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之銘言:
: 議。《明經世文編》徐文定公集〈申明初意錄呈原疏疏〉:
: 「…臣嘗言養兵之要有三:曰少、曰飽、曰好;惟其少所以飽也,惟其飽所以好
: 也,惟其好所以少也。嘗議選練之格,選用之初,須年二十以上、四十以下,力舉五
: 百斤以上,穿戴盔甲四十斤以上,又須精悍趫捷、有根著、有保任。不合格者不取也
: 。
: 合格者謂之隊兵。隊兵之中,能習演一藝以上精熟可用者即為鋒兵。鋒兵每月給
: 餉二兩一錢,安家衣鞋銀二十兩。其能舉六百斤以上者,每加百斤,每日加銀一分。
^^^^^^^^^^^^^^^^
: 隊兵未習藝者,先給月餉一兩五錢,待藝成照例加給。其鋒兵再令教習,有各藝皆精
: 超出儕類者,以漸加增。至每日一錢而止,謂之壯士。
: 壯士之中又拔其尤,如弓矢于三十步外,三寸之的百發百中者;鳥銃于六十步外
: 、三寸之的百發百中。又一銃連發九,凡略與射矢同疾者;大砲能於三五百步外立的
: 命中,又裝打迅疾,連中數次者;放鎗刺劍俱能于方寸之的,百發百中者;其餘各技
: ,悉立一比較之法而百試不失者,謂之上士。其餉亦以漸增,加至每日二錢而止。其
: 日食二錢者,仍歲給安家銀十兩。若選募之日就可充壯士、上士者即與應得餉給,如
^^^^^^^^^^^^^
: 此精卒總合四等。」
有你說的那麼便宜就好了,徐光啟自己說了,先給安家費二十兩開拔費另算,高手每
年還要給十兩安家費
接下來開始,要拼史料嘛
明神宗實錄349卷,萬歷28年侯先春上述"戍兵一萬六千,歲該餉兵四十八萬餘兩",在
當時一名士兵就要花三十兩一年,和二兩差好多阿,其實這還少了,應該是加入其他比
較便宜的費用
我們再回頭看看徐光起要花多少錢,明經世文編<申明初意錄呈原疏疏>
"然此如臣所計精兵只須二三萬。役不過二三歲。大略費五六百萬。"
平均下來每年要花兩百萬到兩百五十萬訓練,兩到三萬人,一人一年大約是七十兩到一
百二十五兩,每月平均大約是六到十兩
"實錄纂脩官董宗伯其昌論曰臣按國之大事在戎暫費永寧、昔人所韙、見小欲速、祗誤國
耳、李信用兵二十萬、視王翦六十萬、費孰為省、竟何益於勝敗之數哉、徐光啟所議練
兵費二百萬"
同篇後面就有評論了,徐光啟練兩三萬人要兩百萬兩,因此車營真的有那麼便宜嗎?當
然有人說,這份報告被打回票,我們在看看徐光啟其他的內容,來源全部都是來自明經
世文編
<恭承新命謹陳急切事宜疏>
"分為隊兵鋒兵二等。一體教練。隊兵進益。陞為鋒兵。鋒兵之尤者。陞為壯士。壯士之
尤者。陞為上士。上士待之如武舉之禮。壯士待之如武學生之禮。邱于軍中選將法之至
善也每隊長哨官缺。于上士中角技補之。千把總缺。于隊長哨官中角技補之。將領缺。
于千把摠中角技補之。其有殊材異能。比併無對。可徑補將領以及上士者。不在陞等之
例。其隊兵應照例給月?一兩二錢四等兵士。每加六錢。上士照東征事例。月給三兩而止"
"按復國要編、東征兵士、月餉三兩六錢、朝鮮供億在外、然而功實未著、當時諸臣、不
能無罪、臣雖竭其駑鈍、但能使無虛糜耳、食今日傭工之食。而欲收岳飛背峗之效。臣
不能也。"
這邊就寫出了月俸最少三兩到三兩六錢
<兵事百不相應疏>
"令於歲月之間、統烏合之眾練成精兵六萬、其將能乎。此臣力所必不能勝者也、
戶部舊新二餉支吾遼左、尚苦不給、新兵糧餉若薄與無兵同、即使約量中數六萬
之眾、亦須歲支一百二十餘萬兩。"
這邊徐光啟採折半來計算,每人每年也要二十兩,這還是折半計價夠黑心了,以
原價計算每人每年也要四十兩,也早已超過三兩,可見三兩以經是所謂的共識了
明經世文編,王象乾,諸虜協力助兵俯准量加餉疏,"今出關各兵丁,每月有三兩者,
有二兩五錢者",這說明當時月薪三兩很常見了普遍最少二兩五錢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十六
"刑科右給事中孫傑疏言兩浙產兵獨金華東陽義烏數邑耳自徵發數次壯丁已盡台州寧紹在
.....堪乎且往年兵議十八萬餉議七百萬尚若不湊今兵需三十萬餉需一千二百萬"
每人一年最少也是要40兩,也是超過三兩的月新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二十四
承宗又奏言虎酋之....或曰塞上增兵二萬歲費募餉銀一百九十四萬四千有奇以
平均每人要97兩,也是超過三兩的月新,因此從上面的史料可得,當十三兩以
經是公定價了,更少如一兩多二兩早就不知是哪年的老黃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