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Being Well-liked

作者: husohome (傅)   2009-06-21 13:53:38
Well-liked到底有多重要?要怎麼樣才能Well-liked(講得好像我就很
Well-liked一樣@@")這個問題困擾了Willy一背子,使Willy在這個不適
合他的世界中活不下去,只好活在自己的想像世界裡(搞不好真實的世界
才是他的想像)。
Well-liked重不重要似乎被認為是值觀的問題,也就是,每個人的自尊
是傾向於靠自己建立還是靠別人的稱讚而建立,或許我們可以分析兩者
的利弊,然後得到一個比較中性的答案:這是一個「個人選擇」的問題,
也就是說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的自尊是要靠別人建立還立,被別人喜歡
對自己來說重不重要是個人價值判斷的結果。
然而,我對Well-liked的重要性這個議題抱持著比較消極的看法─人不
太可能選擇靠自己建立自己的自尊,人一定需要別人鼓勵。一個得不到
別人的讚賞,不被別人喜歡的時候,就算表面上過得很好,能釋懷,其
實內心某種程度是感到悲哀的。因為心理學對人性的最基本假設是「人
有渴望偉大潛在慾望」,這樣的慾望天生就存在我們心中,很難或者不
可能消除。這樣的慾望成為我們努力上進的動機,然而,當這樣的慾望
無法得到滿足的時候,我們就會出現一些症狀,輕微一點就是因為自卑
而造成的自負的惡性循環(自負的結果是更不Well-liked,更不被喜歡
就更自卑,然後更自負),重一點可能就會像Willy那樣自把回憶以及幻
想湊合起來,完全無法面對一個「他在裡面不偉大的世界」。
然而渴望偉大不代表就要靠別人來建立自己的偉大,自己也可以成就啊?
這關係到存在我們大腦結構理天生的功能:
同類互比效應,講簡單一點就是打腦會把身邊的事物自動依據某些
標準加以分類,然後產生比較以及競爭意識。舉個例子:有ABC三個學生
A與B成績都非常好,C績墊底。設B很在乎成績。那麼如下情況就很有可能
會發生:
B可以非常耐心的教導C與D功課,因為C與D在成績上已經被B歸類為跟他不同
類的人,因此在成績上B對C和D都不會產生競爭比較心態,但是A在向B討論
功課的時候,B就可能會開始耍手段,比方說故意教A錯的東西,至於會不會耍
手段還要看B的個人修養,總之,B因為把A歸為和他成績上和他同一類的人
所以A問B功課的時候,B會有競爭心態而感受到依個人感受力不同而程度不
同的威脅。
這樣的效應導致了我們other-oriented的傾向,因為人類在生物和人情標準上
會把所有其他人都歸為自己的同類,因而產生比較的效應。我們的人際關係明
顯地比別人差的時候,我們會因為競爭心態產生想要讓自己人緣變好的潛在慾
望,要不要付諸行動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也因此我們為想要爭取同一個族群中
別的個體的認同證明自己同類互比結果上的優勢,所以我們不太可能完全靠自
己建立自尊。所以being well-liked by others對每個人來說都很本能地重要!
那要如何改善Willy的情況呢?
