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reurl.cc/GVrDMy
《政府管制如何讓我們變得更加貧窮》
文 /伯爾.拜德倫
今年,米塞斯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關聯協作學者伯爾·拜倫德出版了著作——
《看得見的、看不見的與未實現的:管制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最近與拜倫德
教授討論了他的著作,以及政府管制的影響是如何比許多人所意識到的還要更為深遠和更
加有害。
研究院:為什麼「看不見的」這個概念對理解管制的影響如此重要?
拜倫德:
這個概念對於理解管制是必要的,但「看不見的」實際上對於經濟理解和分析來說,都是
至關重要的。什麼是「看不見的」,才是恰當的基準。我們需要同時考慮沒有發生但本會
發生的事態。
通常,人們(包括所謂的專家)觀察事件「之前」、「之後」的數據來做比較,例如,當
討論提高最低工資的影響時。所以,他們可能會說,先前的就業相當於最低工資提高後的
就業,然後得出結論,改變不會帶來什麼影響。但這是錯誤的,因為事前和事後,在經濟
中發生了很多變化——不僅僅是最低工資。因此,為了弄清提高最低工資的影響,我們必
須拿最低工資沒有提高時「事後」本會發生的情況——看不見的——來進行比較。
這個概念,當然適用於經濟的任何改變,而不僅僅是管制。巴斯夏在他關於「破窗謬論」
的經典文章中,討論了一位男孩砸窗帶來的影響。然而,在現代國家計劃經濟中,管制是
迄今為止最常見和最具破壞性的改變,所以從中我們可以找到大部分的分析。當經濟分析
被用於評估管制在實施之前的影響時,使用正確的比較——就看的見的與看不見的進行比
較,而非就不同時間(事前和事後)看得見的進行比較——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院:你還採用了「未實現的」這個概念。
拜倫德:
未實現的,是我自己對巴斯夏著名分析的延伸,它旨在將我們的注意力從經濟的宏觀層面
,轉移到改變如何影響個人——特別是如何影響他們因此面臨的選擇機會。本書的目的,
就是要表明,即便只是管制部分經濟,也會給整個經濟體系帶來影響,而且這種人為限制
,將導致某些人原本可能擁有的選擇機會被剝奪。
我用「血汗工廠」舉例說明,人們往往只使用「看的見的」來反對血汗工廠。在一家血汗
工廠當中,工作條件相當可怕,尤其是與我們西方輕鬆愜意的工作相比。本·鮑威爾等人
的偉大貢獻就在於,指出還有「看不見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沒有血汗工廠,這些
工人狀況只會更為惡劣。事實上,他們非常渴望在血汗工廠找到工作,因為這些工作比提
供給他們的所有其他選項都更好。
然而,使用「未實現的」,我認為可以得出一個更纖毫畢現的畫面。我認為,血汗工廠的
工人要在血汗工廠的艱苦工作與更惡劣狀況之間做出選擇的原因,正是管制。如果情況是
自由市場,那麼極可能有許多企業在提供血汗工廠中的工作,它們可能通過提供更高的工
資待遇、更好的工作條件等等來相互競爭。顯然這也能從血汗工廠的運營中賺到錢,那麼
,為什麼沒有更多的企業這樣做呢?
血汗工廠的存在表明,市場已經得到充分發展來支撐它:技術和資本結構,包括物流運輸
和供應鏈都已出現。經濟狀況也表明瞭,血汗工廠優於在田間累死累活或其他對血汗工廠
工人來講還要惡劣的選項。工人們在血汗工廠更有生產力。所以,難道不會有幾家血汗工
廠同時在競爭他們的勞動?然而,本應存在的許多選擇機會卻並不存在。
所以,很可能是別的什麼,限制了其他這些選擇機會的提供。其他那些從未出現過的企業
,是未實現的替代選項。本書所持論點是,若非因為管制,這些選擇機會都將是可以獲得
的。
此外,這些管制實際上可能離這些工人很遠,因為束縛將經濟行動者重新指引到其他相對
不那麼有價值的行動上。反過來,管制的漣漪效應——你也許會說,這是一種坎蒂隆效應
——貫穿於整個經濟體系當中,因為看得見的行動取代了看不見的或本該如此的行動。
其他事態發生,取代了如果行動人不受政府管制的專斷束縛本應發生的事態。但是,這些
「其他事態」是不佳的,給人們帶來了損害,因為這些事態並非人們在無管制時會做出的
選擇。在這個意義上,經濟當中的任何一處管制都會造成危害,而這種危害主要波及那些
對政策影響甚微或毫無影響,規避政策手段極少或欠缺手段的人。所以,最深受其害的是
貧窮國家的窮人,即令管制似乎僅限於富裕國家相對富裕的人。
研究院:在一家企業受管制的情況下,這種負擔中有多少直接與該企業有關?其他群體—
—如客戶——是否也受到管制的影響?
