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師尊慈語
◎ 當你看見同修有欠缺的地方時,你是存什麼心呢?有生發慈悲要來幫助
他嗎?或是自己也中毒了,跟著他的情緒,在變動自己的心呢?這就是徒
兒能不能化性的關鍵。一個人如果慈悲常存,就不會看見眾生的無明,而
會用光明的心來轉化磁場。要知道,『佛道世間成,菩薩苦海行。』
◎ 當徒的心地愈掃愈光明,徒才能如為師所說“解套”,解你“煩套”,
人世間有什麼煩惱呢?其實沒煩惱,是自己找的,只在一念之間而已,有
問題其實是自己找來絆自己的腳。當徒能解開一切,什麼煩惱也沒有了,
用善心把你那功名利祿、七情六欲全部掃開,全沒了,就是一身清清靜靜
,你所做的就是無心無性,一切真心了,自然恢復赤子心,就可天真、活
潑、可愛,哪來的煩惱呢?
◎ 懂得『敬』字,便是開始化性了,人與人之間有“六和敬”的修行功課
,乃是指“同戒和敬、同見和敬、同行〈利〉和敬、身慈和敬、口慈和敬
、意慈和敬”,從我們的視、聽、言、行中去改善,只要願意改,就能變
成善。
◎ 真正的無價寶就是祥和,修道人就是要帶著祥和之心,很慈祥的對待人
家,和和氣氣的對待人,不要排除異己。你認為這個人跟你的想法不同,
你就排斥他,這樣可以嗎?和你信念不一致的人,你就不跟他來往,可以
嗎?如果說修道人排除異己,那能夠用道來和天下太平嗎?所以要以祥和
對待人。
※ 注:《六和敬》即是佛陀攝眾的方法之一。略述如下:
一、身和同住:在行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處的和樂。同修大眾,同作
佛事,必須做到身業清淨,講求和諧快樂,彼此互相幫助、尊重、包容;
遇有疾病,相互照顧,平等共居,和合共住。
二、口和無諍:在言語上,和諧無諍,就是語言的親切。同修大眾,共同
信佛、修道,必須做到語業清淨,說話懇切,言語柔和,和平共處。
三、意和同悅: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就是心意的開展。同修大眾,同一
信心,共同追求佛法真理,必須做到意業清淨。日常生活中,不違不犯,
不比較人我得失,不計較是非利害,心意的和悅才是當下的淨土。
四、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就是法制的平等。同修大眾受持戒
法,進退有節,儀禮有據,行住坐臥之中,威儀莊嚴。
五、見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識,就是思想的統一。同修大眾對於出
世聖道,能如理通達,捨去分別執著,彼此見解一致,達成共識,此乃共
同成就之前提。
六、利和同均:在經濟上,均衡分配,就是經濟的均衡。同修大眾,不論
是經濟上的財利,或知識上的法利,大家受用均等。
◎ 六和敬之中,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質;身和同
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是和合的表現。身業的實踐,如法共住;語業
的談吐,和雅高尚;意業的動念,清淨無染。
◎ 廣義而言,一個家庭若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無諍,
美滿安詳;一個團體只要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無諍,
發揮團體的力量;一個社會若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無
諍,成就一個安和樂利的社會;一個國家若能奉行佛法,行持六和敬,就
能和合無諍,成為一個富強康樂之邦。
https://www.facebook.com/Dau0123/photos/a.1129631350398921.1073741828.1129452003750189/1535150576513661/?type=3&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