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寫得很好 借來討論
其實國外來說以jeff nippard就常常有提倡所謂科學練法
其中有個觀念就是不需要每次都力竭
最近他還有找運動科學專家 Dr.Mike來討論一些健身觀念
包含要不要力竭 包含作弊組 包含神經與肌肉連結等等
https://youtu.be/SYt4xPKUR3E?si=kidUikejj3oGbWnM
很多觀點是大多數人認為超級重要的
但他們提出了一些意見 給予一些經驗解說
也有是被忽略的一些觀點 這部應該新手或老手都很適合
訓練說白了練到最後就是回歸那幾點 可是經典的迷思最好還是與時俱進
去了解有沒有更有效率的練法或觀念~~~
偶爾更新一些觀念也很讚
作者:
hiaries (aries)
2024-05-30 10:52:00好奇問問,不要每組都力竭,是指假如同一個動作要做3組,那前兩組可能在RPE8-9,最後一組再到10嗎?(除了大重量低次數的動作)還是連最後一組都不要追求達到RPE10*更正,大重量低次數以外的動作
說到底就是:一個力竭 各自表述"不需要每次都練到力竭"這句話,有心人士可以解讀為-看吧,根本不需要練到力竭-看吧,有時候需要練到力竭反正有流量的人,怎麼解釋都對,流量才是一切。
作者:
hiaries (aries)
2024-05-30 11:26:00了解,thanks~
我自己是力竭肌肉才明顯有成長 但是狀態不好的時候放過自己幾次也還好
作者:
Chikei ( )
2024-05-30 16:07:00mike沒在裝,他在自家頻道都公開談用藥的
問題是 很多人覺得自己力竭了教練要求下還能撐2-3下根本弄不清楚自己訓練的強度 老是擔心自己 訓練過度訓練力竭 結果是訓練不足的比較多吧
力竭有需要區分自然與否嗎 兩者的訓練思路應該大不相同
接近力竭 高容量 四年前練法又回歸了我們離訓練過度都很遙遠我是覺得多嘗試 找出自己適合的方式
作者: shane24156 (噴水紳士) 2024-05-30 19:02:00
訓練過度很簡單吧
過度訓練不見得是訓練太多 也可能是恢復太慢太少啊不然誰每天睡10小時的
作者:
baw88 (小寶)
2024-05-30 20:14:00每次狀況不同,依當下去調整就好,畢竟大家還要上班,有家務要做,除非你不用擔心生活費,每天睡好睡滿,固定時間吃飯還不用算時間,也不用擔心操太累會影響工作,甚至不用備餐
工作上的過勞跟訓練過度是兩件事情!但我相信過勞的一定比訓練過度多
記得之前看一個健美的名人談到阿諾肩推時說過,他說如果自己出一本書,裡面放幾個胡來的動作,一定也一堆人跟著練之前不就有個影片Cbum跟一個男的應該也是網紅練,網紅練完Cbum問他怎麼聽了你還沒力竭,網紅說這樣太累沒辦法練其他的,Cbum傻眼*停了
現在的健美選手有沒有純科學健身思維練出來的畢竟科學訓練這一套其實也有好幾年了大概印象2016開始慢慢開始喊科學健身吧我自己當初練肌力用科學訓練想法的確進步蠻快的
作者: rasgar 2024-05-30 21:52:00
幫樓上上補 是cbum 跟David laid 練的時候說的
作者: shane24156 (噴水紳士) 2024-05-31 00:11:00
回覆不過來就是訓練過度啊
作者:
trapt (aa)
2024-05-31 11:36:00我也想問 一樣重量次數自己練好像沒力了 教練在旁邊就是看的出來還能再做3下 怎麼解決?而且還真的做的上去?
新手會容易放棄最後幾下,大部分的人都是建議做到體感力竭,因為通常離真正的力竭還很遠;自己判斷的方法也很簡單,如果你有一定的訓練基礎,只要你還可以做完整的行程而且動作跟姿勢沒有跑掉,就代表你還沒力竭,但這很吃經驗跟肌肉控制,因為有時候你覺得你沒力竭,也可能是因為你已經代償了。唯一建議就是感受目標肌群的肌肉收縮。
作者:
gg3b0 (咭咭三比靈)
2024-06-01 13:01:00向心力竭 向心有黏滯感且需要花3-4秒以上推起就差不多了
作者:
ChenDotQ (好人好事代表 no.4440337)
2024-06-02 13:25:00不力竭是不想神經疲勞嗎?
大重量力竭容易下一組會沒辦法做一樣重量次數,降低訓練效果
作者:
ccufcc (皮卡波)
2024-06-02 16:06:00訓練過度很簡單,沒聽過橫紋肌溶解?尿都變可樂深茶色還在質疑代謝負荷或中樞徵召?
作者:
acircus (Yeti)
2024-06-02 20:18:00這種東西就是自己去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就好了追求容量跟力竭都嘗試一下,才能抓到自己適合什麼法則
作者:
Mimmature (Musicians Immature)
2024-07-01 01:25:00大多數人還沒力竭就意志力薄弱放棄了用不著擔這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