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oy3567 (路邊的大白)》之銘言:
: 看到這個話題能延燒好幾天而不墜,許多人跳出來對開放政府及數位治理的概念發表自己的意見,並且有來自中央單位、地方政府,資訊人員及一般承辦人的觀點,老實說我還滿驚訝的。看到眾高手的回應,我想雖然大家口中罵歸罵,但心裡都希望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能看得見實效的,不必浪費精力去做一堆沒有必要的冗事。我想當大家都願意把這當一回事時,就是一個改變的契機了。
: 雖然我仍認為開放政府的理念要完整實現,整個文官組織要進行大幅度的改造,但這種期待顯然不切實際。我在念小學時老師就說過,要改變一個環境,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如果我們必須在這個文官系統內待上數十年,就要從現有公務體系的架構下來思考,一個跟得上時代變遷、可以迅速回應民眾需求的行政組織,需要從哪些地方開始著手改變。
: 這十數年來,各級政府真的花了很多資源委外開發大大小小的資訊系統,自然每個系統的建立都是為了解決某些需求,但原本的需求改變了、新的需求出現了,原有系統不能滿足需求時,公務機關的解法經常是掛上另一層系統去解決問題,所以資訊系統愈來愈多,新版舊版交疊夾雜,每一個系統都會吃掉承辦人員的時間與精力,當要維護、要登打的資料一多,原本期待能批量快速解決問題的資訊系統就會成為冗事的來源。
: 舉個例子,前幾天我奉派參加某個全國性的行政協調會議,會議開始台上興高采烈的宣佈,為了解決跨縣市登錄管理借用器材的需求,某資訊中心已經設計好全國統一的器材管理系統,預計明年1月就可上線使用。這時候有縣市問了,他們先前已經建立了縣市範圍內的器材借用系統,如何整合?長官回答曰:這部份他們也有注意到,所以請已經建制自有系統的縣市每個月底將資料彙整成excel檔案上傳到該系統,就能完成登錄了,「應該很快吧?」
: 不騙你,我看到旁邊的縣市承辦人眼中閃過一絲忿怒的色彩,但瞬間又化為無奈,這就是我們的公務機關在整合系統時最常用的方法,利用彷彿不值錢的公務員人力去進行大量資料的轉換,還自己為這是幫大家解決問題,結果總是製造更多的問題。
: 我認為,現在政府的數位治理盲點並非不夠資訊化,而是資訊碎片化,尤其系統跟系統之間無法介接溝通,或是因為某些崇高目的拒絕使用已經運作好些時日,成效尚堪的原有系統,而重新要求所屬人員適應另一套操作邏輯完全不一樣的新系統,自然會引起相當的反彈,到後來才發現為了轉換系統所耗費的成本,可能比使用原先系統多了許多。譬如說這十年間眾多機關強迫要求所屬人員拋棄MS的office套裝軟體,改用libre
office等自由軟體,但這些檔案轉換的成本實際上是由第一線的人員在承擔,帳面上少了授權費用,但維護費用及使用者的學習、轉換成本卻難以估計。
: 我很認同TonyQ所講的,重點是拆開現有的各個系統,將資料轉化為共同的語言,不要期待一套系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而能將系統設計成可迅速拆換的模組,可以快速上線,收取第一線人員的回饋後修改成更適宜使用的型式。這當然對資訊人員及第一線使用的承辦人是很大的負擔,但如果機關首長對資訊開發有sense,願意給底下的部門多一些容錯的空間,我想資訊系統可以幫上公務人員更多的忙,而不是製造更多的麻煩。
: 另外要如何讓第一線的業務單位認識到自己需要的資訊系統是什麼,要如何與資訊人員溝通,表達需求,轉換成能看得見、做得到的spec,需要資訊人員花很多時間下來各單位溝通。本人身為某地方政府某個小科室的資訊聯繫窗口,近日就接到一份調查表,要求本科室提報可未來可以數位化的業務,但本科科長認為業務資料都有輸入進電腦,公文也是用電腦發的,該給大眾的申請文件也有放在網站上,他想不出來到底還有什麼行政作業還沒被數位化。
: 這就是心懷數位治理大夢的資訊人員與第一線業務科室的差異所在,業務單位對於行政流程的想法其實很固著,我們之前做得還算過得去的業務,到底要怎麼做才叫作數位化呢?況且,現下各業務單位最頭痛的就是處理人民的陳情與投訴,這部份數位治理又能幫上什麼忙呢?
