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ieyuan ()》之銘言:
: 回減少塑膠使用那篇時
: 發現有傳統市場攻略的討論,想說也來寫寫看
: 比起攻略,這篇比較像是入門指南吧
: 這邊不討論進口食材價格不太波動的部分,
: 為了支持在地農也以及新鮮的比較好吃,
: 我個人是會避免購買國內有生產的進口食材,例如洋蔥、紅蘿蔔等,
: 有時雖然是因為非當季而進口,但一陣子不吃也不會怎樣嘛~
: 以下如果有舉例是以我個人的標準,
: 這涉及可支配所得的應用以及不同地區的價差,
: 請不要太糾結在價格上。
: 【事前準備】
: 1. 擁有一本標示當季蔬果的書,需要時可翻看(網頁也可啦)
: 2. 認知自己對於生鮮狀態的接受標準/低標
: 例如:蔥的尾端不可以泛黃、芒果有一些黑點沒有關係。
: 【經驗累積】
: 1. 以上述標準購物時,記得該食材最低的價格是多少。
: ->就是對你而言買那個食材CP值最高的時候!
: 當該食材價格高時可能代表:
: 1) 非當季
: 2) 還沒大出
: 3) 當季但產量不佳(如果是氣候因素通常也代表可能不會很好吃)
: ->價格過高時就盡量不要買,一陣子不吃不會怎樣。
: 例如:我金煌芒果只買低於40/斤的,這季節性很明顯,通常很貴就是還沒大出。
: 例如:青江菜20/斤買時都不用考慮,35/斤就會嫌貴買別的。
: 2. 承上,建立對食材價格(斤)資料庫
: ->有時候菜販販售習慣會用一個/把/堆 XX元的算法
: 個人認為「無法肉眼判斷份量增減」的食材盡可能以 價格/斤 購買
: 不然你買菜都是在買信仰的
: tip.從常用/愛用食材開始記比較容易(有成就感)
: 3. 練習回推每餐食材成本
: ->就會知道某食材(就算你沒被騙)本身成本就高,
: 自然就不會太常買,愛吃的話就會因此多注意其價格。
: 例如:蔥便宜是80-90/斤,120/斤尚可接受(但對品質要求會提高),
: 180/斤就含淚減量買。
: 例如:買了35元的杏包菇頭吃了4餐,一餐就快10元。
: 相較之下一份菜不到5元,覺得心有點痛,這種成本食材一餐只能有一種。
: 【其他補充】
: 1. 常吃的食材,價格沒差太多方便買就好
: 2. 不常買的食材價格大概記就好,記得精準效益太低。
: 或是以可以吃幾餐稍微換算,覺得便宜就可以買了。
: 例如:白蘿蔔一條20元可以買,苦瓜一條超過50元不要買。
: 3. 幾乎不買的食材,心血來潮買一下就當繳學費。
: ->知道它的價格、多問怎麼煮、怎麼判斷品質以及買到它都是你的收穫。
: tip.選本來就常買的店家買就不會受騙
: 4. 有機會可以去看/買 即期品和殘品
: 練習判斷->在很爛的裡面選出還可以的
: ->原來外表如何是因為快爛掉/不新鮮
: ->(買回家)這看起來很爛但其實也還可以吃耶
: 5. 買菜抱持的態度:做人是互相
: 我預設以"模擬"心情很差沒耐性的狀態買菜,或說有點流氓無賴
: 面對硬塞食材或是一臉不買快滾的菜販,
: 就能果斷拒絕或同等態度回應(心情很差對人的耐受度自然下降啦)
: 或是問價格後沒買,結果被嘖
: 就覺得"我就是問爽的怎樣~林北沒欠你~三小服務態度~休想賺我的錢"之類的流氓心態
: 我覺得心情會好一點 哈哈
: 而且就是買賣關係,沒寫價格開口詢問合情合理
: 對於態度友善或常買的店家當然就切回親切模式XD
先前多數時候,是在全聯採買食材,買久了大概就會有一些概念
事實上,有些東西我還是會選擇在全聯買,特別是需要保鮮或幾乎沒有價差
例如: 金針菇 ($11-15)、豆腐 ($11-15)、雞蛋 ($45-90)
價格差距不到10元,我會選擇在賣場買,特別是豆腐,菜市場大多會擺在常溫。
偶爾在賣場也會有只要10元的小蘋果,在菜市場就找不到
有些生鮮則明顯賣場貴得非常多
例如: 雞胸肉 - 賣場同樣價格 ($76) 可以在菜市場買到2倍大
蛤蜊 - 真空包裝的那種 ($65) 在菜市場可以買到2倍量
秋葵、龍鬚菜、小白菜、地瓜…(蔬菜多數時候菜市場比較便宜)
我個人的策略是賣場或菜市場,我都會逛逛
一方面也是多詢價,以賣場的價格來看菜市場的價格怎麼樣
賣場大多賣的生鮮比較適合新手,你就算不會挑,也不大有問題
菜市場則比較需要有經驗的朋友,由於很容易會有出清,需要知道這到底划不划算
像我之前買了一袋小黃瓜約7支 ($25),到其他攤位時
攤位的阿姨才跟我說你這小黃瓜太熟了,味道會很差
也有遇過賣蛤蜊的,在水裡加冰塊的,阿姨還指著蛤蜊說都還活得好好的
當下搞不清楚這到底新不新鮮,買回去吐沙,晚上就全死光了 ($80 一斤)
諸如此類的,不小心買貴的也是偶爾會發生 (也只是比菜市場其他家貴)
特別是每斤多少元、3把多少、2堆多少的這種數學遊戲
我先前習慣在賣場買,賣場大多是以包或數量來賣 (雖然上面會有重量)
已經知道多少數量或多大,賣多少是合理
反而比較習慣用多寡來判斷
倒是常常被每斤多少的這種賣法嚇到
主要是抓不準那個數量、重量及金額的關係
特別是你需要自己挑要多少數量時,最容易出現預期外的金額
例如: 芒果 40元/斤,你拿了2顆,最後秤重$90
而你可能預期不是這個價格 (在拿的時候不知道多重)
另外,就是你要夠熟悉每斤計價比
要避免這些問題,還是臉皮要夠厚,覺得貴就說先不要
鮮肉類,我都會先看衛生狀況,店面乾不乾淨,肉怎麼樣保存擺放
還有就是一定要自己帶足夠的零錢
不然肉販會用剁肉的手套找錢給你,屆時你整趟採買手跟皮包都是肉味
還會有牲畜的黏液
通常選定一家比較信任的肉販,基本上只會固定跟他買
對於衛生條件不滿意的,我個人趨於寧可不要
(順便求求濱江市場有沒有推薦的牛肉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