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yclosporine (莊周夢蝶)》之銘言:
: 這邊寫的是「台灣每 100 個全職的醫療人員,一年大約會發生 4.5 次的針扎」,但是底
: 下的內容同時也寫了針扎的通報率其實只有不到五分之一 (18%)
: 然後這個全職的醫療工作者包含了支援人員,簡單想就知道,坐櫃台的掛號人員發生針扎
: 的比例當然低於開刀房護理師或外科醫師;底下圓餅圖顯示針扎率最高的是護理師,其次
: 是醫師、醫技人員,而這幾個族群針扎率大約是 2%-5% 不等
: 根據勞動部發表的職業性針扎危害預防手冊,護理人員每人每年平均發生 1.2-2.8 次針
: 扎,其中污染性針扎發生次數則介於 0.7-0.9 次,並不是原文寫的 0.045 次
感謝C大提供更好的資訊,現在我們可以計算了,考慮C大著色標出的護理人員數據。
在台灣現有HIV帶原已知人口0.16%的情況下,仍然假設實際遇到的病患比例不高於0.3%。
於是需要使用預防藥(PEP)的機率是 每年0.9*0.3% ~ 0.27%,約1/370。
老實說我覺得這個數字很高,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但既然主要問題不是會感染,而是非得吃副作用很大的藥防治感染,
那我們就說清楚,最主要危害醫護人員權益是會碰到要吃藥,對人生有很大影響etc。
是不是為了這個原因應該有一些強制規範,可以從此討論。
說起來,現行法規是不是發生針扎仍然不能強制驗血?
為什麼很少看到先推這個,大概是我孤陋寡聞O_O? 反正這個我是支持的。
然後感染,被針扎及其他感染的利器劃傷,untreated情況下感染率0.23%。
在PEP之後呢?沒有很好的數據(沒辦法有同條件不用PEP的對照組..)
這個[1]自承數據很少的1997年研究估計28天的zidovudine療程可以降低81%。
不知道現在Z+L可以降低多少(可能也沒法知道了), 就81%好了,
每人每年不幸發生感染的機率是0.9*0.3%*0.23%*19% ~ 百萬分之1.2。
然後台灣人平均每人每年車禍死亡率是萬分之1.2(未計植物人、截肢、臟器和智力受損等)
我們在車禍機率已經小心是平均人的1%以下時,還有多大意願付出成本再降低
我們就有多大意願去付出成本再將低百萬分之1.2的機率。
HIV在現有醫護環境感染的機率就是介於車禍致死跟雷擊致死之間啊,數字低不好嗎?
我沒有見過任何一篇支持HIV病歷對醫護公開的文章會說感染率0.23%。(並非説他們應該)
對這幾天來公民板的新板友,可能任何0.1%~1%的數字都不奇怪。
但對一般大眾來說,他想的可能是愛滋病毒入體無藥可救,被刺到大概就沒藥醫了吧。
這樣的大眾是把問題想的100倍嚴重的情況下,來支持HIV病歷公開的。
如果物理定律突然改變了,火力發電或核能發電突然變成本來的5倍或1/5倍效率,
我想在這裡(不是八卦板)應該不會還有人支持另外一個吧。
[1]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9366579
引用結論要內文才有,After controlling for other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HIV transmission, our model indicated that the odds of HIV
infection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who took zidovudine prophylactically
after exposure were reduced by approximately 81 percent (95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 48 to 94 per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