒂芬
斯警告道:「如果政治人物是認真想拯救民主制度,他們必須首先恢復市場經濟運作的公
平標準。」
明報記者
中美歐「競合」互動關係惹關注
過去一年新冠疫情期間,北京致力扭轉外界將疫情跟中國掛鈎的印象,但所謂「戰狼外交
」帶來反效果,令中美和中歐關係進一步惡化。中方近期向美方再拋「競合」論述,但外
界對中美關係能否在拜登入主白宮走出特朗普時代的低谷頗有疑問,歐盟更公然提出要就
對華政策跟下屆美國政府達成合作協議,但雙方能否有效聯手同樣成疑。
在意大利爆發歐洲最先的大型疫情時,中國把握機會提供口罩等醫療物資,跟救助反應緩
慢的歐盟構成對比,被認為是中方藉此扭轉外界視之為疫情發源地的對外形象。到疫苗漸
見曙光,國家主席習近平則多次表達中方願參與疫苗的國際合作,包括宣布「新冠肺炎疫
苗實施計劃」(COVAX)。
然而這次舉措對西方輿論的影響明顯遠不如中方外交官的爭議口脗,也令源自電影名字的
謔稱「戰狼外交」走入西方媒體常見用詞,例子包括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宣揚「美軍武漢
播毒」論,聲稱是要反擊特朗普政府使用「中國病毒」等字眼。
適逢去年美國大選,上述論調反令特朗普政府「反華牌」打得更響,但拜登上台不代表趨
勢會改變。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傅瑩去年11月投書《紐約時報》指中美是有可能建
立「合作與競爭」關係,被視為呼應候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和
另一拜登幕僚坎貝爾去年《外交事務》文章的論述。但外界相信,出於兩黨共識的中美關
係倒退難以真正逆轉,像美國智庫專家葛來儀去年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中美雙方關係未
來多年都會以「戰略競爭」為主調。
過去數年無意與特朗普政府合作應對中國的歐盟,也趁拜登當選擺出更積極的姿態。《金
融時報》去年11月底引述歐盟計劃草案,顯示布魯塞爾將呼籲美國把握「一個世代只有一
次」的機會重建全球同盟,回應中國帶來的「戰略挑戰」。歐盟駐中國大使郁白(Nico-
las Chapuis)不久再挑明,歐盟盼就對華政策跟下屆美國政府達成協議,「我們需要有
共同理解,以向欺凌及恐嚇、強制外交以至『戰狼外交』說『不』」。
中歐投資協定衝擊美盤算
不過,美國和歐盟的潛在分歧仍是顯而易見,蘇利文近日在Twitter轉貼中歐擬年底簽署
投資協定的新聞時,表明「拜登—賀錦麗政府歡迎與歐洲伙伴提早商討對中方經濟行徑的
共同顧慮」,被解讀為向歐盟施壓。然而,在時任歐盟輪任主席國德國的總理默克爾力推
下,歐盟周三(上月30日)仍跟中方宣布完成全面投資協定的談判,在歐美政壇和輿論惹
來不少爭議。布魯金斯學者美歐關係研究專家賴特(Thomas Wright)稱,這事件無疑具
破壞性,令人質疑拜登政府計劃下重注尋求復興跨大西洋關係是否合理。
急求經濟復甦 債務危機隱伏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陸續獲全球各國批准緊急使用,予人疫情結束後環球經濟強力反彈的寄
望。但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恢復疫情造成的歷史性經濟衰退。另外,在
各國以增加支出的方式務求重振疫後經濟之際,專家更憂慮會種下公共債務堆積的禍根,
隨時令債務危機重臨。
恢復流失職位料需數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去年10月稱,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預期今年收縮
4.4%,同時疫情重臨等因素將拖慢復甦,國際合作盡快終結疫情是加速經濟復甦的關鍵,
疫苗尤獲寄予厚望。輝瑞-BioNTech及莫德納(Moderna)上月先後公布其研發的新冠疫苗
在第三階段臨牀測試中預防感染比例達九成或以上後,美國股市隨即上揚,道指一度急升
至2月以來最高位,標指更創下史上第二的收市新高。
雖然市場期望疫苗有效遏止全球疫情,盼令旅遊、零售等受疫情重挫的行業重煥生機,但
西方國家爆發新一波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卻未容樂觀,例如歐盟委員會早前公布秋季經濟預
測,指新一波疫情打斷復甦步伐,明年預測增長率由5.8%下調至4.1%。
英國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高級經濟師皮爾斯認為,隨着疫苗面世經濟會在多方面回溫,
服務業將尤其受惠,但要恢復流失的職位可能需時數年。瑞銀集團主席韋伯亦估計全球
GDP最少要一年才能回復至疫前水平,而失業率與增長率亦需再一兩年才有望回復正常。
各國為求盡快從疫下經濟衰退走出,不惜工本力推巨額的刺激措施,但代價是埋下債務危
機的地雷。早在去年4月,《經濟學人》已發表文章,警告富裕國家的公共借貸正升至百
廢待興、二戰結束初期以來的新高,政府撥出巨額金錢資助家庭和企業以度過封城難關,
然而各行各業停擺意味稅收即將暴跌,疫情過去後各國勢須面臨後果。
(華爾街日報、NBC)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作者: meblessme (地球太可怕我要回火星)   2021-01-01 15:04:00
把民意說成民粹其實是富人上層的傲慢與自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