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送中國大禮、打臉美國準總統拜登……德國總理梅克爾為何力推《中歐投資協定》?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storm.mg/article/3360776
簡恒宇 2021-01-05 18:40
https://i.imgur.com/Qo8TNEp.jpg
德國總理梅克爾(AP)
歐盟與中國耗費近7年時間協商,終於在2020年12月30日談成《中歐投資協定》,但雙方
僅達成「原則性」共識,且協定仍須獲得歐洲議會批准,而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
」高級訪問學者巴爾金撰文直言,德國總理梅克爾力促該協定達陣,經濟過度仰賴中國和
地緣政治採取避險策略是主因。
「我在2019年向1名曾與梅克爾(Angela Merkel)密切共事的外交人員,想知道她對中國
的看法」,巴爾金(Noah Barkin)在《外交政策》(FP)的文章開頭寫道,「我原本期
待會聽到關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讓中國更專制、維吾爾人的困境,以及德國在中國經濟
的角色」,結果該名外交人員的回答不如巴爾金預期。
談成協定是送中國大禮
巴爾金表示,該名外交人員當時告訴他,梅克爾讚揚中國的經濟成就,且感謝中國在2010
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時,購買歐元國家的債券,提供德國企業能夠繼續茁壯的市場,「她
對此銘記在心」。巴爾金直言,此時談成《中歐投資協定》,很難不想成是送給中國的地
緣政治大禮。
此外,美國即將換成拜登政府上台,拜登表明要聯合歐洲盟邦反制中國,而梅克爾力推《
中歐投資協定》,等同打臉拜登,而她的內閣成員在談判有所進展前,已先提出讓中國華
為參與建設德國5G網路的草案,不過她領導的基民盟(CDU)部分黨內成員、德國情報單
位和盟邦美國,都反對華為參與。
德國經濟過度仰賴中國
對於道德誠信聲譽良好,又是來自經歷過共產時期的東德的梅克爾,會誇讚關押穆斯林少
數民族、建立數位監控系統的中國,巴爾金認為,經濟是主要因素,「德國本身及其大企
業太依賴中國,導致德國冒著風險靠向中國共產黨領導階層」,並稱德國化學公司巴斯夫
(BASF)在中國投入的資金更是倍增。
「若要德國大公司在中國及美國之間選邊站,就算顧慮中共掌控經濟,許多企業還是會選
中國」,巴爾金指出,除了經濟,較少被討論的地緣政治也是建立梅克爾對中國看法的因
素,「過去數年的一系列演說中,梅克爾表明,她認為德國在強權競爭的敵對環境中相當
脆弱」。
https://i.imgur.com/qGEq5Rt.jpg
2018年5月2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德國總理梅克爾。(美聯社)
中國崛起 德國不能選錯邊
巴爾金稱,梅克爾認為隨著中國崛起、影響力漸增的局勢下,德國不能選錯邊,而她2020
年在非營利組織「柏林美國學院」(American Academy in Berlin)演說提到:「看看我
們歐洲人的門外有什麼,看起來很具挑戰,我們有俄羅斯,現在還有中國,而中國與俄羅
斯愈來愈密切。」
此外,拜登雖以306張選舉人票贏得美國總統大位,但梅克爾看得是川普仍有約7420萬張
普選票,就算川普卸任,他的支持者還在,遲早會有接替川普的人選,因此梅克爾採取避
險(hedge)策略,且她認為德國可以緩和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對立,巴爾金表示:「她認
為孤立或圍堵中國,只會造成災難。」
不過巴爾金強調,梅克爾對中國的態度,不再代表德國和歐盟有相同看法,因皮尤研究中
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0年10月公布的調查顯示,約71%的德國人對中國有負面觀
感。他亦稱,德國之後對中國的態度,要看梅克爾的繼任者及中國、美國自身立場,「只
是梅克爾的中國政策已成定局,歷史評論可能不會很好」。
───────────────────────────────────────
德語媒體:是什麼導致了歐洲的衰落?
