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東線坦克戰》讀後感。

作者: fatisuya (伊達楓)   2020-12-11 09:52:08
https://0rz.tw/ktOWC
https://0rz.tw/nfpMs
蘇德戰場雖然是後來被稱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其中一部分,但如果我們把觀察限縮
在主要交戰國的框架內,會發現它不論是在規模、戰場範圍、動員人口跟死傷總數都是數
一數二,幾乎很難再找到同等水平的類比對象(當然也希望不要再有)。而在這場戰爭中,
裝甲兵器的運用則是雙方最主要的決勝關鍵。入侵者企圖以這種新式戰術的機動跟突破性
打一場速戰速決的交鋒,而防禦方則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倒打一把,最終逆轉取勝。這
本書跟其他相同主題的差異即在於,作者羅伯特‧A. 福爾奇克(Robert Forczyk)把重心
放在這兩邊是如何此消彼長的反轉過程,從以往較少被討論的科研發展方向、後勤影響等
角度去試圖給出解答。福爾奇克在知名的軍武出版商魚鷹社(Osprey)著作甚豐,範圍頗廣
,但從其過往曾在裝甲師任官的經驗來看,本書可能是其得意之作。個人對於坦克的喜好
,這本書在剛推出的時候就吸引了我的目光,翻過後覺得不錯,等到一有特價就立刻入手
閱畢,果然不失所望。
福爾奇克在本書中的討論方式是以年份為限,從巴巴羅薩行動開始的41年,一直到大局底
定的44年止;每一章開始都先分析交戰雙方的軍備、後勤與戰略局勢,再詳述當年發生的
裝甲戰經過,最後再來個總結。作者的文筆不錯,提供的數據詳實,分析的也頭頭是道,
有些根據其親身經驗給出的結論都頗讓人信服,相信閱讀者都會深有所得。中譯本表現不
差,兩位譯者的譯文流暢,要說缺點大概就是地圖還是略少。(不過我看這是忠於原書)
以歷史的後見之明來說,蘇德戰爭的結局看上去像是早就注定好了一樣。從大戰略上來說
,希特勒一開始的假設就是錯誤的,他期待蘇聯會跟法國一樣在短短的幾個禮拜內就潰敗
投降,他那句:「蘇聯就是棟將傾的大廈,只差我們腳一踹」的意思是,幾場大型殲滅戰
打一打,紅軍就會徹底喪失力量,史達林就沒了抵抗意志。這種判斷失誤源自於:嚴重低
估蘇聯的現有兵力跟後備資源,還有該國社會體制底下能夠發揮的動員能量,以及當你採
取了滅絕戰所導致的抵抗意志。而事實上是,史達林以及蘇聯當局長期被包圍的危機感,
導致它們從一開始國防政策就是持久戰的態勢,即便國內確實有一些政治上的問題,但預
測它會土崩瓦解確實過於樂觀。不過,如果說今天納粹黨是以「打倒布爾什維克暴政」的
解放者的態度發動這場戰爭,那麼結局或許難料,但這基本上按照現在的一句網路用語的
說法就是「違反人設」,是不現實以及太過後見之明的假定,沒有意義。
這產生的結果是,為了避免導致民眾的厭戰程度的攀升,在政治上希特勒始終不願意輕易
地開始戰時動員,以至於即便實際上已經過了三年,德國始終還是在和平的經濟體制中。
而且,最諷刺的是,國防軍依賴裝甲力量,但他們在這方面的資源投入卻遠遠不及蘇聯,
三、四號坦克開發緩慢,生產效率低下,不管是在擴充師團單位或者是補充戰損都無法有
效滿足。1941年德國的所有坦克總生產量是3788,被打得亂七八糟的蘇聯卻還能有5877的
量。而且德國的情報單位效率低下,戰前根本不知道蘇聯已經開發出T-34、KV1,以至於
前線交火後才大吃一驚。(有個有趣的紀載,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之後,雙方又開始交流戰
車技術,當希特勒心不甘情不願地端出四號戰車給來訪的紅軍科研人員時,對方卻覺得他
