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個人經歷來說,我很訝異台灣人對歷史的看法會這麼負面,我
記得原本理科出身的我要轉投歷史所時,我身邊的人大多問我為何會想
不開往歷史跑。我覺得光是業餘人員要投入專業歷史,社會就已經有一
股強大的力量將人往外推。
至於格式,無論文、理,所有論文都會要求一定格式,這是學術基
本要求。還有論文寫作的風格也會與一般文章的風格不太一樣,像本文
的風格拿去發表論文絕對會被打槍。這種要求是一般論文寫作都會碰上
的。
我想史學比較刁難人的地方在研究材料方面。史學有個終極目標-真
實的歷史,問題在於真實的歷史就跟聖杯一樣,每個人都想要,但是沒有
人可以拿到。好吧,退而求其次,至少使用的材料要夠真(有多真,這可
以討論很久)。這也是為何史學對研究材料有特別的要求,因為這就是史學
的命根子所在。一但史學不真,那我不如去寫小說,至少我還不用像個白
癡一樣去翻現代沒甚麼人可以讀懂的書、看一堆有的沒的檔案紀錄。這種
事一旦失去興趣真的會讓人懷疑人生。我想這是想研究歷史的人會面臨從
史學界而來的最大阻力。
接下來算我個人的牢騷吧。我覺得台灣修史的人,特別是修像軍、政
這種偏"上層歷史"的,常會遇到一個困境。想修台灣史的,總有一批人會
試著打壓你,認為台灣歷史沒甚麼價值。想修中國史的,又會有一批人會
在你旁邊碎碎念,打壓中國歷史的價值。好吧,那我修外國史,第一個條
件就是要能夠讀外語史料,它的門檻就已經比其他兩者高。
史學家尤其是被意識型態嚴重綁架的,是很容易被駁倒的。但是業餘
史家與職業史家交鋒最大的劣勢在於許多業餘史家並不知道如何獲取資
料,但是職業史家知道,所以職業史家總是可以拿東西出來嚇人。除此之
外,就我觀察台灣論史的戰場大多在容易被意識型態影響的領域,再加上
基本歷史教育的不足,結果就養出一堆一打就死的砲灰。如果業餘史家也
可以拿出史料(但就是不容易啊!這也是讓我頭痛的地方),其實不少職業
史家很容易被駁倒。
再說說大陸,我偶而會到大陸網站那逛逛,我的印象是好的很好、爛
的很爛,而且爛的比好的多很多(還嫌大陸沒水準的五毛跑來台灣戰歷史的
不夠少?)然而為何我們常在大陸看到好的業餘歷史討論?我想這算是競爭
後被我們觀察到的結果。爛的容易被戰下去,好的比較容易浮上來。當然
前提假設是大陸的歷史討論量夠大。台灣這點就真的沒辦法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