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完拋射類武器後, 我們有必要將刺刀或長矛等非投射類武器再獨立出來討論. 第一
, 士兵若能使用更長距離的武器, 則心理上更容易殺人, 這點和投射類武器一 樣有距離
上的影響. 亞歷山大大帝率領的馬其頓-希臘聯軍在遠征東方時, 方陣隊形使用長矛- 提
供了士兵大部分的心理優勢, 同時長矛也能提供虛張聲勢的效果- 只是最終被火藥取代.
事實上, 多數使用長矛的部隊的交戰過程, 也多半是威嚇>推擠, 直到把敵方的士氣推垮
, 很少直接戳死敵人.
第二個關於距離關係的推論, 是士兵對敵時, 劈砍在心理上比刺殺容易得多. 劈砍能迴避
或不執行直接刺入敵人重點部位的目的, 達成潛意識裡只是想拿手揮擊的懲戒目的, 而刺
擊是高度侵略性的穿入性行為. 士兵以刺刀或刀矛作戰時, 這些武器就成了肢體的延伸,
以肢體穿入敵人身體是一種帶有性意涵的行為, 和性行為高度相似卻致命, 因此人類本能
上非常討厭這種作戰方法.
羅馬人很明顯認為士兵不願以刺殺的方式作戰是很嚴重的問題, 古羅馬的戰術專家和歷史
學者Vegetius在一篇<不要砍, 要用劍刺>的文章提到這點: “…他們一樣學習不要砍要用
刺的, 因為羅馬人不但認為用劍刃(揮砍)的人只是在搞笑, 也很容易解決. 用劍刃砍殺就
算力道再大, 也很少能殺死人, 因為骨頭和盔甲保護了身體的重要器官. 相反地- 就算只
有兩吋的刺擊, 通常也能致命.”
1. 刺刀距離
Bob Mckenna曾在非洲, 中美洲和南亞服役16年, 這段軍旅生涯讓他充分了解刺刀”親密
的殘暴”. 他說到:”你腦海裡想到有一根冷冰冰的鐵器刺進自己肚子時, 會比被子彈打
到更可怕, 更真實. 也許那是因為你看得到這跟鐵對著自己來的關係.” 1857年的印度大
叛變證明了這點: 叛變被逮的印度兵懇求英軍用步槍而非刺刀行刑; 非洲盧安達的圖西族
被胡圖族抓到後, 甚至願意自己掏錢買子彈結束自己生命, 而非死在胡圖族人的大砍刀手
上.
刺刀帶來的心理衝擊如此強大, 讓使用者和受害者都相當厭惡或懼怕它. 鼎鼎大名的John
Keegan 在他的大作The face of battle比較了1415年阿金谷戰役和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
, 與1916年的索姆和戰役. 滑鐵盧戰役顯示, 當時的確有一些治療劍傷和騎槍傷的紀載,
也有一些刺刀傷的紀錄, 但多半發生在那些已經失能的士兵上. 沒有明確證據顯示, 在滑
鐵盧的部隊有展開刺刀戰. 到了1916年的索姆河戰役, 有刃武器- 也包含磨利的工兵鏟和
匕首- 只佔了1%的受傷紀錄.
刺刀戰受下列三個心理因素影響: 1. 大部分衝進白刃戰距離的士兵, 本能上會先以槍托
或其他用法而非刺殺的方式; 2. 拚刺刀時, 出現心理創傷的可能性大增; 3. 抗拒以刺殺
殺人的情緒與敵人感受到的恐懼感一樣, 因此在發生刺刀戰時, 其中一方多半在刺刀戰真
正開打前就落跑. 在拿破崙戰爭時, 大多數所謂的刺刀戰, 都是一方上刺刀衝鋒, 另一方
見狀就崩潰後撤了. 真正雙方殺到你死我活的刺刀戰? 幾乎沒有.
英國戰史學者Richard Holmes自己觀察到一個現象, 就算士兵受過各種刺刀戰的訓練, 但
真正進入白刃戰時卻經常掉轉武器, 把槍當棍棒用…德國佬喜愛用槍托而非刺刀, 或棍子
, 鏟子或狼牙棒. 而這三樣都是揮擊或劈砍的武器. 接著他舉了一個絕佳的例子: 一戰時
威廉二世的妹夫Prince Frederick Charles問一名德國大兵, 為何要幹這種事? 接著那名
士兵回答: ”我不知道, 一緊張下, 我的槍就掉轉了方向.” 同樣的狀況也在南北戰爭時
期發生過: 南北雙方在混戰時都比較喜歡用槍托或抓著槍管當棍棒揮擊, 而不是直接用刺
刀開腸破肚. 兩百年來的統計傷亡資料可看出- 這是普世皆然的現象, 大多數的人類, 就
是不願直接把敵人刺死. 對刺刀戰的抗拒如此強烈, 因此戰史上雙方多半在能發動刺刀衝
鋒的距離還是寧願維持火線互射好幾個小時.
