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林于翔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

作者: godsound (在星空下實現願望)   2013-09-14 21:16:24
林于翔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US, Taiwan, and the world, 1949-1975
歷史
沈宗翰的例子
康乃爾大學與金陵大學糧食品種改良計劃
→相信科學能夠解決古老的飢荒問題
UNRRA聯總署
善後與救濟責任
JCRR農復會
沈宗翰與農復會
國內農業改革
信用巿場改革
補助利息率以及實行保護小農肥料貸款的法律
藉由草根組織機構推廣農業
研究以農村調查以及傳播新農業實踐與…
豐年雜誌
台灣在世界
雙邊的
台灣到越南的農青(?)團(1959)
前鋒案(1961)
馬保之
台大的中非大樓
多邊的
IRRI國際水稻研究中心
亞蔬中心 [上兩者的目的都在於研究蔬菜問題]
亞太食肥料技術中心→(同學補充轉型 為Appec?)
結論
國際發展常被認為是美國在世界實行自上而下、現代化及新殖民地主義之計畫。
但實際?…
第一階段:美國中心擴散
第二階段:網(1960-1970s)
結論
重新敘述綠色革命。
臺灣:高科技與結合發展(不只是線性發展),而是結合發展
(integrated development)
發展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其問題性包括科學無法解決之社會與經濟問題。
因此,台灣的發展專家,無法在國外再現台灣的經濟奇蹟。
(同學補充:經濟奇蹟講的是工業,用農業直接推到工業有問題)
==========================
李宜澤的回應:
農復會及經建會作為戰後經濟發展的推手。
本論文:台灣經驗可以是一種model嗎?
作者沒有回覆到到日本在台灣發展的背景,農業基礎是日本時代打好的。
晏陽初:農民教育,普及教育,很早就退出了JCR的組織。
印度及菲律賓的model,他們就不訓練科學家,而是直接透過農民advation(?)
臺灣的經驗在1960年代開始輸出,但是沒有注意到美國對於臺灣的意識形態的
殖民,沒有想到臺灣人是美國人聘的廉價勞工,在非洲勞動。
如何看待發展、看待現代性,用STS角度重新檢視。
==========================
邱花妹:你怎麼看待臺灣的農業發展。又譬如說肥料實際上是榨取農民的方式;再者,則
是國民黨扶植農會的問題。(同學:問題很大,農業需求才設置生化肥料)女性主義者對
發展的反思,對整個現代化有很強的批判。你如何回應這些批判性的觀點。如果從STS的
角度,當初這些科技社群,他們肩負了現代化的使命,他們真正長出來的果實,又是什麼
樣的面貌呢?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可以被發現。
傅大為:你這個Paper我沒有看。你是在何種research community作這個研究。像之前陳
信行有作綠色革命的研究,他們發現有機農業實際上打不進入,我們也有期刊以米為中心
,談到東南亞的一些討論,可以跟你south-to-south一起討論,可以多加引用。
===============
林于翔:
第一個模型的問題:可能我這個批判性不夠重。
非洲的情況不是很適合種台灣的米,因勞力不夠密集。他們不適應吃米飯,但是巿場上賣
不掉。越南的例子,台灣的農會算是比較成功的,如果你可以進行土地改革,可能可以打
敗共產黨。對,所以這個模型不能夠複製。
我用的資料,大多是國史館與近史所的檔案。的確大多是官方的。
綠色革命的後果,創造出跨國公司來壟斷第三世界的食物巿場。台灣經驗比較難與此相比
較,台灣的經驗還是比較依賴亞蔬中心的成果。(我倒是想到農作物與台灣勞力密集的親
和性,這點值得注意)
===============
林崇熙:官方的資料不見得就不一定不可信。只有在政治問題都解決了,科技問題才能夠
發揮作用。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二二八事件,所以台灣的大地主都已經被處理完了。
所以政治問題都被解決了,所以新的技術才能發揮作用。
林文源:關於idea與practice的討論,可以再去談其中差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