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reurl.cc/Y8QbVo
美援、農復會與1950年代臺灣的飲食營養措施—以美援相關檔案為中心
1950年底,陸軍總司令孫立人向農復會美籍委員穆懿爾(Dr. Raymond T.Moyer)談及,
訓練中之士兵受訓期間常感飢餓,是否糙米食用不足所致。穆懿爾認為應 該不是米食數
量問題,而是副食太少,以致膳食中缺乏蛋白質、脂肪、礦物質 及維生素,建議將部分
米食改為其他食品。
就試驗的執行狀況,參加此次營養試驗者,包含士兵15,152人、市民800人,總計15,952
人。其中,成人每人每天食用黃豆100克,歷時80至90天;少年每人每天食用黃豆50至65
克,歷時150-160天。
發現黃豆副食可供給大量蛋白質,代替以往之大米;每100克黃豆副食,可節省65克大米
。而且,士兵每日食進之脂肪從4.6克,上升至62.5克。體重與身高同樣有顯著的進步,
士兵有86%體重增加,平均增加8-12磅(3.6–5.5公斤),對少年的影響更顯著,體重和
身高都有顯著增加。此外,受試者視力亦有變化,即試驗前有半數士兵視力不正常,證明
缺乏維生素A;經黃豆試食之後,其中43%視力顯著進步。二是試驗的發現對軍糧的正面影
響:黃豆副食對士兵健康與士氣影響甚大,士兵於操練後不再感覺飢餓疲勞。
上述可推測在光復初期 台灣人沒有固定食用豆製品的習慣
國軍也沒有食用豆製品的習慣
可能也是美援的黃豆所創造出來的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