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artmann (銀之朔風)》之銘言:
:
: 我認為司馬懿應該還是比較強。畢竟司馬懿畢生的征戰戰果太耀眼了,除了在對抗
: 孔明時吃鱉以外,司馬懿真的可以說戰無不勝,特別是打孟達及公孫淵兩場,從頭
: 到尾都準確判斷並壓迫對方按照他的意願去走,這是很驚人的成就。(老毛奇認為
: 你無法準確判斷敵人會怎麼做,要是司馬懿聽到這話,他大概會說不會啊,你只要
: 逼他只能這麼做就可以了)
: 去檢視司馬懿一生征戰,會發現除了對上孔明,他的作戰風格就是精準判斷敵手動
: 向後,迅速行動,並以實際行動去壓迫對方照著他的想法去走,換一句話說,他的
: 作戰風格就是先準確判斷敵人的狀況,然後經由積極快速的攻勢行動,一開始就抓
: 住戰場上的主動權,逼的對方只能按照他的劇本走,最後取得勝果,打孟達、公孫
: 淵、王凌都是如此。
: 所以除非你讓他感覺摸不透(孔明就是),不然一但陷入他的節奏,你就很難贏了。
我覺得拿平公孫淵和淮南三叛來佐證司馬懿強過曹真有失公允,因為司馬懿還是被諸葛
亮電暴啊!平公孫淵和諸葛誕這兩件事在後來對上諸葛亮時有發揮到什麼影響力嗎?再
說曹真又沒有打過公孫淵和諸葛誕,還是把焦點放在他倆同時對陣的諸葛亮來比較吧!
否則像東吳一堆刷山越刷出神奇戰果的,難道就可以說他們比孫策強嗎?
: 而曹真的資料太少,無法判斷他的作戰風格。
: 但僅就第一次與第二次北伐來看。第二次北伐判斷正確,選將得人,這沒什麼問題
: 。但以第一次北伐來說,雖然成功的擊退了蜀軍,但是,整個作戰過程中曹真一直
: 被趙雲牽制在郿縣不敢離開,挽救大局的是曹叡的正確決斷與快速增援,具體到戰
: 場上是張郃的動作夠快,並不是曹真的應對正確。
: 整個過程中,關中諸軍的主力一直在趙雲當面,而沒有趕去支援更危急的三郡阻擊
: 孔明本軍,當然這有可能是他知道曹叡會派援軍所以不動,但是也不無可能是他被
: 趙雲的行動所騙,始終不敢分軍去支援。而且我覺得後者更可能,理由是他比張郃
: 離隴西更近,如果他已經準確判斷出孔明的真正意圖,也看出趙雲只是疑軍,那麼
: 他即使不率主力去迎擊孔明,至少也該派軍先行增援隴山地區,確保魏軍援軍一定
: 能穿過隴山支援。
: 但由史料看來,並沒有曹真這樣做的紀錄,所以馬謖能夠比張郃先到街亭,要不是
: 馬謖指揮失誤,搞不好張郃就被關在隴山以東過不去了。
: 因此,要說曹真在第一次北伐的應對良好,我認為是要打個問號的。要說曹真比司
: 馬懿軍事能力更強,我想機率也不高。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期之所以如此成功主要是建立在魏國的輕忽大意,把責任全歸到曹
真身上似乎不太公平吧?難道司馬懿在之前就預測到蜀國會有這麼大的威脅嗎?在被動
的情況下,曹真選擇最穩當傷害最小的決策本來就很正常。確實曹真沒能識破諸葛亮的
計謀,但司馬懿自己對上諸葛亮也沒贏得多漂亮啊!第四和第五次北伐都是一路防守守
到蜀軍糧盡退兵,如果只是要達成這樣的戰果那曹真也做得到啊!付出的成本還比司馬
懿少,而曹真主動進攻蜀國雖然被諸葛亮打得很慘,但他畢竟是主攻方,在漢中這個區
域本來就對防守方有利;而司馬懿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明明是防守方而且在有所防備的
前提下還被諸葛亮佔了多次便宜,最後只能像曹真在第一次北伐一樣採取被動保守的戰
術,這樣真的有比較高明嗎?而且最後還作出了錯誤決策,賠上了一名敵人最忌憚的頭
號大將。
張郃的事我是覺得沒什麼好說的,他生死與否都無法掩蓋司馬懿的錯誤決策,只是差在
究竟是無能或是卑鄙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