們故意裝瘋賣傻拿次等貨敷衍而大發脾氣,結果德國人反而一頭霧水。) 導致這種問題的
情況有一部分來自德國高層在資源分配上的一團混亂,三軍各自爭奪,而希特勒又喜歡做
各種武器實驗,動輒把成熟的生產線移去做無謂的新單位生產,這在他的對手史達林眼中
是絕對不能忍的。作者強調的另外一個坦克科技上落後的問題在於引擎,當蘇聯人已經在
使用更有效率以及不容易著火等優點的柴油時,國防軍從科研單位到軍官都認為“沒有必
要”,而敷衍了元首指示的替換命令。(但是這個問題個人查了一些資料,德國科研人員
似乎也有自己的充分理由,例如戰略資源欠缺,以及轉換汽油科技已然成熟的沉澱成本等
)另外,說來有趣的是,德國人最初對坦克的觀念跟美國一樣,他們也不喜歡戰車之間彼
此交鋒,因為即使勝了也會受損影響戰力,而且不容易補充,他們更喜歡把坦克交給反坦
炮去處理(美國人則是開發坦克殲擊車)。這也讓國防軍一開始的開發方向跟蘇聯走上不同
的道路。但諷刺的是,庫斯克會戰雙方的觀念卻就此逆轉。作者指出:
實際上庫斯克之戰德蘇雙方都沒有達成自己計畫中的目標。
國防軍就不用說了。紅軍本來計畫引誘敵人踏入陷阱重創之後再反擊,但史達林沒有給予
前線將帥太多的發揮空間,他們害怕德軍過度深入突破戰線,早早的就將預備的裝甲力量
投入反擊,結果變成雙方硬碰硬的消耗戰。
曼斯坦因在他的回憶錄中聲稱這是場「失去的勝利」,但這是不正確的,德軍正一頭撞入
紅軍早就佈好的陷阱,完全違反了「避實擊虛」這個兵法上的大原則。而且他們在此戰後
得出了錯誤的結論,虎式取得的好戰績讓他們更加認為只有依賴重型裝甲才能扭轉戰局,
把資源投入在生產這些數量少的巨獸,淪入「老虎難敵猴群」的困境之中。(儘管實戰中
證明虎 I 跟豹式在防禦戰時的效果很好)
反之,蘇軍儘管飽嚐虎式跟豹式之苦,不得不加緊研發T-34/85跟IS2,但他們仍然堅信中
型坦克才是主力,對付裝甲依靠火炮跟反坦等手段即可。此外,反擊的失敗也讓他們再次
體悟到匆促的作戰是無效率之舉,更加深刻的理解多兵種配合才是未來的取勝之道。
德國人逐漸放棄自己早年的優勢,而蘇聯人則是學習並開發出自己的強項,戰局益發一面
傾斜。
正如前所述,相對來說,蘇聯在經濟動員,生產力量以及科研上都佔優勢,但在政治上,
史達林的大清洗嚴重打擊了紅軍骨幹,導致許多有能力的軍官永久的損失,同時,破壞了
圖哈切夫斯基等人原本屬於領先群雄的「大縱深作戰學說」。他把早早編成的機械化裝甲
軍都打散到各步兵單位,結果看到德軍在法國大獲全勝之後才又匆匆的重新再編,然而混
亂卻已造成。紅軍坦克雖然在數量上跟技術上領先德國,但他們不重視無線電效果,各車
之間難以協調,車長又不像德國人總是會從指揮塔出來觀望感知局勢變動,因此常常失盡
先機而被痛打(坦克戰之間先開砲往往就決定勝負了),而這根本問題還是在於紅軍根本來
不及孰悉多兵種協同作戰,再加上史達林動輒外行的干涉,以至於它們在初期始終被動。
不過這方面,也涉及到了蘇聯高層的私心,他們並不希望士兵過分菁英化,這有可能會對
政權造成威脅,教育總是僅止於中等程度。據說一些紅軍將士佔領德國的軍校時,為他們
的敵人受的訓練水平感到驚訝不已。
再來的一個要點對雙方都有影響,但國防軍顯然更吃虧,那就是距離與氣候。
從39年的蘇德邊境到莫斯科的漫長距離,中間的交通狀況,還有俄羅斯的冬季氣候,顯然
希特勒跟國防軍在發動戰爭前都低估了這些因素。下雨造成的泥濘影響了道路,裝甲部隊
的履帶在這種路況上的耗損程度比起在西歐更加快速,而德國後勤補充卻往往跟不上。說
來諷刺,限制裝甲師行動跟造成戰力低下的不是紅軍的戰車或反坦,而是裝備的自然損耗
跟油料的問題。再來,希特勒完全沒有設想過會打到冬季,以至於他臨時下令向民眾募集
冬衣以提供給前線士兵時,引起了家屬們極大的憤怒。而德國的坦克設計上也無法面對這
