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一個大學生,學思素養都無法跟列位前賢相提並論。
只是看文教授對於這首詩的解釋,有些地方產生了疑惑。
不是要挑起戰端,只是想請各位先賢幫我解惑。
據我的理解,文教授將此詩理解成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此四句是女子告知對方婚嫁之儀,而下兩句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則是女子告誡對方應遵守禮法,而不要強行妄為。
如此理解,此詩在通俗的解釋之外,又提昇了一個層次。
但是在讀完全詩之後,還是有一個地方不明:
以下引用文幸福教授的片段:
: 所以末章應是比體的作法,「舒而脫脫兮」,是責男子
: 之辭,因為禮儀未備。並告戒他不可急於一旦,而應循禮慢
: 慢而來,才可以「無感我帨兮」,保我名節;「無使尨也吠」
: ,不致招人的閒言閒語!
就是「舒而脫脫兮」一句。文教授說此句是責備男子之辭。之後
也在正解的部份說這一句話的翻譯是:「慢慢的妥備禮儀來提親」
之意。但是舒而脫脫兮解釋成責備之辭的依據為何?這個地方我
實在不太清楚。請各位先賢指教。
在讀到這首詩時,總覺得兩種說法中,這一句其實佔了很大的關
鍵。如果能夠正確理解此句,對於這首詩應該可以有更多瞭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