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蘇揆宣布基隆捷運定案,在現場鐵道局長的簡報中也透露了一些規劃細節,其
中較值得討論的應該非「系統型式」莫屬。
早在109年底四首長會議就已擬定將原規劃的輕軌運輸系統LRT升級為中運量系統LRRT,
實務上,LRRT的形式非常多元,在看到報告書之前無法得知進一步細節。昨天的簡報中
有略為提及:將採國產化、自動化程度GoA2以上,符合8000pphpd以上運能的機電系統,
正好小弟在上上週從採購網花點小錢下載了汐東線基設標的招標文件,將去年11月報部
版的綜規報告讀完後,大致能明瞭其規劃內容,但從中也有很多待討論、解決的議題,
內容分享如下,如有不妥會自行刪文:
1. 規劃條件
汐東線預計將與基隆捷運於樟樹灣(下簡稱SB13)至汐止區公所(下簡稱SB15)段共用
路線,基隆捷運初期將使用社后機廠,因此佈車、收車需利用SB13至SB11上行端中央避
車線之間路段,故二者需採同一系統,始可直通運行。
2. 系統選擇
參考民汐線運量預測,目標年於北市段最高站間運量11700pphpd,屬於中運量範疇,故
選擇LRRT系統。營運初期檢視非重疊段目標年最大站間運量:汐東線為SB12~SB13間,僅
2560pphpd,而基捷(非深入市區案)發生於南港展覽館~南陽大橋間5600pphpd,相差
懸殊,規劃採用同系車輛,不同長度編組營運,長編組車輛由短編增節而成。
3. 初步規劃
配合軌道產業國產化,建議使用容量265~280人/車的2~5節電聯車營運,配合後續基捷加
入,基捷使用長度增節一倍的長編組運行,容量約530~560人/車。經考量,新北整體路網
使用的LRV(下稱淡海輕軌列車)經微調、優化可望符合需求。
供電模式評估架空線與第三軌皆可行,但綜規階段無定論,需於汐東線基設時,與基捷進
一步整合討論。
4. 土建配合
淡海輕軌列車長34.45公尺,汐東線綜規規劃各站月台採40公尺長,而與基捷重疊段之車
站SB14、SB15因兩線共軌共月台,故採80公尺長月台設計,月台門需配合不同長度編組靠
站使用。
5. 營運初擬
汐東線初期預計尖峰採最短班距6分、離峰10分營運,基捷則採6分班距,重疊段班距3分。
運能驗算:汐東線尖峰2650~2800(OK)、基捷尖峰5300~5600(OK)
為何最短班距6分,詳述如后。
6. 關鍵議題討論
(1) 供電型式
民汐線北市段預計於SB09後下地,採潛盾隧道,若使用架空線,雖較安全且符合初
期全線高架的規劃,但若後續延伸北市,隧道斷面增加,將大幅增加土建成本,且架空線
維護不易,養護成本高、較麻煩。
109年底三首長會議紀錄中提及,基捷第二期延伸旅運智慧大樓段會加強都市設計,
減少舊市區受鐵道穿越之隔閡,若採第三軌而非架空線,則最末廟口~碼頭段仍需立體化,
無法採平面延伸,可能與基隆市之想法矛盾。但幾個月前有新聞透露,八堵基隆段可能採
高架化,若是如此第三軌並無問題。
(2) 民汐線延伸舊宗、北市段
昨天推文有提及,其實東湖舊宗仍屬於第一期範疇,但由於109年底決議汐東段交由
新北加速推動,有與基捷整合的需求(銜接機廠之路段優先興建),因此縱使舊宗段為一期
仍需待北市視需求推動。經過運量預測,在東環通車的情境下,延伸舊宗民汐線段最大站
間運量6090,尚屬於可加長編組的能力範圍。雖然汐東段560*60/6=5600<6090,但SB10~
SB11設有中央避車線供進出廠折返使用,可利用其於尖峰加開SB07~SB10區間車應付。
有鑑於此,規劃汐東線SB10~SB13等4站預留月台延長為80公尺的下部結構、柱頭等銜接機
制。而北市段最大站間運量發生於SB03~SB04,為11700pphpd,以車輛不變的條件下需加密
班距方能達成,但GoA2自動化等級恐無法應付,需研擬未來號誌系統升級至GoA4之策略與
各子系統配合工作(基設)。
(3) 汐東基捷重疊段路線容量
規劃單位有以電腦軟體以三鶯線電聯車的性能條件模擬SB13~SB14運轉概況,由於
平面交叉號誌時隔與靠站時間需求,最短班距為150秒,再縮短則會發生衝突,因此研擬
初期重疊段最短班距3分,即各自最短班距6分。
(4) 基捷深入市區段運量提升問題
在昨天鐵道局現場簡報中有提及,基捷最大運量約7100,若套用560人/車、重疊段
最短時隔150秒(即基捷本身最短班距5分)的條件下,560*60/5=6720<7100,略有不足。
然而目前基捷報告書尚未公布,不確定7100發生在哪個路段,若重疊段則運能約14200,沒
問題,但若還是南展、南港一帶非重疊段(晨峰旅次吸引點),則機電設計時需再考量是否
增大車廂容量,或克服號誌問題。
7. 備註
昨天鐵道局簡報直播傳送門:https://youtu.be/Ux-EAHrBHWc?t=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