拜倫德:
這實際上取決於這家企業。管制使它的行動成本高企——因此,一些行動原本有利可圖,
而在其他情況下無利可圖。因此,對於那些缺乏政治影響力且並非最有效率的企業,管制
可以決定其生死。與此同時,從管制中生存下來的企業,可能得益於受保護的狀況,因為
管制會帶來了進入壁壘。這就是為什麼,比如說,沃爾瑪支持較高的最低工資是理性的—
—這將傷害沃爾瑪的競爭對手,而不怎麼會傷及沃爾瑪本身。
真正的輸家是普通大眾,作為消費者,他們不能獲得他們原本會擁有的有價值商品和服務
,而作為生產者,他們失去了他們原本會得到的工作。贏家是現任官員,至少是短期的—
—而永遠是——政治階層。
研究院:你使用「混亂」、「粗略」和「不完美」等術語來指稱市場。這些不是反對市場
的理由嗎?政府管制難道就不能給我們更合理的結果?
拜倫德:
恰恰相反,混亂是支持市場的理由。也許只有在一個固定邊界的經濟體中,理性的政府計
劃才行得通。也就是說,這裡沒有增長,也沒有新的價值創造,因此市場「規模」僵化不
變。但在現實世界中,這樣的經濟體是不存在的,雖然我不敢肯定長期來看是否可能。一
個經濟體實際上是用於滿足需求的資源利用組合。所以,一個經濟體不隨時間推移愈來愈
進步是不可思議的——要麼陷於機能失常和衰退。在一個企業家驅動和創造性的市場過程
中,通過政府中央計劃來計劃經濟是毫無根據的。我的前一本書,2016年出版的《生產問
題:一個新的企業理論》中,詳細介紹了這個市場擴張過程是怎樣產生的。
市場中的增長和創業,不僅關於如何在市場內部分配現有資源,而且關於如何以更有價值
的方式創造和利用資源。市場本身是一種創造進取的事業,始終瞄准未來,滿足愈來愈多
、推陳出新的慾望。因此,政府監管機構或中央計劃者,匱乏用來制定「理性」計劃的數
據,因為這樣的數據尚不存在。這是中央計劃的問題所在——你無法運用未知的和不可知
的來制定計劃。這也就是為什麼說市場是混亂的,但正是一個利潤-虧損體系中的分散決
策,帶來了這類決策所需結構的原因所在。
研究院:但在純粹不受管制的經濟中,難道企業不會剝削工人?
拜倫德:
我書中的結論恰恰相反。工廠中工人受到的馬克思類型的剝削,或許在那些存在這類血汗
工廠的國家,理由要比起其他地方來得更加充分。但是,這種剝削的原因是管制。如果工
人沒被剝奪他們的選擇機會——未實現的——他們對於血汗工廠的工作,就不會反而像今
天這樣相對感到滿意。剝削與其說是資本家付給工人的工資少於本應支付的工資所致,不
如說是工人的選擇機會被剝奪所致。在貧困國家,一家血汗工廠的企業,不是剝奪工人選
擇機會的一方。企業不過是給予工人一個選擇機會。儘管這不如本應該的那麼好,但這未
必是企業的錯。給工人造成傷害的——通過不給企業施加足夠競爭壓力而致使工人陷於貧
困的——是管制,它限制了競爭,從而給予企業以權力,而讓工人付出代價。
因此,剝削的問題,尤其是怎樣擺脫剝削的問題,是要找出這種情況真正的最後原因。通
常來說,問題不在於雇主擁有凌駕於工人之上的「權力」。這種權力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而是由某些事態引起的,我認為,雇主的經濟權力是一種症狀而非癥結。真正的原因是
政府管制。
#子編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