: 作為一個地方政府裡的「內應」,我真的很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如TonyQ般的資訊人才來到我們這些第一線的科室,一起來思考、來盤點我們現有的作業流程有哪裡可以更優化、更進步。我想公務人員不是怕多做事,而是怕做不知道意義在哪的冗事。也希望唐政委的開放政府理想能真正由下而上,對整個公務體系帶來正向的改變。
其實說真的,我個人是非常尊敬公務員的,
我自己出身公務員家庭,雖然我沒有走公職路線。
但我覺得許多公職都還是蠻憂國憂民的。
我自己來公部門服務,初衷是因為我不忍看國家各種門面如此......脆弱。
也是因為我看到許多社會局處的同仁不斷加班,
覺得可能的話,這些社會的安全網自己應該要被撐住。
所以我花很多的時間在這塊盡量幫忙。
這裡很多人都提到對資訊與行政這兩端的許多質疑,
我覺得我的經驗算是蠻特別的,就想舉兩個我自己的案例來跟大家分享。
可能這些案例都是很小的東西,但我著實花了一年多在推動這些小事上。
=====
在這邊我其實覺得我的經驗也不是很特別,
當然我也可以理解大家對資訊行政這塊的感受。
我最早試著幫單位解決問題,是我 2009 年還在桃園縣政府服務的時候,
我那時候是個社會處的替代役,有感於國保國民年金審查系統實在是太難用。
所以運用資訊技術幫單位略為「改造」了一下,大幅簡化既有流程。
(要另外裝程式才能改造,所以其他人看到系統還是原本的(笑),
這有點像是我們單位另外寫程式界接的意思。)
幫助單位大幅加速審查流程,因為單位也不是很懂,
只是看到東西好像有做出來可以用,也就直接採用了。
大概審查一個案件節省了 90% 的時間。
(帶入自動化判斷跟一次查詢所有需要的資料而不是要跨越層層表單)
但那時候我也只是個死替代役,雖然做了種種事蹟拿到績優役男,
運氣不錯拿到處長嘉勉,但做再多終究就是個替代役。
而且那個老問題:你走了,系統就復原了。
這些我六七年前就都經歷過,也體會過。
其實我都明白體系內對我們這種外人的感受。
只是至少我們在的時候,是有些事情會發生的。
但是也因為當初我們做過那樣的範例,所以後來系統雛形有在督導的要求下,
參考我當初作的概念重新整理過,雖然晚了兩年,但終究有走到當初的那一步。
===
現在很多問題,其實是「不知道能做什麼」、「缺乏想像」。
資訊室覺得承辦人不能用太新的東西,承辦人不懂資訊技術,
當然我知道資訊室有時候是被當小叮噹,所以也怒了不想幫忙,
而承辦人覺得資訊室不幫忙,兩邊互卡久了就僵住了。
===
以郵遞回執聯為例,那個例子最大的負擔原本是「找到公文歸檔」,
我先讓承辦可以用公文 di 檔下載回執聯 word 檔下載列印出回執聯,
然後上面特地印了系統辨識用的 QRCode。
然後我用資訊技術作 QRCode 「自動辨識」,
有 95% 的辨識率,只剩5% 需要人工歸檔。
那時候討論需求時我很直覺就想到這個解法,
不用人工歸檔,因為這件數一多就會吃掉一整個工讀生人力,
更不用說要 key in 到系統,搞到要額外 key in 系統肯定沒人想弄。
我提出來說,可以掃描後自動上傳跟自動辨識的時候,
台北市社會局的承辦人是愣住嚇傻了跟我說:真的可以這麼神奇嗎?
可以的話我們當然好。
我說:技術的問題交給我,我說可以就可以,行政協調的部分交給你們解決。
我後來花了兩個小時找了開源 lib ,測試了一下辨識率,
然後印出來測測沒問題,兩天就寫好了。
他們則開始去思考怎麼做試行,後來我們在「一個科」科長支持下試辦,
試辦一個月後成效良好業務大幅降低,就在「局長」支持下推展到全局。
(不過最開心的聽說是檔案室,
他們原本有一個人全職在做回執聯歸檔這個業務(因為原本是公文加頁)。
XD)
這是回執聯,不過回執聯這個故事比較特別啦,
當初想到要做這個,只是因為台北市社會局訴願量比較大,
常需要舉證送達,加上承辦人輪替,
大家手上都有一堆陳年回執聯,實在是很恐怖。
他們科綜合覺得有必要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才在科長同意下來請我幫忙。
做完這個機制之後回執聯根本不會回承辦人手上,直接存檔,
又有數位系統可以查。
他們承辦人有幾個好處,所以蠻買單的:
1. 少了保管回執聯的負擔
2. 不用手寫回執聯(系統列印)
3. 可以即時查詢跟確認回執聯回來沒
4. 不需要自己做公文加頁
我們把數十人的每日零碎作業,集中成一個人一天不到二十分鐘的業務。
這只是一個很小的業務,但就是我們在挑戰的一個事情。
=====
我手上還有另一個行政數位化的實際案子:「志工」業務。
目前是先拿榮譽卡試行。
志願服務榮譽卡在台北市,
本來是要用紙本填寫申請單跟單位基本資料(蓋官防),
然後列印志工志願服務手冊封面跟內頁。
由單位送件到台北市社會局做申請。
這個業務是他們科長覺得志工業務很混亂,系統也多,流程繁複,
所以請我「指導」,然後我跟他們聊一下。
(先說叫我去指導的單位很多,但可以做事情的機會可遇不可求,
我聊過的科長跟承辦應該有超過四十位,只有大概五六位有進展。)
我跟承辦聊了一下,承辦自己主動提出覺得許多「申請」案件,流程很累。
一方面完全沒有系統(只有 excel 檔),
要查有沒有重複申請只能靠 search,非常浪費人力跟時間。
另一方面是規則真的很複雜,志工承辦根本搞不清楚。
最後一個部分是厚厚一疊紙本,審查困難、歸檔困難,處理也困難。
這塊後來討論了一下,我們決定把 excel 檔系統化,
我們為了系統化,第一個撞到的障礙就是申請單要蓋「官防」,
到底還要不要紙本單據蓋章?還是半套式的線上送資料,紙本送申請書?
