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有毒論在1990年代被推翻了 但不能否認某些人有過敏症狀雞粉那些東西主要成分仍是麩胺酸 老實說 吃味精還比較好現在發酵法的味精是天然的 雞粉那些為了提味一定是人工的其實麩胺酸這東西在哪裡都會吃到 從小母乳就有 他是人體神經傳導物質的重要成分 不去吃反而影響記憶跟學習能力 所以適量吃味精無妨 不要過量就有 但過敏症狀者不吃較好 反正從其他食物還是吃的到麩胺酸 (早先味精是從小麥麵筋提煉)最近南方公園一集就是諷刺麩胺酸有毒的說法 從小麥麵筋提煉的麩胺酸有毒的話 西方人早死光了
http://goo.gl/18pCGC而本文1968年那篇paper是一位病理學家的研究 他給小白鼠以注射方式給予的味精,相當於50公斤體重的成人,一天要吃下125公克味精,這個用量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不可能發生這篇paper出來後,後來東西方以美國、日本及台灣的學者為主進行老鼠、猴子、人體等實驗,都無法證實味精有其毒性的說法,只能承認部分人士對於味精具有過敏症狀(中國餐廳症)儘管如此,味精有毒的觀念在反味精團體推波助瀾下根深蒂固目前有關味精的研究重點,在於探討味精的味道。有人將味精的「鮮味」,稱為傳統四種味覺(甜鹹苦辣)之外的第五種味道,那麼人類感受味精的味蕾,究竟在那裡呢?感覺到以後透過神經,傳導至腦部的生理機轉又為何?有關味道的生理學的研究,成為現今研究味精的主流,而非毒性的問題引自《黃伯超先生傳:台灣營養學研究領航人.本土醫學教育改革先驅》(台北:前衛,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