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偏見的民主 讓馬克思揹汙名

作者: shrunty (爽ty)   2011-02-15 14:49:55
※ 引述《midas82539 (喵)》之銘言:
: 首先,資本的增長有一部分來自於勞動的需求,由於商品或服務的製造必定會投入定量
: 的勞動力,加上資本每年都生產出剩餘價值(利潤),其中一部分每年也會併入原資本
: 那麼隨著資本之增長,也會有一定比例帶動勞動增長。加上人性對富裕的刺激和需求
: 資本家會積極開拓能提供商品、服務的新市場,或是創造新的投資領域,以增加需求
: 需求又帶動勞務需求的結果,就是資本的累積衍生了一群無產階級的勞工。
資本的增長,你想說的應該是資本的積累。資本的積累是由總預付資本中用來購買勞動力
的可變資本V付出去以後,由資本家消費購買的勞動力的使用價值,讓工人付出勞動,將
勞動對象化成商品,工人在勞動過程中將不變資本C的價值轉移到商品中,同時創造新的
價值,工人所創造的新價值補償了資本家預付的可變資本,並且多創造了剩餘價值M,然
後資本家將整個商品販售,實現包含在其中的所有價值C+V+M。所實現的C+V的部分如果重
新購買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然後資本家將M的部分通通消費掉,這就叫做簡單再生產,
但如果將M也部份地轉化為資本,即按照所用的生產技術購買一定比例的機器廠房和勞動
力,這個時候重新投入的預付資本總量就擴大了,這個叫做擴大的再生產,也是資本積累
的過程。
馬克思的學說被歸入勞動價值論,什麼叫做勞動價值論呢?意思是「勞動是價值的尺度」
,這跟「勞動創造價值」意思不是完全一樣的。在不同商品交換的一定比例中,我們發現
商品之所以能夠通約,是因為其中包含一種同質的「社會實體」,亦即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是一種平均化的、可以勞動小時為單位的「抽象人類勞動」。
馬克思對「勞動」的探討是關鍵,過去古典經濟學派的勞動價值論之所以無法解決困難,
就是因為他們認為商品的價值是由含有多少勞動來決定,但是工資又是勞動的對價,所以
無法解釋資本家的利潤從何而來,只能解釋成資本跟勞動一樣會創造價值,也無法科學地
證明「剝削」。那麼馬克思的天才在哪裡呢?他發現工資根本就不是勞動的對價,而是「
勞動力」使用權的對價。勞動力這種商品的特殊之處就在於,他的使用價值就是勞動,並
且能創造出比維持自身勞動力更大的價值。而資本家則是將這多出來的部分無償占有,這
才叫做「剝削」。
"資本的增長有一部分來自於勞動的需求"???
資本是什麼?就是一個會自我增值的價值實體,既然是價值,那麼全然是由勞動多寡來衡
量,機器廠房也是勞動產品,所以你說資本對勞動的需求???這顯然是你不知道要區分「
勞動」和「勞動力」這兩個範疇,要知道區分這兩個範疇正是馬克思為勞動價值論所作出
的天才貢獻所在,不區分這兩點就回到了前馬克思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回到無法解釋「剝
削」的政治經濟學,這樣的論述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的嗎?
"資本每年都生產出剩餘價值(利潤)"???
資本每年都生產出剩餘價值???真的嗎?這裡又跟上面一段是環環相扣的,正是因為馬克
發現了勞動力商品的特性,發現了勞動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的統一,馬克思才有辦法區分
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然後更進一步的發現只有「可變資本」,亦即購買勞動
力的部分才能夠創造價值,價值量相較於機器廠房等等在生產過程中才是「可變」的。資
本會生產出利潤???這是眼睛就觀察得到的表象,也正是馬克思要解釋的顛倒的表象。若
沒有這個分析,根本也無法構成馬克思關於平均利潤率下降的危機理論。不分明馬克思經
濟學說中如此關鍵一點的人,可以說是懂馬克思主義的嗎?
"著資本之增長,也會有一定比例帶動勞動增長"???
這邊就如同上述,根本癥結在於不懂「勞動」和「勞動力」兩個科學範疇之不同。剩餘價
值若按一定可變資本和不變資本的比例轉化為資本,在下一週期的生產中可變資本的預付
量會增加,應該這樣解釋才對。
"資本的累積衍生了一群無產階級的勞工。"???
