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在現代要生存很大程度上得靠賣情懷與體驗,
而更加弱勢的獨立書店也該尋找自己的特別"面向",
舉例來說,我挺喜歡台北迪化街那邊有間季風帶獨立書店,
他們書不是特別多元,但打著關懷東南亞移民文化招牌,
店內除了台灣研究東南亞的書還有許多東南亞華人作品,
又例如林榮基中山銅鑼灣書店,裡面也有許多香港出版的書,
歐美研究中國、民主的原文書,這些在台灣都是少見的。
之前我去香港時,那裡便有不少反共色彩的獨立書店,
有些甚至標榜大陸禁什麼書我就賣什麼書,加上香港讀書多元
兩岸三地+歐美各種書籍,塑造了一個從環境硬體到思想理念的氛圍,
就像吸引人掏錢做公益一般,要展現自己的理念。
平常我逛書店也是一個看到好書先記錄下來,回家再電商比價找書
但當你能塑造出這麼一個完整的環境體驗是可以給我想買本書衝動的。
現代的獨立書店很多想走文青路線,然而,
那種單純想給人一個清淨坐下讀書與書本邂逅之類如今已經沒優勢了。
連鎖書店誠品同樣可以裝潢的很文青很典雅,
獨立書店若不想拿喝咖啡當作招牌,就該認清自己的面向有多小眾,
吸引觀光客引誘他們掏錢不能只有硬體,而是整體呈現的特色。
最後我其實不確定我舉例的書店實際經營狀況如何,
實際上季風帶也有在順便賣咖啡XD以上只是我個人淺見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