個季節,不只是人,機械裝備也都面臨嚴苛的考驗。
最後一個問題帶一點爭議,那就是「租借法案」對這場戰爭的影響。蘇聯把他們的精力集
中在了坦克,對裝甲車、偵查車與火炮等輔助單位則嚴重忽視,這在發動一場機動作戰時
是非常關鍵的影響。除此之外,戰爭初期大量喪失領土也同時意味著失去控制的資源,代
表著即便工廠順利撤退也沒有原料可以生產。這些幾乎都是依賴來自英、美的支持方能彌
補。平心而論,無疑的,莫斯科如果沒有「租借法案」,要獨力面對強敵是有很大的困難
的。美國戰史名家格蘭茲(David M. Glantz)的評論較為持平:「美國人用罐頭買了蘇聯
人的鮮血,去換取對德國的勝利。」
總而言之,雖然德軍在初期節節獲勝,但上述這些缺失的一一暴露而且難以克服,速戰速
決已經成了一場夢,而納粹高層至此仍沒有想過要打一場持久戰,但史達林的國防政策很
早前就已經「超前部署」。於是我們看到,開始占優勢的一方逐漸失去先機,甚至步上對
方的後塵;而失敗的一方痛定思痛學會對方的技巧還更上一層樓,終於將戰局逆轉過來。
歷史最大的諷刺在於,希特勒不但沒有打倒其最痛恨的敵人,反而將它們淬鍊成一股龐大
的軍事機器,並將在往後近半個世紀裡掌握半個世界。
這並不是福爾奇克第一本譯作的引進,更早之前有同是蘇德戰場的《哈爾科夫1942》,略
晚於本書出版的有講法國淪陷的《紅色方案》。此外,還有很多其他佳作等待翻譯,不過
個人雖然樂見,礙於興趣程度未必會照單全收。我反而比較推薦本書跟最近也剛再版的,
前面提過的格蘭茲關於本主題的大作《巨人的碰撞》搭配著看,關於東線主題基本架構也
就差不多了。如果要從其他面向的納粹主題切入,理查德‧埃文斯 (Richard J.Evans)
的《第三帝國三部曲》跟伊恩‧克肖(Ian Kershaw)的《希特勒傳》,拿這兩位學者的作
品打底也是非常札實。
以上。
======================
場外閒聊: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7914255
《虎式坦克全書》
最近也出了這本,圖文並茂,作者也寫了不少作品,同系列還有Panther以及明年要出
的四號。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1297710
豹與狼:德軍5號戰車1944
這本漫畫絕版很久了,之前查日文 wiki 時意外發現,從露天弄了一套回來看,
還真是乖乖地不得了。
雖說是青少漫,標準的熱血劇情跟沙必死等,不過作者畫工不錯,關於裝甲戰的細節
也不含糊,想看美德蘇的虎豹IS3跟潘興夢幻大戰本書必不可少...XD
不過劇情很扯淡就是,爽就好。
同系列還有一本北非的....感覺就比較沒那麼精彩。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6706075
黑騎士物語套書(共三冊)
小林老師應該也不用多介紹了
這三本是經典
本傳刻意放大開數導致畫質變差,其他兩冊就恢復正常了
蒼璧出版不知道會不會把他的所有作品版權都買回來重出呢?
作者: Edison1174 (Edison)   2020-12-11 10:06:00
作者: lostkimo (累的不想呼吸)   2020-12-11 10:56:00
經濟動員,生產力量是蘇聯占優沒錯。科研...這個確定嗎?
作者: ggeneration (於夜空之中歌唱)   2020-12-11 11:20:00
蘇聯軍工科研算不錯啊 科技沒有比較好但是用最實用主義的設計 而不是好高騖遠的追求技術指標優點在二戰科技代差不明顯的狀況下是很有用的
作者: syucha (馬尾控的21個理由)   2020-12-11 11:34:00
推用心的書介!
