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二年昭和天皇於五一五事件犬養毅首相慘死後,對於舉國軍民右翼狂潮無力制
止又深感憂心,只能要求元老不要提名右翼法西斯主義者擔任首相。西園寺公望受制軍部
威脅,不再提名多數政黨人士,而是提名海軍溫和開明將領齋藤實擔任首相,期望可以緩
和軍部右翼勢力。當時國際對於滿洲國雖然不予承認,但卻並未積極支持中國立場。歐美
輿論大多並不關心遠東事務的中日衝突,認為只是清後中國多年混亂內戰又有日本插手而
已,而且日本出手乃是中國排外挑釁而咎由自取。蘇聯厭惡國府反共前科,又正在致力持
續五年計劃建設軍武工業,只想置身事外,避免衝突日本。美國只是聲明不承認任何違反
中國門戶開放之作為,然而根本不願採取有效行動對抗日本。齋藤內閣在軍部壓力下,六
月剛上台不久就讓國會通過正式承認滿洲國。滿洲國由關東軍建立,竟連日本政府也不能
干涉,而是在關東軍操控下效法蘇聯開始籌備推動五年計劃積極建設,準備建構未來日本
進行最終戰爭的完備軍工生產基地。國聯調查滿洲事件於十月報告為日本侵略,認可滿洲
作為中國領土,卻建議滿洲自治並受國際共管以作為中日之間的緩衝非武裝區。此一中立
調解方式,中日雙方愛國激憤民情均是難以接受。
一九三三年,齋藤內閣在右翼愛國民粹風潮下,無法妥協國聯要求;終在三月國聯投
票裁決通過日本必須撤軍滿洲後,宣佈日本退出國聯,竟獲日本國內輿論大力支持。日本
從此正式推翻九國公約,走向打破既有國際秩序之途;然而日本未來追求建立之國內外秩
序,卻是再也不由政壇勢力決定,乃是由軍部勢力掌控。當時日本盛行右翼國粹主義思潮
,認為軍方負有偉大民族使命;對內維新改造日本,對外爭取生存空間,乃是天皇賦予軍
人之神聖任務。軍方干政態度日益囂張,其內部派系權力鬥爭更是方興未艾而愈演愈烈。
日軍自從一九三二年底逼迫齋藤內閣批准攻入內蒙熱河,一九三三年又再無視上級命
令入侵長城以南地域,尤其日本退出國聯後更是無懼國際規範而恣意妄行。國府為防丟失
北平與天津,展開中日軍方停戰談判,簽訂《溏沽協定》,劃定雙方勢力之間的緩衝非軍
事區,以避免中日再起軍事衝突,爾後因此綏靖政策飽受抗日民意責難。日本政府則是完
全受到日軍挾持,被迫承認日軍先斬後奏的出格作戰與停戰協定。日軍在國外為所欲為,
在國內也是橫衝直撞。同年大阪發生陸軍士兵違反交通規則遭到警方攔阻,而後爆發軍警
衝突事件;警方要求軍隊必須遵守社會秩序,軍方則是聲稱天皇軍隊不受警方管轄,雙方
爭執到驚動天皇;雖然最後登報和解,但是從此現役軍人於社會是受憲兵管轄,軍方霸道
已然凌駕社會。日本政府受制右翼軍國主義,開始鎮壓左派與自由派之言論思想,許多左
派分子被掃蕩甚至虐殺,膽敢批評右翼政策的學者也受迫害,東京大學與京都大學都有學
者遭到禁書去職,更不用說普通文人。
非獨日本,當時國際社會對抗左派共產主義極權蘇聯興起,也在瀰漫右翼專政風潮。
義大利早在一九二五年,便在墨索里尼統治下確立右翼法西斯獨裁體制。德國也在一九三
三年希特勒成為總理後,迅速落入右翼納粹極權統治。國際儼然出現左右翼極權國家的對
立局面。當時甚至中國也受右翼法西斯主義思潮影響,於一九三二年成立以擁護蔣中正為
至高權威與信仰中心的三民主義力行社(藍衣社),企圖以此團結救國。美國在此國際危
疑情勢下,卻是傾向孤立主義而關注國內經濟民生蕭條問題,羅斯福於一九三三年當選總
統正在推行新政挽救經濟。蘇聯則是關注歐洲右翼勢力興起為敵,強調只要日本不要入侵
西伯利亞與外蒙,便可無視日本佔據滿洲。美蘇雙方於一九三三年建交,都希望對方可以
