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6-06-23 13:18:21走進上合:探訪烏茲別克斯坦東干村
http://tv.cctv.com/2016/06/22/VIDEWjcUgeLxAKkqelQmLCiF160622.shtm
散居中亞的華人穆斯林
東干人使用俄語字母的注音文字記錄陜西方言
http://tv.cntv.cn/video/C17604/ad92d1ed0b6a4dd1adb7a91259b9b6ce
http://tv.cntv.cn/video/C17604/fc45bdcc901646c5938fc19d41e242c7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622/14515751_0.shtml
王寧(塔什干,本臺記者):現在烏茲別克斯坦的老百姓一起到中國企業都會豎這個,
覺得能夠到中國企業來打工也是件特別幸福的事,所以我們在中國企業經常會能夠見到
中國人,最重要的是見到中國的當地會說中國話的中國人,而且特別讓我驚訝的是,我
們看到了會說中國話的中國人里面竟然還有會說陜西方言的,你們想去聽一聽嗎,我們
特別去探訪了這個村落,我們去看看。
解說:上合峰會召開前夕,我們攝制組從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出發,開車45分鐘,
前往東干村,探訪散落在中亞的這支華人穆斯林。
記者:大姐好,你好,這是在做什么?
東干村村民:韭菜。
記者:你們管這叫什么?
東干村村民:叫扁食。韭菜扁食。
記者:就是韭菜餃子的意思。
解說:我們拜訪的這戶人家姓白,和村子里其他一百多戶一樣,都是中國西北地區回族
的后裔,晚清時期遷徙到這里,至今他們還自稱老回,還保留著老家的心,說著老家的
方言,保持著老家的文化傳統。眼前的這位東干姑娘,身著新娘服飾,雖然生長在烏茲
別克斯坦,但看起來更像中國的古代美女。
東干村村民:自己做的。
記者:這個都是自己做的自己繡的花,你會做嗎?奶奶。奶奶做的。
解說:姑娘們身上的嫁衣都是奶奶們一針一線縫出來的,這些傳統的繡花,盤頭的手藝
,奶奶們也在有意的傳承,主人家稱呼我們為老家來的人,他們熱情的招呼老家人一起
共進午餐。
記者:這位是?
東干村村民白龍:這是我媽媽,這位是我爸。
記者:你中國這么好在哪里學的。
東干村村民白龍:我在北京語言大學學的。
記者:學了多長時間。
東干村村民白龍:學了一年。
解說:說話的這個小伙子叫白龍,能說流利的普通話,白龍告訴我,近年來東干人與老
家人的聯系越來越多。
記者:你現在在哪工作?
東干村村民白龍:我現在在中國中鐵。
記者:做什么?
東干村村民白龍:翻譯。
記者:現在像你這樣的在中國共里做翻譯的人多嗎?你們村。
東干村村民白龍:多,有十幾個人。
解說:隨著一帶一路的延伸,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來到烏茲別克斯坦投資建省,因為語
言優勢,東干人的打工學習機會也多了起來,東干蔬菜在當地很有名,有人開玩笑的時
候,東干人不賣菜,塔什干人就沒菜吃,很巧,我們在塔什干的一個農貿市場里遇到了
正在賣菜的東干人。
東干村村民:好吃,便宜。
謝謝。
男:你也東干村的?
東干村村民:是的。
男:你在這賣菜賣了多長時間了?
東干村村民:五年。
男:你陜西話還說的很好啊。
東干村村民:這個中國話叫尖椒,東干話叫辣子。這是干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