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看完了
: 感謝分享,你真的很有心
: 不過我有幾點不懂
: 你的理論是人體熱量三二之二是來自基處代謝消耗
: 因此用重訓稱加肌肉量提升基代,進而減重
: 應該沒理解錯誤吧?
: 可是問題來了,一天攝取量是一定要超過基礎代謝的
: 攝取量如果超過消耗量:基礎代謝+重訓消耗(包括後燃效應`和修復消耗)
: 有充足恢復時間下,體重是一定會增重的吧?
: 肌肉重是一定會增加的,淨體脂肪重這我就不知道了
: 攝取量高於消耗量直覺上應該是脂肪也會增加吧?
: 如果上面亮字是低於的話
: 那不會降低重訓的效果嗎?
: 懇請解答
抱歉,我必須很直白地說,
其實某些人會這麼重視基代這件事情,就是因為你們太"貪心"了。
為什麼我這麼說?
因為你們總想一邊減脂肪又想要一邊增加肌肉,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
我必須說,經典的做法,吃到基代狂做運動,
確實有可能讓你肌肉上升,體脂肪下降。
但效率奇差,不是體重掉的奇慢,就是肌肉依然跟著掉,
何必選擇這種沒有效率的方式呢?
你希望多久達到目標,用什麼方式去執行,有哪些訓練策略可以運用?
比如說你現在80KG 25%體脂 你的目標是 70KG 15%體脂
你可以先增肌再減脂,反過來也可以,
花三個月的周期去增肌,再花三個月去減脂。
絕對比你花六個月都那邊吃到基代+300,狂做運動來的有效率多了。
策略上你可以採用某些古典健美的練法,
你先做減脂的循環,把體重先降到70KG,
你會發現你可能變成70KG 20%
接著再做增肌的循環,把體重增回75KG
可能變成 75KG 21%
在減脂回 70KG 可能又變 18%
多幾個循環下來,
才是比較有效率的策略。
==
基代一直都是一個很有參考價值的數字,
但吃到基代完全不是唯一準則,(基代教真的很恐怖捏)
比如你在維持期或是增重期的時候,
基礎代謝這個數字可以幫助了解應該至少該吃多少食物,
即便是在減脂期,
你也可以參考這個數字做飲食調整,
吃不到基代其實只是在讓你創造熱量赤字,
你該控制的一直都是熱量赤字而不是有沒有吃到基礎代謝率。
能量負平衡下,
原則上不要太超過,消耗都以脂肪為大宗,
跟你有沒有吃到基礎代謝率相關性很低。
==
我不是說基代不好,我也從來沒有鼓勵大家不要運動,
不要再抹黑我了,拜託拜託。
希望大家不要害怕體重的波動,
越運動越重,或越吃越輕,
一定是哪個環節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找出原因,才能用最有效率的策略達成你的運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