出頭扼制日本擴張而結果卻是彼此互不信賴。蘇聯最終決定避免東方衝突,後於一九三五
年廉價出售其繼承帝俄之北滿權益給予日本操控之滿洲國;至此日本雖乏國際承認滿洲國
,卻已實際獲得完整滿洲勢力範圍。
其時日軍許多軍官皆是輕視中國,認為政治混亂又軍事羸弱,不耐日軍一擊;尤其九
一八事變後日軍輕易佔領滿洲全境,更是加深輕蔑印象。中國自從清亡之後,不久便陷入
分裂內戰,二十餘年政經混亂而荒廢建設,已然國力遠遜日本。雖然當時國府勉強維持表
面統一,尋求德國軍事援助,還是無法及時挽救軍事落後境況。故而日軍關注敵手,並非
中國,而是美國、蘇聯、以及其他殖民亞東的歐洲國家。日軍大多並不在意中國抵抗,而
是憂懼其他列強武力介入中日衝突,至於中國只不過是個需要降服的地大物博區域。
自從五一五事件後,軍部已然凌駕政黨,原本軍部與政黨的鬥爭不再主要,日軍內部
派系鬥爭也就逐漸浮上檯面。一九三三年六月,在中日簽訂《溏沽協定》於華北停戰後,
於陸軍幕僚會議上,皇道派小畑敏四郎主張準備對蘇作戰;而統制派永田鐵山則堅持「對
支一擊論」,認為只要一次軍事有力攻擊即能迫使中國和談降服;雙方爭論互不相讓,開
啟兩派爭端之始。皇道派視蘇聯為首要敵人,主張北進對蘇,扶助建設滿洲成為東亞抗共
堡壘,拉攏中國參與東亞共同防共陣營。統制派則是支持南進對抗英美勢力,前提先要解
決中國傾向英美蘇的反日問題,若是中國不願屈服則予以一擊迫從。十一月,國府發動大
規模剿共後,當時日本陸軍內部分化之皇道派與統制派正式舉行雙邊會議,談判未來軍政
國策走向。統制派認為革命成功而軍部已然掌權,從今應該拋棄革命破壞而統制政經轉向
國防建設,以軍治國而恢復軍紀保持團結秩序;要求皇道派解散組織,放棄政治活動。皇
道派則倡導繼續革命論,推動昭和維新,才能徹底剷除舊體制殘餘保守勢力,如此方可確
保革命成果。雙方會談各說各話,未有共識,草草結束,確認彼此差異已非協商所能解決
。皇道派主張激進革新國政,主要在於出身低微的中下級軍官支持;其思想導師北一輝倡
揚革新日本之言論自由、人權保護、公立教育、廢除貴族、土地改革、建立普選、重組財
閥、限制私有、削弱皇室…等宗旨,多所牴觸舊有階級勢力。統制派較為保守,以而得到
大多政軍高層支持;事實上統制派勢力就是在皇道派荒木貞夫陸軍大臣任內,高層軍官反
對皇道派革新激進路線而逐漸集結崛起。
荒木在其陸軍大臣任內,不斷安排人事以提昇皇道派勢力;故而一九三四年初,統制
派為逼荒木去職,竟然捏造齋藤內閣弊案而意圖倒閣。弊案醜聞發生不久,荒木貞夫就因
病辭職,然其推薦皇道派繼任人選卻未能上任。政軍高層安排統制派林銑十郎接任陸軍大
臣,隨即啟用永田鐵山擔任軍務局長,開始藉由人事調整打壓陸軍之皇道派勢力,日本陸
軍派系鬥爭也就日趨嚴重。雖然荒木去職,齋藤內閣年中還是因為弊案糾紛冤枉倒台。元
老西園寺公望繼續提名溫和開明海軍將領岡田啟介組閣,岡田上任就面臨陸海軍部要脅,
只得同意陸軍改革滿洲政府組織與海軍取消裁軍條約限制,又更備受國會政黨刁難,只能
努力不斷緩和情勢。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統制派東條英機派遣辻政信,潛伏士官學校擔任教官,策劃製造
皇道派師生謀反政變案,藉機整肅開除涉案師生,然後陸軍大臣林銑十郎藉機以此逼迫皇
道派陸軍教育總監真崎甚三郎辭職。真崎大將力爭不過,而於一九三五年七月去職,統制
派完全掌控陸軍行政高層。前後排擠事件,引發皇道派軍官群起不滿;八月,皇道派中佐
相澤三郎,受令遠調台灣擔任教官,憤怒前往陸軍總司令部刺殺軍務局長永田鐵山少將。
永田乃是統制派首腦,主導壓制皇道派之人事調整,意外慘死。統制派陸軍大臣林銑十郎