史實上所謂的刺刀戰, 多半是一方看似意志堅決地上刺刀衝鋒, 另一方承受不住壓力就後
撤了. 而一支擁有近距離甚至徒手作戰傳統盛名的部隊, 往往能令敵方膽寒- 英國的廓爾
克營在各大戰役中往往能讓敵方感到比英國其他正規單位更大的天生恐懼感. 而這可能也
可以解釋, 為何戰史上瑞士人放低長矛擺出衝鋒態勢就能打退人數比他們多得多的奧地利
人或法國人; 愛爾蘭人和瑞典士兵在齊射後發動萬歲衝鋒的戰術能取得那麼巨大的戰果;
法國大革命時期, 法軍士兵的訓練再差勁, 只要上刺刀, 為了共和, 為了法國, 衝啊!~~
就能打敗訓練比他們好得多的奧地利兵團; 到了20世紀後期甚至21世紀, 英國士兵在福克
蘭戰爭和中東的戰爭, 都有上刺刀衝鋒接著打得敵方魂飛魄散的紀錄- 刺刀如此管用, 儘
管真的死在刺刀下的人可能是0.
2. 匕首距離
用匕首殺的難度遠遠高於以刺刀殺人. 這種殺人方式幾乎都是特種作戰人員所使用- 潛行
至敵人後方再刺殺. 因為看不到臉孔, 所以和正面殺人相比, 比較不會有心理創傷. 和大
多數人的直覺反應不同, 美國陸軍訓練遊騎兵和綠扁帽從下背部貫穿腎臟, 而不是一隻手
摀住嘴巴再用另一隻手拿刀劃過敵人的喉嚨. 割喉反而可能導致手被反咬一口, 或發出更
大的聲響, 但這也反應出士兵的本能是劈砍而非刺殺.
3. 徒手作戰距離
這是抗拒殺人情感最強的距離. 電影中常能看到主角朝著敵人的下巴和喉嚨一拳過去打死
對方, 但這方式雖然很有效, 卻不是人的本能行為反應. 最容易執行的徒手殺人戰技, 是
用拇指插進敵方的眼睛直達腦部- 但這種訓練方式往往導致多數受訓者大為抗拒, 心煩意
亂. 這種方式太過痛苦, 也就沒什麼人真的考慮去使用.
4. 性關係距離
性與攻擊行為的關係, 實在太明顯到日常生活可見的程度. 美國海陸士兵習慣將他們的槍
取女性的名子, 汽機車和槍械雜誌也經常可以看到這種連結: 性感女郎和性感的槍枝一起
擺Pose. 當然槍械愛好者可能對此嗤之以鼻, 但現實生活明顯的影像就是詹姆士龐德拿著
手槍, 旁邊是性感的龐德女郎. 性與殺人有一種扭曲的關係, 不會令人感到愉快- 但確實
存在. 一位英國傘兵告訴Holmes, 他在福克蘭群島的一次行動, 是他在上一次做愛後最刺
激的事; 以色列學者Ben Shalit則觀察到一些以色列士兵射擊時的表情, 只能用非常滿足
地帶著神聖光彩的微笑來形容. 這是一種原始的情感和解脫後的高潮滿足感.
許多越戰老兵都說過, 殺人就像性愛, 射擊時就像高潮時爆發一樣能帶給人巨大的快感.
而A片裡為何男優最後總是對著女優的臉OOXX- 那是一種潛意識裡的征服者心理. 士兵手
中的槍就像他的老二一樣, 是他宰制慾望的延伸. 而更進一步, 還能有什麼方式比將陽具
插入受害者更能扭曲地達成陰暗的宰制慾望呢? 但拿槍當作性肢的延伸這件事, 依然受到
距離的宰制. 多數人即使享受射擊的快感, 但要他們在這麼近的性觀係距離下殺人還是承
受不了衝擊. 這點或許能解釋, 為何最難以讓正常人接受或執行的殺人方式就是姦殺- 大
多數人無法承受這種扭曲的慾望帶來的罪惡感.
背殺的魅力
當近戰階段中其中一方不支後撤時, 才是殺戮真正產開的時候. 任何養過狗的人都知道.
和動物相處時, 最不該做的就是背對他們離開. 大部分的動物都有追逐背影的獵殺本能(
難怪背殺如此吸引人?), 就算沒什麼攻擊性的狗, 看到有東西快速移動時也會本能性地展
開追逐. 而人在這方面就像狗. 另一個原因是: 追擊時多半看不到敵人的臉孔. 這因素很
能解釋, 為何不管是黑手黨, 納粹還是中共還是國軍士兵, 在處決人時多半要把對方的眼
睛或臉蒙住. 眼睛是靈魂之窗, 如果殺人時不必看人的眼睛, 潛意識裡不認為對方是人這
件事就容易多了.
這兩項因素加給來, 成了戰史上為何大多數的傷亡都是在追擊階段造成的背景. 亞歷山大
的部隊連年征戰, 但受劍傷的而戰死的人數不到700人. 原因實在再簡單不過:
他從來沒打過敗仗, 也就不會發生逃跑給人追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