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德國新政府對中政策存在分歧 未來走向待觀察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20338
新聞引據:採訪、EUobserver、The Diplomat
撰稿編輯:張子清
https://i.imgur.com/fluam7W.jpg
德國總理蕭茲對北京的態度採務實導向,並以加強經濟貿易為優先,未來德國的中國政策
將走往何方,有待觀察。(AFP)
德國新任總理蕭茲(Olaf Scholz)12月初組成聯合政府,依據執政聯盟協議的「全面中國
戰略」,新任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的對中政策,將對中國侵犯人權與
香港及台灣問題,採取更為強硬立場;然而蕭茲則對北京的態度採務實導向,並以加強經
濟貿易為優先,未來德國的中國政策將走往何方,有待觀察。
新外長對中強硬 以價值為基礎的外交政策
德國新任總理蕭茲12月8日主導的聯合政府,由德國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SPD)、綠黨
(Green party)與自由民主黨(FDP)組成3黨聯盟。根據執政聯盟達成的協議,將制定「全
面中國戰略」,作為未來對中國政策的一部分,「以便能夠在與中國的系統性競爭中,實
現德國的價值觀和利益」。
新政府外交部長、綠黨共同主席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主張「以價值為基礎」
(value-based)的外交政策,她的對中政策,強調對中國侵犯新疆維吾爾人權、限制香港
自由,以及欺壓台灣等問題,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
不過,貝爾伯克的對中政策卻與剛卸任的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大相逕庭,梅克
爾在位16年間,將中國視為經濟夥伴,並視為對德國和歐洲繁榮不可或缺的要角,也是德
國公司的重要銷售市場。梅克爾的做法崇尚務實,而非意識形態;然而她的現實政治傾向
,導致她不願在新疆人權、香港或台灣問題上批評中國,著重在德國的經濟利益。
對中政策 新外長與總理存在分歧
此外,貝爾伯克的對中政策不僅與梅克爾有很大差異,跟自許為梅克爾當然繼承人(natu-
ral heir)的總理蕭兹也有顯著不同。
根據「歐盟觀察家」(EUobserver)12月22日的報導,蕭茲上任後,21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
近平舉行首次電話會談,蕭茲並未提到人權問題,而是專注於促進兩國貿易合作,蕭兹在
會談中也希望新的「中歐投資協議」(China-EU Investment Agreement)儘快生效。
「中歐投資協議」是梅克爾任內力推的政策,至於跟中國談經濟貿易而不提及人權,也是
梅克爾對中政策的一環。
「中歐投資協議」歷經7年談判才獲得歐盟會員國批准,但是在歐盟針對新疆維吾爾人權
遭到中國侵害,發動自1989天安門屠殺以來,首次就人權問題對中國實施的制裁後,中國
也將數十名歐洲議會議員和歐盟官員列入制裁黑名單,導致歐洲議會凍結這項協議。歐洲
議會揚言,若要解凍協議,前提是中國取消對歐洲議員的制裁。
德國內閣運作 外交政策總理聲量大
另一方面,除了執政聯盟內部對中國的外交政策理念存在歧見,德國內閣運作也可能使得
歧見加深。
德國內閣依循所謂的「總理原則」(Kanzlerprinzip)運作,各部門首長遵循總理的指導方
針行事;因此德國的外交主導權依總理態度而定。根據「德國之聲」,梅克爾任內的外交
政策由她親自主導,並非全盤交給外交部處理,至於前總理艾哈德(Ludwig Erhard)與基
辛格(Kurt Georg Kiesinger)時代,則是幾乎交由外交部門處理。
分析指蕭茲可能會「蕭規曹隨」,遵循梅克爾主導外交的作風。倫敦政治分析師與自由記
者佛克(Thomas O. Falk)在英語線上時事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撰文指出,「俄
羅斯和中國等國際要角將毫無疑問地『測試』德國新總理的底線,若是在國際舞台與外交
決策過程中缺乏存在感,可能會被蕭茲視為無法承受的弱點。」
因此佛克認為,「蕭茲似乎不太可能停止由總理主導外交政策,並整體定下對外基調的趨
勢」。
德新政府對中政策 走向何方待觀察
此外,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Destatis)資料,中國已連續第五年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
伴。2020年德、中兩國雙邊貿易額為2,121億歐元,因此鑑於德、中兩國經濟規模龐大,
務實的蕭茲將會延後德國新政府與梅克爾對中模式正式決裂的時間。
政治分析師與自由記者佛克認為,德、中未來關係有一點可以充分肯定的,就是梅克爾領
導下的德、中16年經濟合作關係,不會輕易地就劃下休止符。
德、中兩國關係密切,新柏林政府未來的對中政策將走向何方,究竟是延續梅克爾時代的
交往模式,或是綠黨的「人權與價值」強硬政策,還是出現一種新的折衷方案,值得未來
密切觀察。
───────────────────────────────────────
德中關係何處去 「肖習通話」現端倪
https://p.dw.com/p/44lat
關於肖爾茨和習近平之間的首次電話會談,新華社通稿洋洋灑灑上千字,而德方聲明只有
幾句話。柏林新政府在對華政策上是否表現得過於低調?總理肖爾茨和外長貝爾博克之間
是否像外界猜測的那樣,就如何對待中國存在嚴重分歧?
