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altlake (SaltLake)》之銘言:
: 根據維基百科整理,蔣公於抗戰勝利後對日本的以德報怨或者說
: 寬大政策主要有:
: 1. 讓200多萬日本軍民平安返日;
: 2. 阻止列強如瓜分德國一般瓜分日本;
: 3. 保留天皇制度;
: 4. 放棄戰爭賠償請求權。
: 最先和最後兩點是當時國府自己可以決定的,但是中間那兩點,
: 當年國府的國際地位,有強大到對美蘇英等列強同意的地步?
: 當年其他各國對中間那兩點的態度如何?
: 另外就最先與最末那兩點,蔣公如此決策的理由是? 當年沒受
: 到國內其他勢力的反對?
關於「以德報怨」,已經有很多相關著作和論文探討過
這邊只舉例一篇,中研院研究員黃自進發表在《現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5期
(2004年9月) 的論文:
《抗戰結束前後蔣介石的對日態度:「以德報怨」真相的探討》
(中研院該論文pdf連結:
http://www.mh.sinica.edu.tw/MHDocument/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Detail_556.pdf
短網址: https://bit.ly/3yehpuJ )
內文引據很多,結論則是在摘要就已指出:
「以德報怨」原本只是日本新聞媒體對蔣介石所發表的〈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
及世界人士書〉之解讀,卻因貼切形容蔣寬大對日之理念,遂演變成戰後國民
政府對日政策的綜合名稱。
而其實際內涵還包括蔣介石對日本天皇制的維護、反對分割日本、善待日本在
華居民等具體措施。
至於放棄戰爭賠償,並非蔣介石初衷。
戰爭賠償,應該是認知上最大的分歧;蔣介石並未提出放棄賠償的主張,這是美
國在舊金山和約擬定過程加入,「中日和約」為了能順利簽訂,只好跟進 (部分
單獨和日本簽約的國家,則以各種名義取得類似賠償款項)。
在那之前,國府已經由實物賠償取得24艘原日本軍艦,足以證明並未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