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降低塑膠的使用,到傳統市場買菜是必須的,
我也是周末才跑市場屯1-2週的食材,
自己帶保鮮盒盛裝生肉、塑膠袋裝蔬果類。
以下是以一人的情況,也列出容器來源資訊及容量,比較容易想像。
雖然肉類密度都不同,但也不會裝到滿,
直接1000ml(容量) = 1000g(肉重)的思考不會差太多。
【常用容器】
-ikea_17入保鮮盒
https://www.ikea.com/tw/zh/catalog/products/30160964/
150ml -一餐肉量
1000ml、1600ml -買肉主要使用
(另有300ml、600ml、1800ml依需求使用)
優點:一次購入多種尺寸而且不算貴(保鮮盒其實很貴@@)
-聯府塑膠(keyway 那個螃蟹品牌~)
http://bit.ly/2YGheK8
1. GIS-150 青松方型微波保鮮盒(8入) -一餐肉量
2. LF-02 名廚2號長型保鮮盒 -裝蔬菜保鮮
(這家出超多種尺寸,就可以依需求購入)
【買豬肉/雞肉/海鮮】
肉類都是帶1000ml跟1600ml的容器買,蝦子蛤蜊也ok,
不切的大條魚就比較難裝,可以參考用1800ml的買。
(參考:半隻雞 1600ml裝綽綽有餘。昨天請店家去骨
回家分裝成->150ml*3盒純肉,600ml*1盒含骨準備煮湯)
冷凍庫狀態,很整齊~
https://imgur.com/nplNt3G.jpg
【買蛋(散裝)】
用1600ml的買
先跟老闆說要買什麼蛋-用該價格秤盒子,之後再扣重。
這樣買了至少5年,昨天第一次被建議帶比較平的盒子裝,底下的蛋比較不會壓迫。
(參考:可以裝12-14顆)
【蔬菜保存】
買回家之後放入大保鮮盒(LF-02),底下還有一個隔板(?)蔬菜也不會浸到水。
雖然我不知道原理是什麼,超保鮮@@(當初只是希望冰箱整齊..)
不唬爛,7/28買的青江菜,昨天(8/13)的狀態,
https://imgur.com/4bQwwDt.jpg
https://imgur.com/aagwIC3
除了外層葉子黃了之外,裡面都很正常。這樣存活率算高吧!兩週!
(左邊那堆是外層撥掉的)
https://imgur.com/8kfGyIw
裝入這次買的,冰箱也很整齊(盒子尺寸也超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