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軌道建設 再想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629000750-260109
2017年06月29日 04:10 李克聰
政府自3月間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以來,各界批評聲浪不斷,也提出了很多建議,但政
府的回應和民意完全沒有交集。年金改革在立法院的攻防戰即將落幕,接著就要上演衝突
性更高的前瞻計畫審查。針對受到質疑最多的軌道建設,筆者提出一些建議,供立法院審
查時參考。
首先,建議政府應調整態度,關鍵在於善意回應外界的批評與質疑,在立法院臨時會應針
對相關質疑做完整的說明。其實行政院從先前被迫召開6場公聽會開始,就完全忽略學者
專家的不同意見,只想「以最明快的方式,盡速完成審議」。民主政治的價值在於政府應
柔軟聽取人民的意見適度調整,才能獲得大多數民眾支持。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
,6成4民眾認為前瞻計畫的「軌道建設」應不必急著通過。政府不應忽視多數民眾的意見
。
其次,政府應考量各項軌道建設的完工時間至少在10年之後,屆時人工智慧、物聯網、交
通共享及自動駕駛無軌電動巴士等均已發展成熟,在大眾運輸需求較低的城市,軌道建設
就會有過度建設之虞,這對台灣有限的經濟及環境資源衝擊過大。
建議交通部應謹慎評估採行自動駕駛無軌電動巴士作為地方軌道建設的替代方案,在適當
路廊先實施公車專用道或公車捷運系統(BRT),採用電動巴士並增加公車的路線及班次
,等運量需求增加,相關自動駕駛技術更成熟,就可循序漸進在公車專用道或BRT運用自
動駕駛無軌電動巴士,再配合實施需求反應式的接駁公車系統(DRTS),如此不但可大量
減少興建營運成本,更能真正與當地民眾的生活及環境結合。相信在10年後,自動駕駛無
軌電動公車應會成為民眾日常的交通工具。
此外,交通部7月起將在各縣市辦理工作坊,協助地方政府評估「軌道養不養得起」,建
議工作坊應邀請學者專家與民意代表共同討論軌道建設的可行性。如基隆輕軌在需求及技
術的可行性上,應參考台灣鐵道論壇所提出的基隆輕軌十問,集思廣益討論出最適宜的方
案。
國內大眾運輸改善刻不容緩,但必須對症下藥,循序漸進因應科技發展,選擇適當的改善
方案,將政府有限的預算做最有效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