這塊志願服務推廣中心跟股長都很支持,覺得既然要做線上送件,
跟要求志工團體申請數位帳號了,就不應該再要求官防。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達成了減章。
(事後調查發現這對志願團體來說,應該是最有感的需求,
很多單位很難拿到官防,甚至為了這個,
還有些單位限制他們一年只能申請兩次。
不要求一定要有官防之後,目前線上申請案件量大增.....XDDDD
)
另一塊是系統我先寫好一版,內部測試試跑時發現一個有趣問題,
照原本的紙本流程設計的電子檔,事先建申請單,
再逐一填寫申請使用者,變成一案 n 人的模型。
但後來發現一個問題,原本送件是一次送整批(假設十個人申請),
假設其中一個人被退件,照原本紙本邏輯是要十個人全部退件的。
可是這非常不合理,站在志工單位的角度而言,這很糟糕。
後來我們經過討論有了共識,稍微調整了結構,
在線上系統變成一案一人,可批次送出,
先建人再送出,不再採取原本的一案多人的模型。
這樣有個好處,萬一需要退件,我一次退一個人就好,
其他九個人照過,不用退十個人。
這些紙本檔案只要用影印機掃描或用手機翻拍,
我的網站系統支援直接用手機連拍照片上傳送件。
(而且我的網站同時支援桌機、平版、手機,做 RWD ,
從送件到承辦審查,都可以藉由手機跟平版進行,
不過倒是有一點比較可惜,不支援 IE8 以下,只支援到 IE9+ 。XD)
最後我們取消了「兩吋大頭照」(榮譽卡照片)的繳交!
我們直接收電子檔或是請志工團體的承辦,
直接幫志工用手機拍正面看的清楚背景單純的照片即可。
而且志工送件時不需裁切照片,我寫的系統可以簡單裁切,
所以審查員(志願服務推廣中心)這邊也願意支援我們審查時幫忙裁切。
這樣一方面省掉找兩吋照片的麻煩,
另一方面是就可以做到「直接下載數位榮譽卡電子檔」。
這裡還有個插曲,為了做數位榮譽卡電子檔,
我認為應該要有 QRCode ,做卡片的數位防偽,
所以這塊特別請承辦簽文到衛福部申請卡面格式變更,
等了整整兩個月還做了許多的說明,才終於等到核可函。XDDD
當然還有許多具體的問題討論,在此不一一贅述。
然後對應的修改線上申請的辦法,辦系統說明會。
(我去當講師跟志工承辦一個個說明理念,系統操作...etc)
最重要的部分,因為是開放給民間團體申請,易放難收,
所以我們更謹慎一點,我們沒有拿民間單位當白老鼠,
我們十月試推一個月,是請志願服務推廣中心,
試著用「紙本件翻拍」的方式當我們系統的第一批使用者,
確保用真正業務的東西磨了一個月,志推發現的問題全部修正,
之後才丟給民間團體使用。
(eat your own dog food.
這是我們資訊業界常用的術語,自己先用過再叫別人用。)
現在每天大概都有數十案線上送件,
案件審核時間從原本的 4-5 週,簡化到 3 週不到。
而且審查員能夠更專心在內容審查上,
一些基本的條件檢測都由資訊系統做完前置處理跟檢測了。
另外單位因為送件後「即時」看的到申請流程,
事後看得到申請紀錄,這也解決了他們承辦人經常輪替資料不齊的問題。
而且規則系統化了,也更讓承辦人比較不用自己瞎猜跟瞎摸。
(不過說明文件還需要再補齊就是了)
(據說志工業務在團體也是屎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