我認為他應該要了解我們大腦的另外一個功能:
投射效應,也就是除非我們刻意去壓制,不然我們會不分青紅皂白地以
為別人跟我們有相同的喜好和厭惡的事情。
這點跟Well-liked的重要性比較沒有關係,卻與如何被Well-liked有關係。如果
我們的個性剛好跟這個社會的多數人比較像,我們又把別人當作個性跟我們類似
的人,那麼我們的行為舉止就會「剛好很貼心」,因為我們「剛好跟多數人在
某些想法上很像」,我們知道我們自己會生氣的點,所以我們避開,而我們個性
如果剛好跟我們所處環境的人很像的話,我們剛好就能避開這群人會生氣的點,
也就是我們剛好能夠避免成為白目。反之,殘酷的是,因為投射效應,一些個性
跟別人比較不一樣的人,以生氣的點為例,如果某個人在別人都會生氣的點上不
會生氣,那他因為投射效應,會以為別人這樣也不會生氣,所以他就很容易惹到
別人,很容易被別人認為是「自我中心」、「白目」。那麼別人為什麼會給他貼
「白目」的標籤呢?也是因為投射效應這些「別人」以為這個「白目」跟他們一樣
「應該要知道這樣別人會生氣」,所以就會覺得「白目」很明知故犯,或者「毫不
在乎別人會生氣的點」,這是事實,但是其實這也是因為投射效應的殘酷,因為
「白目」通常不是故意成為別人眼中的「白目」的。
可喜的是,投射效應是比同類互比效應容易擺脫的效應,只要我們腦筋清醒,有
意識到這個效應的存在,我們便能把事情看得比較清楚。
可是說到這裡,Willy就算知道了也沒辦法改善啊?(假設他個性很特異)
事實上Willy只要多做點努力就行了。
在知道了投射效應之後,Willy應該要能夠接受自己不是故意不被Well-liked的
所以他可以先接受自己就是這個樣子,然後再慢慢改善,他可以做的事不外乎
把本能性世故的天份發揮到淋漓盡致!
所謂人的本能性世故(老師上課講過唷!!!)就是隨著大腦智力發展的時候產生的
「揣測別人心意的能力」,比方說小嬰兒發展到某個階段,就知道「微笑」會讓
父母開心,所以如果他想要讓父母開心就會微笑;「哭」就會有糖吃,那麼想吃糖
的時候他就會哭。另外很重要的是,這個本能套用到更大一點的孩子以及成人身上
就是「說謊的本能」。假設小孩們偷了東西,父母逼他認罪,他很能不會認罪,
而選擇說謊,因為他知道「父母會很難過或很生氣」或者「自己一定會被處罰」,
所以他揣測父母心意以後選擇說謊;那麼有些小孩也會選擇誠實,很大的原因也是
他們猜測「父母會因為他的誠實感到高興,因為父母覺得誠實是可喜可賀的美德」
那麼,他可能就會選擇「誠實」,然而這樣的誠實也算說謊的一種,因為他絕對不會
跟父母講說:「我是因為覺得我誠實你會更看重我所我我才誠實」(不過其實這也跟
誠實的定義有關係,不過在此我把故意隱藏事實當作說謊的一種)
社交場合也是啊,當我們選擇「官腔」的時候其實也是因為我們知道別人希望
聽到什麼所以才選擇說好聽的話,即使有時候不是真的,我們甚至還會強調:「沒有
啦我沒在官腔,你的衣服真的很好看!」
這樣講好像很陰謀論,可是這是本能,而且這剛好帶到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Nora到底算不算innocent?
Nora是把本能性事故天份發揮到神的境界的人!!!但是,因為這是本能
加上Nora使用她這種能力並不是想要做壞事,所以我認為她其實是innocent的
她知道"feign innocence"可以讓別人喜歡,所以一直在play acting
但是重點是她的動機不壞,這是她的生存之道,也是本能!
關於這個我去查了一下字典:innocent有兩個涵義,第一個是ignorant,第二個是
harmless/childlike,我是依據第二的定義,認為Nora是innocent的。(當然依據
第一個定義的話Nora當然不是innocent因為她不無知。)
Willy豈不是應該多像Nora學學,多練習揣測身邊人的心意!
(不過不要把這樣揣測心意的能力用在陷害別人上)
然後我又要推翻自己了,此心理學假設雖然是有科學實驗證據的但是科學也是會
被推翻的,Aristotle的力學理論在現在科學看起來是大錯特錯,日心地動說目
前看來也不對但是在以前有一段時間被奉為真理。所以如果前面提到的心理學理論
有朝一日背證明是錯的的話,那麼我前面講的東西都是錯的!
B97102085
作者: Aquatina (H_H)   2009-06-21 14:55:00
但是我總覺得人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一群動物,有時其實都會意識到自己的缺點,不過總是很難說只有努力就能夠改過來的...
作者: husohome (傅)   2009-06-21 23:05:00
快教我「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廣東話 (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