(德國之聲中文網)
肖爾茨領導的新一屆德國政府上任才數周時間,輿論對其對華政策走向已經十分關注。不
過,在這方面柏林似乎表現得頗為低調。日前,肖爾茨第一次作為德國總理和中國國家主
席習近平進行了電話會談。會後中方新華社發布了篇幅逾千字的新聞,而德方的官方聲明
卻只有短短的幾句話,對會談的具體內容並未多做說明。這更加深了媒體的猜測:新政府
是否仍未確立對華政策的方向?
柏林智庫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貝納(Thorsten Benner)對德國之聲表示,其實肖爾
茨已經就其對華政策做出了明確的表態。他在12月中旬宣讀的第一份政府聲明裡已經表示
,歐洲必須有一個共同的新東方政策,要從真實的中國出發來制定對華政策,但不會對糟
糕的人權狀況視而不見。他表達願意同中國進行合作與公平競爭。
「雖然在與習近平主席通話之後,肖爾茨並沒有就談話內容做過多的透露,但這並不意味
著德國政府沒有確立明晰的對華外交路線。」貝納指出,從外長貝爾博剋日前接受《時代
周報》(die Zeit)採訪時的表態也能看出,她和總理肖爾茨之間已經就對華政策進行了
討論和協調。
在這次訪談中,貝爾博克明確表示:「我們要麼執行共同的外交政策,要麼就根本沒有外
交政策。這一點我很清楚,肖爾茨也很清楚,我們彼此之間的合作非常好。……外交部是
對我們在國際上的行動進行規劃考慮和整合的部門,因為這裡有我們從220多個駐外機構
那裡匯總而來的強大專業知識背景。」
不過還是有一些蛛絲馬跡似乎暗示著這位來自綠黨的外長和來自社民黨的總理之間存在分
歧。比如在宣讀政府聲明時,肖爾茨沒有使用「價值外交」這個詞匯,提倡公平互利的競
爭;而貝爾博克則在多個場合不斷地強調「價值外交」這個概念,並且將中國稱作「制度
競爭對手」。
因此也有德語媒體分析中方有關兩國領導人通電話的報導認為,習近平在談話中有關「反
對各種形式的霸權行徑和冷戰思維」的呼籲,是在暗指美國,而「希望德方繼續為穩定中
歐關係發揮積極影響」則是在向貝爾博克喊話,或者說是提醒肖爾對綠黨和自民黨這兩個
對華持批評態度的執政夥伴加以牽制。
不過,政治學者貝納認為,到目前為止,貝爾博克一直在堅持遵循三黨在組建內閣之前簽
署的聯合執政協議。比如,她並沒有對是否參與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做出正式的表態,只
是說要和歐盟夥伴協商之後採取共同的立場。而在成為外長之前,她曾經對中國的人權問
題提出嚴肅的批評,並且表示不排除抵制冬奧會的可能。
歐中投資協議還有戲嗎?
中國官方新華社報導稱,肖爾茨在與習近平的電話會談中表示,希望歐中投資協定早日生
效實施。然而在德國政府發言人提供的相關簡報中,並未提到這一內容。貝納指出,歐中
投資協定是否能夠生效實施,這並不是德國政府單方面就能夠決定的事情。
「非常關鍵的一方還是歐盟議會,在將相關協議擱置之後,這方面並沒有出現什麼明顯的
進展。即使現在德國政府呼籲歐盟議會去通過這份協議也不會有什麼作用——其實梅克爾
在最後也曾經作過這樣的努力。因為這個局面很大程度上也是北京對歐洲的獨立學者、智
庫機構和歐盟議員採取制裁造成的。」
一週前,《南華早報》英文版(SCMP)曾經發表獨家報導稱,由於雙方在人權和經濟貿易
問題上的分歧過大,原定年底舉行的中歐峰會被推遲到明年。該報援引消息人士寫道,北
京方面始終希望在年底前召開峰會,但是歐盟方面則有顧慮,擔心習近平不會親自參與會
議,而是請總理李克強來代表中方。外界猜測李克強有可能在明年二十大之後從總理的位
置上退下來,因此決策影響力恐怕會逐漸減弱。
一位歐盟官員對《南華早報》表示:「歐中投資協議已經『壽終正寢』。如果雙方之間沒
有經濟領域的對話,也絲毫不令人奇怪。」他還補充道,雙方之間「沒有什麼值得慶祝的
」。
貝納也認為,在梅克爾任期末尾,她所代表的中間道路已經被證實是難以執行的——比如
歐盟和中國之間的相互制裁,以及歐中投資協議的被擱置。總體上看,梅克爾的對華政策
肯定不會得到全盤繼承,而「交通燈」政府的聯合執政協議中對華政策的表述和語調已經
有所改變。
《南華早報》還指出,北京方面對於柏林是否會告別梅克爾的對華政策感到日益焦慮。習
近平在肖爾茨確認當選總理後十分鐘之內就向其發出了賀電,也側面反映了北京急於和德
國新任領導人建立聯繫的心態。而相比之下,美國總統拜登在入主白宮兩個多星期之後,
才收到了習近平的賀電。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