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日企鐵路車輛海外訂單表現各異 收益能力成為課題
圍繞接受鐵路車輛的海外訂單,日本製造商巨頭的表現差距明顯。日立製作所主打採用新
技術的效率運行力圖保持優勢,川崎重工業等則伴隨生產成本增加甚至出現虧本而陷於苦
戰。在國內市場飽和的情況下,各家公司欲借政府的基礎設施出口戰略,向海外尋求發展
機會。雖然在質量方面獲得好評,但日企暴露出經驗不足,加強收益能力成為課題。
“在經濟形勢較好的美國,作業人員的維持很難。保證交貨日期和質量需要極高水平
的管理和運營。”川崎重工社長金花芳則在去年10月表明了將徹底調整鐵路車輛業務。原
因是川崎重工雖然接連獲得美國紐約州的通勤電車等大型訂單,但部分項目更改設計以及
材料費上漲,出現了虧本的情況。
川崎重工在美國擁有2個鐵路車輛生產工廠,領先於日本國內其他企業。但金花指出
“(對北美事業的)掌控有所放鬆”,表示將設置自己領銜的探討鐵路業務戰略的委員會
。預計25日將公佈確保收益能力的具體對策。
東海鐵路公司(JR東海)旗下的日本車輛製造公司也在美國的大型訂單方面受挫。由
於在當地採購零部件等的成本高於預期,交貨計劃本身中斷。公司結束在美伊利諾伊州的
生產,決定關閉工廠。
全球市場方面,規模最大的中國中車和德國西門子等巨頭雲集,日企在規模上處於劣
勢。相關人士表示:“也有零部件採購本土化比例設定較高的例子。對車體強度的要求水
平與日本不同,普通的辦法行不通。”
把鐵路業務列為成長領域的日立將自身開發的IoT(物聯網)技術活用於鐵路運行。
計劃在丹麥的地鐵中導入利用設置在車站的感應器掌握乘客擁擠狀況並自動調整列車班次
的系統。此舉旨在壓縮運行成本。
不僅是車輛,日立還力爭確保信號系統等方面的競爭力,以歐洲和北美為中心增加訂
單。社長東原敏昭在1日舉行的入職儀式上介紹了這些舉措,稱“做好車輛、列車運行、
系統構建,才能實現效率化”,顯示出自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