這個問題可大了,資本既是自我增值的價值實體,所以價值增值就是他的標誌,但是我們
已經知道,如果沒有工人階級,也就是沒有相較於封建生產方式的自由工人,去為資本家
進行勞動,那麼價值的增值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應該怎麼解釋呢?簡單的說,自由工人是
在原始積累,也就是大量的小農被剝奪生產工具變成城市無產者的過程中產生的,所以應
該說原始積累構成了資本的形成史,沒有自由工人,即無產階級,根本就不可能會有資本
主義的生產方式。資本,或者說資本的積累(天曉得這是什麼說法)根本就不可能衍生任何
無產階級,正確的說法是由於生產技術和生產力提高「資本構成」(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
比例)提高,其速度大過因資本積累所形成的勞動力增加,所以將部分無產階級從產業現役
軍轉換成後備軍,即相對過剩人口的一支。
"人性對富裕的刺激和需求"???
用"人性"來作為單一個人或某個階級行為的原因,這也同樣是非馬克思主義的。我要用我
在這個板所發過的文章(1313)來回應:"社會"這個概念若不是指歷史上特定的社會形式,
那指的就是社會一般。人的行為,取決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人之所以組織在一起,就
是為了進行生產,而這種組織或關係,就取決於生產力和生產方式。歷史上人類隨著生產
力的發展和生產方式的改變,也形成了許多種社會形式。從高度分工的印度公社、封建的
莊園,到今天的資產階級社會,等等。"利益最大化" "理性" "經濟人" 這些概念如果是從
社會一般中引伸出來,那是非常空洞沒有內容的,無法解釋人的行為,因為在不同的社會
形式下,甚至在同一個社會形式中的不同經濟關係下"利益最大化"原則會採取截然不同的
表現方式,可以是盲目的無政府狀態,也可以是有計畫的合作,不說明特殊的社會形式,
根本沒辦法抽象出可以說明社會一般的東西。經濟人的假設,完全是資本主義社會下的假
想的人(尤其表現資產階級)"理性"一脫離"利潤最大化"這個具體,就成為毫無內容的空泛
概念。這些學說以資產階級的意識型態為出發點(而且是不自知的),用想像的童話故事代
替具體事實和證明,試圖尋找永恆的人性和社會規律,這在馬克思主義者看來當然是很可
笑的。
: 但企業增大資本的同時,也會將其營收的一部分投資於改良工作效率的發明和技術改良
: 當技術的增進發明了能用少量勞工就能提供大量勞務的機器時,機器的增進反降低勞務
: 之需求。再以現代的企管概念來看,研發出新技術的製造業者,其生產之成本會相對比
: 舊式產業的成本要來的低,故在商品價格上能有更大的運用空間。當剩餘的舊式產業也
: 模仿更新,或被新式的製造業擊敗被併購時。也代表新的技術更新了資本積累的方式
: 這時的資本就會開始排斥以前僱傭之工人。這些在經濟學被稱為結構性失業者們
: 在還沒有找到其他市場擴張的生產部門的職缺,再度為資產家工作之前,必須
: 遭受一段貧困、痛苦和可能死亡的失業過度期。
: 此外在19th的工廠環境,資方需要的是大量的還沒有脫離少年期的男工,但等男工成年後
: 卻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被繼續被續聘,資本青睞童工的矛盾也增加了大量過剩的成年人口
: 市場對童工需求的回應,則是以獎勵工人生育子女的辦法來得到滿足,但也造成惡性循環
: 最後這群過剩的人口,就只能服役於勞動時間最長但工資最低的階層,他們在p.705被分為
: 1.有勞動能力者
: 2.孤兒和需要救濟的貧民的子女
: 3.衰敗的、流落街頭的、沒有勞動能力的人
: 4.工業犧牲者:如殘廢者、病人、寡婦等
: 前兩類在高度繁榮時期,會迅速地大量地被捲入現役勞動軍的隊伍,後兩者則會被官方
: 列為需要救濟的貧民之類。再把資產家應負責的問題轉嫁到政府或工人或下層中產階級
作者: feeians (好累...)   2011-03-18 08:37:00
唉。。難怪經濟走數學路子。。不能用數學說的討論。。根本只是吵架跟嘴炮阿
作者: shrunty (爽ty)   2011-03-19 02:49:00
上面兩行推文正是自認用數學即科學的人在吵架和嘴砲紫微斗數也是走數學路子喔~ 也可以用數學討論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