https://p.dw.com/p/3nSUz
作者:文山(摘編)
《法蘭克福評論報》認為,西方如今面臨的真正挑戰是:中國居然證明了沒有民主自由也
能實現繁榮。《世界報》則尖刻地指出,歐盟因為擔心歐洲衰落而急於和中國簽協議、放
棄價值觀,但是放棄價值觀恰恰會讓歐洲衰落真的成為現實。
(德國之聲中文網)
《法蘭克福評論報》以「中國龍的凱歌」為題,刊文指出,中國似乎成為了 2020 年的贏
家,從今往後,北京將更加強硬地捍衛自己利益。作者注意到,中國是唯一在疫情肆虐的
2020年依然實現可觀的經濟增長的大國,此消彼長的實力對比讓北京更加不用顧忌外界的
批評,這也導致了中國社會與西方社會越發脫節:西方民眾對中國的評價明顯走低,而中
國民眾則自認為自己國家的國際形象得到了顯著提升。
「其實,這還只是事物的一個方面。就像備受尊敬的新加坡政治學者馬凱碩 (Kishore
Mahbubani) 所指出的那樣,『我們必須和當前的中國共存,而不是和一個我們所期盼的
中國共存』。多年來,馬凱碩一直在宣揚『亞洲世紀』學說。他嘲諷西方想要傲慢地按照
自己的構想來塑造人口規模第一的大國,『一個不到250年歷史、人口只有中國四分之一
的美國,憑什麼想要改變中國、而不是被中國改變?』」
「在談論中國時,人們常常淡忘一點:中國政府自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實現了人民生
活水準的極大提升,GDP 翻了30多倍,人均預期壽命也增長了10來歲。這樣的成功故事,
在中國的日常生活中很多見。一個聊著泰國渡假、新買的蘋果手機的30歲辦公室職員,她
在年幼時很可能還必須在水稻田裡幫助勞作的父母。短短幾年時間裡,全國各地都冒出了
大量新建城區,充滿未來感的摩天樓讓紐約曼哈頓相形見絀。」
「對於西方而言,最大的挑戰也許是:至少到目前為止,『中國道路』證明了沒有民主和
言論自由也一樣可以實現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況且,疫情肆虐的2020年顯著提升了中國
政府的實力,讓14億中國人中的大部分人的目光都更多地轉向國內。」
《世界報》的評論則以「中國崛起、歐洲衰落」為題,認為單純從經貿角度而言,歐中投
資協議對歐盟相當有利,但是在當前這個時間點宣佈完成談判,卻會釀成地緣政治上的嚴
重後果,這不僅僅限於歐美關係遭到離間。
「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在歐盟委員會強調『地緣戰略思維』,但是這一思
維顯然沒能讓這個巨大的官僚機構所完全領會。歐方的談判代表很有可能就像電影《再見
列寧》中的女主角那樣:昏迷前生活在東德,醒來時柏林牆已然倒塌,她卻生活在另外一
個世界。歐盟代表為了這份投資協議談判了7年,期間他們兩耳不聞窗外事,沒有注意到
公共輿論的變化。當北京在12月做出重大讓步、協議有望在12月底前達成時,歐盟代表突
然遭到了輿論的批評。這是因為,他們身處的環境已然不同於7年前。」
「相比7年前談判剛開始時,當今中國政府對內更具壓制性,對外更具攻擊性。觀察人士
已經放棄了通過資本主義實現中國民主的希望。歐盟已經在2019年將中國宣佈為體制競爭
對手,就像在冷戰時期對待蘇聯那樣。而且,歐洲企業的高管如今在面對中國時,也不再
是只看到大把的金錢,而是擔心起那些創新實力強勁的中國企業。」
「儘管如此,梅克爾依然大力推動達成協議。這表明,德國總理在對華政策上貫徹的是一
條不怎麼受外界左右的自主路線。德國汽車產業一定非常樂於見到這一點:德國大眾產量
的一半都銷往中國,中國更是賓士的最主要市場。有了歐中投資協議,德國車企今後還能
涉足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由於此前做出了強烈依靠中國市場的戰略性決策,德國大眾等企
業也陷入了高度對華依賴,這導致了德國政府幾乎無法抨擊中國。」
「眾所周知,梅克爾認為全球權力重心向亞洲轉移是無可避免的。中國在崛起,歐洲在衰
落,這就是歐盟在見到北京做出讓步時急於簽署協議的主要理由。只不過,當歐洲不再堅
持價值觀時,被當作理由的『歐洲衰落』預言,還真會成為現實。」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