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efenser (☆機械å¼å¤©ç§¤â˜†)
2016-09-17 02:30:59※ 引述《nanshinner (白河)》之銘言:
: 跟朋友討論了一下,覺得在莫斯科戰役之前是最有可能獲得一定成果後結束戰爭的關鍵,
不,打下莫斯科才是最好主動結束戰爭的機會。
巴巴羅薩作戰前期德軍能勢如破竹,全殲蘇聯前線百萬軍隊是有各種原因的。
其中一個就是史達林幫了希特勒超級大忙:戰前的大清洗幹掉了大半的紅軍將領。
引用WIKI的數據是:5位元帥中的3位、15位將軍中的13位、9位海軍上將中的8位、
57位軍長中的50位、186位師長中的154位、全部16位陸軍政治委員、
28位軍政治委員中的25位在清洗中被處以死刑。
如果你看到潛在敵國的軍事領導階層被破壞至此,換作是你會不趁此機會進攻嗎?
同時大清洗被幹掉的還有許多少數民族(如高加索、車臣、華人),上百萬人被迫害。
打下莫斯科不僅有戰略上奪取政經中樞的意義,更象徵蘇聯對領土內支配力的垮台。
這時候要鼓動人民反抗蘇聯、扶植親德政權才有成功的機會。
到了史達林格勒後基本上是沒救了,三十萬的戰損太傷,後來的只是拖延戰敗時間罷了。
: 不知道二戰德軍最好的收尾地點是什麼時候?併吞蘇台德見好就收?
打贏法國見好就收?不打北非與巴爾幹,全力準備攻打莫斯科會對戰情比較有幫助嗎?
史達林格勒的戰損不是不可恢復的,德國後來從法國調來許多滿編兵力,
該戰結束後的冬天也給雙方休整的時間,隔年初,蘇軍發動許多反擊攻勢都失敗,
還讓德軍重奪主動權,有機會用庫斯克會戰扭轉戰局(獲勝了至少能維持平盤局勢)。
最傷的是庫斯克會戰打到一半義大利被盟軍入侵,德國不得不放棄進攻、抽調軍隊因應。
從此德國就陷入四面受敵、節節敗退的處境,直到敗戰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