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K島對最近二戰飛機的討論 (1)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7-09-08 16:46:20
https://www.fenrisulfr.org/war_thunder/pixmicat.php?res=11273
某大神一條一條的釋疑,不過我懷疑他其實應該有PTT帳號
原作者:Zc7BtgWY (Host: 59-115-*.dynamic-ip.hinet.net)]
==============================================================================
因為某些版友兩邊跑
我在那沒有帳號 所以就回在這邊
一部份是因為這邊比軍版適合打長文 且討論風氣較乾淨
另一部份是有些東西看了原本想簡單回一下 (有些是看了覺得OOXX不吐不快) 結果一忙一
直積 積到最後發現講都講不完 趁現在偷個空消化掉一些
因為是隨便抽幾個我覺得可以講一下的 所以通篇大概不會有啥很完整的邏輯 也未必為了
滿足誰的解答 (真要說的話就是打出來舒壓/自我滿足用的)
所以各位看倌也不必抱太大期待 不喜歡就繼續討論戰雷相關把我這串擠下去就好
>[問題] 五式戰跟FW190D這種拼裝貨怎麼比想像中強
>作者hazel0093
>1.五式戰,是專為DB引擎優化的飛燕配上金星引擎修改來的
>2.FW190D系列,本來是氣冷引擎,後來改成轟炸機的Jumo 213
>實戰中這兩架飛機評價都非常高,阿本仔說五式戰不輸P51D
五式戰的日方評價摻雜了相當的民族情懷補正 加上登場時所處的時空環境太惡劣 它不只堪
用而且好用還可靠
就像情急之下你抓了一柄廚子用的剁刀或工兵鏟 而它漂亮的救了你的危機 讓你一輩子感念
它 封它個"天下第一XX"的渾名
但這不會因此就讓剁刀或工兵鏟真的升格成最強冷兵器或什麼天下第一神兵
這種情感補正的部份 前輩在幾年前於其他版面的發文已經提過 在此不再贅述
或許將五式戰形容作剁刀或工兵鏟有點失禮 它好歹也算是名門出品的正格兵器
而且我一直不贊成將它過度貶低 對它表現良好的部份或受歡迎的原因也探究多次了
最近一次談到大概是在本版的這篇之中
https://fenrisulfr.org/war_thunder/pixmicat.php?res=11109#r11151
但無論是從科技上 性能上 實戰表現上等各方面來看 過去數十年它被過譽的傾向確實嚴重
這是審視它的文獻自己該注意的地方
>而FW190D9~D13的實戰數據也很漂亮,而且可能還比Ta152這種試作機更理想
因為Ta152是個融合了太多"理想"和高科技在一個系統集成內 又想要專職以外的部份也充分
協調 不想偏廢 結果太複雜太難調和反而沒那麼理想的例子
或者應該說 如果能整套系統都如設想的運作 那麼它很理想 但實際就是做得太趕導致可靠
度不足 指標沒能徹底驗證完成 因此對戰局的幫助有限
而長鼻子朵拉則是原本只是作為部份驗證的嘗試 或戰力上墊檔的存在
沒有太大的野心下 需要協調的部份較少 會出包的部份自然就少
較早上場也讓它有較多的表現機會 在最後的舞台上對戰局的貢獻也就較大 對歷史進程上能
著墨的地方多 戰史的地位自然較高
要我說的話
作為一種全能的超級戰鬥機 或是頂尖的攔截戰鬥機 又或稱作德國末期活塞動力科技的綜合
表現結晶 Ta152系列比較夠格擔當這個位子
但一個好的工業展品未必是最實用的兵器 考慮運用彈性 可靠度和第一手使用者的感觸 長
鼻朵拉比較恰如其分
...畢竟拿在手上又足夠好的東西 總是勝過等不到或難以按照預期發揮的最理想方案 不是
嗎?
我想這句話應該足以拿來為這一題中的兩個案例作個註解
>但是問題來了,這兩架飛機本身都不是為後來加的引擎優化的
譚克博士當初在次期的性能提升設想階段中 嘗試了多種備選動力搭配出十多個方案
Jumo213和DB603等動力方案包含鼻罩/引擎架/週邊配置/氣動最佳化等等都是早有準備
所以"大A"換裝液冷的成功其實並非巧合 是做足嘗試和準備下將最有望方案實現的水到渠成
>例如說五式戰,土井武夫說如果一開始就要用氣冷引擎就會做成鍾馗的樣子
>但是天生針對氣冷引擎優化的鍾馗評價卻遠遠不及五式戰
你必須考慮到鍾馗登場當時對日本來說是個與既有體驗幾乎截然相反的存在 不受待見是很
正常的
而當它逐漸被理解並合適的運用時 它已經失去大部份的先進性 (其實二戰日本後期有不少
這種例子)
後續更先進的開發次型 因為有更均衡和協調的四式戰將科技樹接走 結果二式自己的後續就
斷了 成為晚輩進化途中的踏腳石
.....最倒楣的大概就是它沒有五式戰那種在逆境中奮力一搏的印象加分
所以雖然它的評價應該再更好些 但對大局而言它的評價大概也就在那裡而已
>Kurt Tank自己也只是把190D當成一個過渡方案而已 怎麼會這樣呢?拼裝機到最後卻比這
些完成體還強?
與其說拼裝機勝過完全體 不如說演化途中的產物 可控或已知的比例較高 只要表現不是太
差 總比在十萬火急的當下抓一個仍有許多未知數的東西來得強
以鋼彈為首的日本科幻動漫 總喜歡講些"這機體還有許多部份是未知數啊!"這種熱血台
詞營造期待感
但你知道 搞科學和系統工程的聽到一堆未知數的東西要上場 往往內臟壓力都高得要死
....
"誰告訴你未知數都一定是正的?"
作者: katana89 (月月火水木金金)   2017-09-08 17:47:00
通常未知因素存在都沒有好事
作者: amurosheu (Oberleutnant Amuro)   2017-09-08 18:02:00
畢竟實際打仗可沒有NT補正...
作者: a5mg4n (a5)   2017-09-08 23:59:00
要說翼負荷的話,直接用TB-3的空戰性能當反例似乎是最直接的
作者: goodrain (mr.fu)   2017-09-09 00:16:00
真的…鋼彈實驗機遠強於量產型,根本就是鬼扯的設定
作者: MinoltaSTF (Smooth Trans Focus)   2017-09-09 01:04:00
樓上 要是是台灣人做的就有可能因為後面的都cost down
作者: amaranth (liann)   2017-09-09 01:38:00
要看實驗/原型機的狀況是哪一種如果所謂實驗機是追求最佳化的完成體,量產型是以完全體修改來追求C/P值得話就會有那種鬼扯狀況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7-09-09 01:43:00
其實...早年的軍備很多是從競技用裝備改造而來的所以的確出現過量產版本較耐用但性能較差的狀況
作者: cobrachen (mustang)   2017-09-09 02:24:00
首先,試驗機多是手工打造諸多零件,對於經驗夠的師父手下,品質會比大量生產的更容易控制。再者,試驗機上有很多裝備是不用裝的,早年對於阻力的估計還有很多缺失,非常容易發生加裝服役的裝備,導致阻力或重量超出預計,結果性能低落甚多的狀況,P-39就是一個例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