鎧甲防護力的問題,詳情可參考The Knight and the Blast Furnace這本神書
該書沒有詳細討論札甲和布面甲(歐洲在14世紀前後曾流行過,其他地區則持續運用),
不過按歐洲在15世紀的鎧甲設計與製造演變,可以料想板甲的優勢,
而其優勢在該書略有提及的主要在於角度(因為布面甲的甲片可以和板甲一樣材質厚度)。
另外網上討論也多提及串聯多個小甲片,甲片連接處始終呈現弱點。
然而如上面fw大所提及的,這並不需要什麼人體工學,單純是順著人體有弧度而已,
上述書籍討論角度問題時也提到,計算投射物不同角度所需穿甲能量,
只不過是最簡單的三角函數......
(但不能說板甲設計主要是為了應付短兵相接,箭矢彈丸很早就是重要威脅)
不過我想談的重點不是八旗和鄭家的鐵人鎧甲如何,是否略遜西歐板甲一籌,
而是......回到標題的話,
1650年代,要找到冷兵器部隊和鄭家鐵人軍相比,可用的比較對象已經不多,
撇除根本同門師兄弟的滿州八旗龍騎兵,就只有歐亞大陸中央適合廣闊平原的騎兵,
亦即伊斯蘭三大帝國的精銳騎兵。
(鄭成功編練鐵人是1650年代的事情)
歐洲方面,就連正在力抗大洪水的波蘭立陶宛聯邦翼騎兵都有裝備手槍,
是否能視為冷兵器兵種評比對象不無問題(雖然主要武器仍是長矛刀劍),
更遑論西歐連長矛兵都已日益稀少,瑞典從1635年就沒有再正式採購鎧甲了。
至於日本、東南亞等地,可能更無能夠相提並論的精銳冷兵器戰力。
(緬甸、越南似是以精銳火器手作為中堅,我不清楚其冷兵器步兵實力如何)
所以,鄭家鐵人是否是1650、1660年代最強的冷兵器部隊?
如果限定在步兵的話,或許能夠勝任此一頭銜,畢竟也沒什麼比較對象了。
不過此時世界上尚有其他區域存在適合不同戰場環境的重裝弓箭騎兵,
包含滿州八旗和伊斯蘭三大帝國等勢力,不太方便和鄭家的陸戰隊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