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918-1940年法國外交與防禦政策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6-10-20 23:33:56
之前jonathan836板友在板上寫過威廉˙夏伊勒的法國陷落的心得,也曾在小弟的讀書心
得底下推薦過Robert A. Doughty寫的兩本講二戰法國的書,讓我覺得非常有趣(我是在
google books上面看的,是說我發現Stackpole出版社的戰史系列在博客來的售價都不會
很貴耶,台灣有代理?)。
前幾天在翻譯On the Road to Modern War那篇文章的時候,順手查了一下註解的書籍,
發現其中一本書French Foreign and Defence Policy, 1918-1940剛好學校有電子書,也
來分享一下。
這本書是一些學者合寫的,都在探討法國在戰間期的政策。在最前面的導讀中,主編
Robert Boyce統整了本書討論的四個主要觀點,第一是法國外交政策適度的選擇目標,第
二是法國高層的聰敏和睿智,第三是法國的對外政策一直維持著高度的創造力,第四則是
法國在國力與影響力方面有其極限。這本書多少有幫二戰前的法國翻案的意思,詳細來說
,本書的作者們傾向於認為法國第三共和的失敗並不能完全歸咎於其政府高層。
這本書比較前面的幾個章節都在探討法國於凡爾賽和約與其後的一些政治與外交的方針,
可以看到的是法國在一戰結束後不論在人口、建設或金融方面都處於殘破不堪的狀況,並
且法國政府的高層非常清楚法德之間的人口差距將逐漸拉大,工業與經濟也會持續向德國
有利的局勢傾斜,必須立即有應對措施。
法國在凡爾賽和約中最後達到了大部分的主要目的,使得德國短時間內難以再起,並改善
了法國的局勢,但是因為英國和美國的短視近利與掣肘,再加上法國在外交手段上的一些
失誤,終究沒能竟全功。凡爾賽和約的對制止歐陸大戰的效用是正面的,但是其完善不能
只仰賴一個戰略處境困難的法國。
在幾個章節中,作者們探討了法國在戰間期和金融與經濟相關聯的一些政策和方針,從這
些描述可以看到從一戰的廢墟中站起的法國根本就不是其他政權眼中的歐陸霸主,而是搖
搖欲墜的衰敗國度,而其對手並不僅是處心積慮要東山再起的德國,更包含了各懷鬼胎的
英國和美國,以及與法國在部分議題上意見分歧的比利時和義大利。
一戰結束後的法國在這樣外交孤立、國內政局不穩,金融和經濟又瀕臨決定的情況下,光
是維持住自己的地位就已不易,遑論進一步增強其戰略局勢。
法國的政府曾提出很多改善的方針,但是這些策略有著共榮的取向,特別是對德國來說是
有利的,這就導致了國內的不滿,和比利時構築經濟共同體也有著類似的狀況;在金融方
面,法國則面對英國與美國冷酷的抗衡,威爾遜在1919年對法國的保證始終沒有得到實現
(威爾遜曾保證支持法國的穩定和安全,但他沒得到國會的支持且後來就卸任了)。
在書中比較後面的章節中,有學者為馬其諾防線辯護,認為此一建設是顯然的成功而非失
敗,非但在精神與物質上都鞏固了法德之間的邊境,更使得法軍能夠更有效的運用自己的
兵力並保衛自己的工業(雖然最後仍以失敗收場)。
該章節提到幾個我覺得比較有趣的重點,比如說馬其諾防線使用的經費其實並不多,而且
在比起太早重新加強武裝而浪費資金於很快就落伍的裝備上,馬其諾防線算是非常划算的
投資;又比如說,馬其諾防線作為公共支出的一環,對大恐慌時期的法國來說也有著正面
的效果;還有就是,德軍在1944年把馬其諾防線改建來對抗盟軍,有效拖延了盟軍的攻勢
,展示出其價值。
其他章節還提到了法國試圖在文化與經濟層面增強對美國和東歐的影響力(但是成效不彰)
,或者在二戰開打時內部政局的不穩等等。
總結來說,我覺得前幾天翻譯的On the Road to Modern War那篇文章真的寫得很好,一
個國家要有能力保衛自己就需要同時擁有優秀的政府和意志堅強的人民,而法國並沒有後
者;同時,英國和美國也在法國的失敗中必須負起一部分的責任,是他們搞垮了法國政府
的大戰略的一部分。
嘛......雖然是翻案,但是也沒有真的提出和刻板印象完全相反的論點,只是更精確的分
析說法國政府的高層並不蠢而已,造成法國失敗的主因是短視的人民和脆弱的體制。
作者: genewing (Go~~Go~~)   2016-10-20 23:51:00
所以二戰後,法國改積極拉攏德國組 法德聯盟,主導歐盟
作者: gsx56840 (拉屎哥)   2016-10-21 02:00:00
法國最後沒能阻止德國統一,所以歐盟主導權最終又回到德國手上,功虧一簣法國在戰間期制定的很多策略後來被美國借鑿,成效不錯,可見策略本身沒有問題,只是法國沒有能力執行站在英美的角度來看,法國在凡爾賽會議裡的態度令他們極為不滿,一次大戰其核心終究是法俄同盟與德國的戰爭,英美僅是為了維持歐陸均勢才投入戰爭,從戰爭的總體走向來看,在沒有英美的參與的情況下,德國擊潰法俄同盟的可能性很高。英美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協助法國,當然也可以為了利益將其拋棄,法國本就不應該將政策建築在不穩固的基楚上法國的一連串失敗,究其原因就是他不願承認自己已經失去歐陸第一大國的地位,而且也沒有能力將其奪回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6-10-21 10:07:00
但死敵德國就住在隔壁,一戰造就全國性精神創傷;令德法關係只能為敵而不能和解,除了重返強權恐怕沒其他路可走
作者: yoyodio (廢材毋需多言)   2016-10-21 10:50:00
拿皇沒有復生,沒救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6-10-21 10:56:00
經濟大衰退,導致法國政局極不穩定,才讓法國自亂而亡於德國之手,所以法國最佳解法是自己也變法西斯政體嗎?
作者: goodgodgd (快叫我小白兔)   2016-10-21 11:44:00
推,英美不挺法,德國真的可以單幹全歐
作者: chuckni (SHOUGUN)   2016-10-21 11:48:00
實際上一戰德國也幾乎要單幹了,沒英國法國自己拖不住
作者: peterlee97 (瑋美絕倫迷)   2016-10-21 22:00:00
我查了一下 有個疑問 我理解法國因為戰場在他家而經濟建設崩潰 但 人口? 用維基的資料 法國損失還略少德國約5萬 為何會造成人口上的差距? 也同樣問俄國二戰他損失應該跟德國一樣噁 為何俄國有男女比失衡狀況德國沒有呢?
作者: Stabberlol (Stabberlol)   2016-10-21 23:49:00
拿皇在世一樣,這早就不是英雄的時代了
作者: ilike524 (524腦粉)   2016-10-23 01:18: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作者: GERMANY7789 (やらないか)   2016-10-23 11:51:00
法國人口基數不如德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