,隨之引咎辭職。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日本政府出動大批警力再度鎮壓大本教團,又再指責其為邪教,
並更迫害大本教徒,逮捕起訴教主出口王仁三郎及其親信。早在一九三二年底,出口又將
教名改為「皇道大本」,再繼提倡大正維新而鼓吹昭和維新。一九三四年出口王仁三郎更
與內田良平合作成立右翼社會運動團體─昭和神聖會─提出皇道政治主張,許多政商高層
參與,不少軍官也受其影響,支持者超過八百萬人,廣泛開展各種活動。日本政府當局恐
懼認為出口意圖顛覆現行國家體制,故而策應統制派打壓皇道派,指控大本教團陰謀顛覆
國體及毀滅世界,聲稱出口教主否定天皇皇統而試圖成為世界獨裁者;以此迅速將大本教
團作為邪教徹底撲滅,摧毀全國各地教團設施建物,力圖完全抹除大本教團影響,有些信
徒受刑拷問後發瘋死於獄中。教主出口王仁三郎遭捕入獄關押,直至一九四二年方允保釋
出獄。
一九三五年底日本陸軍準備防區調動,第一師團擬於次年三月調往滿洲。第一師團原
本長駐東京及其週邊地區,許多皇道派軍官調任於此鞏固首都勢力。故而調動消息洩露引
發皇道派少壯軍官更加不滿,群情激憤人事傾軋之餘,即就計劃展開政變反擊,一九三六
年二月二十六日凌晨,守衛東京之第一師團與近衛師團部份官兵突然起事,以「尊皇除奸
」口號,要求昭和維新,出動部隊攻佔東京各處軍警重地與政府機構,並突擊槍殺多位政
軍重臣,自認完成除奸任務後,便駐守東京市區等待天皇敕命昭和維新,釀成二二六事件
。昭和天皇清晨獲知政變消息,認定叛亂立即下令鎮壓,並派人堵截搭乘火車趕來東京之
軍官皇弟雍仁親王,以防叛軍擁立皇弟篡位。陸軍高層接獲天皇命令,卻是態度曖昧而為
叛軍解釋求情;海軍則是不滿叛軍行刺多名入閣海軍將領,艦隊直接駛入東京灣準備炮擊
叛軍,並出動海軍陸戰隊。岡田首相僥倖逃過叛軍刺殺,事件僵持數天,在昭和天皇態度
堅決視為叛亂並追詢難道要朕自行帶兵平亂,陸軍皇道派高層態度軟化而只得放棄支持叛
軍。至此情勢急轉直下,叛軍官兵最終紛紛放下武器結束政變事件,參與軍官除自殺外悉
數被捕,事後領導幹部全遭槍決。北一輝雖未參與,也因知情而被捲入刑責,原應罪不至
死,卻遭官方指控其著作《日本改造法案大綱》公然教唆軍人發動武裝革命政變,與其弟
子西田稅皆被誣判主犯,次年八月槍決。所有死刑軍官皆於槍決前高呼『天皇萬歲』,唯
有北一輝於刑前遭詢是否循例高呼萬歲時回絕說『饒了我吧』!
二二六事件之審判結果,領導軍官皆處極刑而還牽連北一輝受死,完全不同以往右翼
事件輕判結果;乃是因為以前事件皆是右翼軍民對抗文人政府,故有軍部袒護罪責;而此
事件乃是皇道派軍官對抗統制派軍方,又更挑戰權貴財富階級統治,故而統制派在天皇支
持下積極懲治敵對軍官,更而發動全軍整肅,皇道派軍官盡皆貶抑斥退。保守皇族華族認
為皇道派昭和維新理念其實就是披扮右翼愛國的左派思想,勢將危及日本傳統權貴地位,
更是與其勢不兩立。事件之後,陸軍現役大將十二名有九名被迫退役,許多親皇道派與同
情事件立場之軍官也被退役或下放偏遠就職,皇道派勢力至此一蹶不振,昭和維新成為危
險政治挑戰問題。
內田良平主導之黑龍會,本是主張北進征俄而成立,戰略立場同於皇道派。內田良平
於一九三三年七月曾牽連大日本生產黨密謀右翼政變未遂之神兵隊事件,又參與創建昭和
神聖會,倡導昭和維新,政治立場更近於皇道派。因而二二六事件後,昭和神聖會停止運
作,黑龍會也遭打壓;內田良平數遭警方傳訊拷問,一九三七年七月鬱悶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