作者: cht1234 (cht1234)   2020-12-11 12:40:00
古德林的回憶錄有說,t34的鋁製柴油引擎德國就做不出來,雙方科技沒差那麼大,蘇聯在1943下半年前還用一堆輕坦克充數蘇聯初期真的是虧在中型重型甲車產能不足
作者: andystupid (唐伯鼠)   2020-12-11 13:17:00
作者: g3sg1 (ACR入手!)   2020-12-11 15:01:00
老實說我還是比較喜歡以前尖端許嘉祥先生的翻譯
作者: sooon219 (玩FB讓我好像白癡)   2020-12-11 16:35:00
Netflix的坦克世紀也可以看看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0-12-11 18:13:00
德國缺鋁,就算能做得那顆引擎,也不可能生產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20-12-11 19:41:00
豹與狼太扯,吃不了第二次
作者: Uber (Uber)   2020-12-11 20:14:00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20-12-11 20:20:00
傻了才貿然轉柴油 美國資源多也不敢幹這種蠢事
作者: wayne1120 (QQ)   2020-12-11 22:15:00
太厲害了,推一個
作者: chienjr (瞭解自己也是很難的任務)   2020-12-11 22:28:00
柴油引擎用鐵汽缸更容易做,像是PSA改自EW引擎的DW柴油引擎,汽缸(不是只有缸套)就整段鑄鐵,其他汽缸頭維持鋁
作者: Victory2 (Victory2)   2020-12-11 23:50:00
推!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20-12-13 00:01:00
推德國的動員率實在低下 比不上蘇聯 更比不上英國大陸那邊網友常常譏笑二戰的納粹德國『費拉不堪』雖說似嫌武斷 但也並非沒道理明明已經在打仗了 納粹德國的效率低下實在讓人震驚完全未能充分動員全部資源,整合發揮出最大的戰爭潛力這點直到 Albert Speer 總管裝備、軍需與生產後才改變
作者: haoboo (薩伊克斯)   2020-12-13 02:46:00
因為第三帝國本身的行政組織就有很嚴重的效率低下問題,再加上納粹黨的意識形態造成進一步的惡化
作者: fatisuya (伊達楓)   2020-12-13 08:15:00
納粹效率低下問題在於希特勒知道德國人根本不想打仗,政治上不敢輕易總動員。再來,他為了自己的權力,把內閣會議之類廢了,讓各部只能直接跟他談,彼此互不協調甚至內鬥。這跟蘇式那種「集中力量辦大事」差很多。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20-12-13 10:01:00
@fatisuya最初期這樣還可以理解,但在1940年6月之後,因為納粹德國戰勝法國,戈培爾的宣傳機器把元首宣揚上天此時希特勒權力與威望已經到達前所未有的巔峰,此時完全可以趁機宣布全面戰時總動員,而不致於引起太大反彈1940就可以在經濟與生產上全面轉入戰時體制,希特勒沒有這樣做,只能說他的判斷和決策出現重大錯誤。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0-12-13 11:48:00
當時德國人民有厭戰情緒,所以要維持戰勝情緒,還不能擾民,民間物資缺乏時,納粹黨還特別動員解決這問題,都是怕德國人民不爽
作者: fatisuya (伊達楓)   2020-12-13 14:11:00
同樓上說的,希特勒一直把戰爭宣傳成“自衛反擊”,一直跟士兵說快結束了,但卻怎麼打都不見盡頭。贏的時候沒法抱怨,不利的時候就更難著手,43年後元首的威望早就開始下滑,只是種種因素很難去推翻納粹。更何況征俄元首根本不覺得需要動員…(注意後見之明)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20-12-13 15:40:00
我問過東線一書的作者,對岸二戰大拿朱世蔚,我問他沒英美輸出,蘇聯要再多久才會贏?他說,結局會有如HIO4的某個ending “苦澀的和平”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20-12-14 13:24:00
沒英美輸出確實是這樣 可惜現實中有英美
作者: allergy (我到底在幹麻...)   2020-12-14 13:54:00
要苦澀和平之前史達林要先被政變清洗掉才有可能
作者: efleet0714 (蒼穹的Fafner)   2020-12-14 15:40:00
作者: chewei55 (小黃)   2020-12-14 22:09:00
作者: SCLPAL (看相的說我一臉被劈樣)   2020-12-15 03:14:00
豹與狼絕版了?另本是非洲戰線的4號戰車.不過我是覺得改編過頭了小林源文作品好像現在都出在蒼壁?新的我都買了,可是一些看起來是尖端已經出過的重出大本版,這些不知有沒多新內容?貓屎1號系列我尖端出的全買了,所以蒼壁的我都沒買
作者: cobrachen (mustang)   2020-12-17 12:30:00
這兩本的原文是Pan & Sword出版社出版的,是不是弄錯了?
作者: RedArmy95 (RedArmy95)   2020-12-30 17:49:00
好文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