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全部進來之後,我設想的的西部對號車模式:
一、新自強北高全程(山線)
1.直達:北(桃/壢/竹)中(嘉)南高
一天3班(早中晚),使用TEMU,北高3:30內
括號中各選停0~1站,根據時段選停適合車站,例如:
111時段:北桃中南高(時段最好,停最少)
127時段:北壢中嘉南高
143時段:北竹中嘉南高(通勤時段選新竹,規避大量短途通勤客)
板橋西部表現不如桃壢竹嘉,彰化有北半環補足需求,因此不列入。
2.半直達:北板桃壢竹中彰嘉南高
每小時1班,共10班(07~19,有直達的時段不開),使用TEMU,北高3:45
豐原非常偏重往返北部,因此將在北半環中補足豐原的需求。
由於有(半)直達開長編組載空氣的先例,改用短編組的TEMU,比起3000/PP更容易滿。而
且行車時間還能縮到更短,提升競爭力。
3.標準:北板桃壢竹竹苗豐中彰員斗嘉營南左高
每小時1班,共14班(06~19),使用3000,北高約4:15
如果要定型化,那這樣的停站應該是最合理的。早晚時段的中程車也是以標準為模板。
二、新自強北半環
1.北環直達:北板豐中彰員(斗)
一天2班(尖峰時段),使用TEMU,北中約1:36
主要設計給中部跨線及北中旅次。北半環全停豐原,滿足豐原往北部的大量需求。
員林實績也不錯,標準站中僅次豐原,因此直達車延駛員林,就如同以前的豐原模式刻意
培養,雖然成長幅度不會像豐原那麼大,但仍會有一定的成效。
2.北環半直達:北桃壢竹豐中彰(員斗)
2小時1班,共5班(有其他北半環的時段不開),使用TEMU,北中約1:42
主要設計給跨線旅次,因此也停了跨線旅次前3的桃壢竹。只比直達慢幾分鐘,因此對於
北中旅次仍然很有吸引力。部分班次延駛理由同上。
為了在增停3站的同時,不至於增加太多行車時間,因此選擇減停影響最小的板橋。板橋
本身已經有非常大量的東線車,西部也有北高半直達,而且西部旅次也輸桃壢竹,因此相
對其他站而言,減停板橋影響最小。
3.北環標準:北桃壢竹(竹/苗)豐中彰
選停竹南、苗栗其中1站
一天2班(離峰時段),使用TEMU,北中約1:45
功能與北環半直達相同,只是再增停竹南/苗栗,一方面提升離峰時段的利用率,也滿足
苗栗地區的快速與跨線需求。
三、自強北高全程(海線)
4.海線標準:北板樹桃壢竹竹後通苑甲清沙彰員田斗嘉營善南岡左高
一天2班(早晚,與北半環交錯發車),使用3000,北高約4:45
尖峰時段給海線較快的新車,順便取代多站自強。
5.海線多站:海線標準停站+選停莒光停站
2小時1班,共6班(有海線標準的時段不開,與北半環交錯發車),使用E500+PP,北高5:
30內
維持海線對號車基本密度,取代現有龜速自強、莒光、海線區間快,提升服務品質(與票
價)。
由於對號車已經非常多,多站自強可以完全取代長途區間快的功能,因此只開通勤用短途
區間快,中途以上全部交給對號,提高營收。
循環:
1tph:直達/半直達
1tph:標準
1tph:北半環/海線
不過也是很好奇離峰開到3tph,利用率會如何
編組運用規劃:
TEMU:西部(半)直達、北半環為主
3000:東部、南迴跨線、西部標準
E500+PP:海線自強、東部多站、南迴
總編組數量(西部):
TEMU:西部10組+北半環8組=18組
3000:約15組
E500+PP:6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