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ds1:大大我們的討論沒有交集 05/18 00:50
→ pds1:大大說【為什麼有人對於這一個單位轉換(升貶)產生的數字 05/18 00:51
→ pds1:多寡那麼在意?這不過就是朝三暮四或朝四暮三而已 05/18 00:51
→ pds1:你的實質購買力根本沒有增加】 05/18 00:52
→ pds1:可以小妹的看法,當你的交換價值會變動時 05/18 00:52
→ pds1:自然影響的就是你的實質購買力。 05/18 00:53
→ pds1:所以小妹對大大不影響實質購買力的看法無法贊同 05/18 00:53
前面回答的是關於通膨的問題
實質購買力的部分
可以用新台幣與舊台幣的兌換率來加以說明
===============================================
新臺幣的前身為臺幣,又稱為舊臺幣,在1946年5月22日開始發行。當初舊臺幣被
定位為一種過渡時期的貨幣,臺灣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臺灣銀行券,與中華民
國國民政府的台幣一比一兌換。由於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中國滿目瘡痍
,再加上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關係緊張,金融狀況不穩定,因此臺灣未使用當時
通行於中國的法幣、金圓券,另外再發行臺幣。
關於發行新臺幣原因的公家官方說法,是由於1948年上海爆發金融危機,連帶也
使舊臺幣幣值大幅貶值,造成臺灣物價水準急遽上揚。
不過另一種關於發行新臺幣原因的原因,版本是:臺灣日治時期結束,國共內戰
開始,國民黨政府把臺灣的民生物資,如米、糖、鹽、布等,大量運送到戰區以
供應戰爭所需物資,造成臺灣內部民生物資銳減、嚴重短缺,使得臺灣的米價甚
至比大陸當地的米價還高(當時臺灣產米而上海不產),造成臺灣嚴重通貨膨漲
,一日三市,幣值急速貶值,就算有再多錢也可能買不到糧食與民生必需品。
還有另一種說法,版本是:上海金融危機時,蔣經國為了挽救危機,以政治力強
制規定舊臺幣與金圓券之間的匯率比,反而導致舊臺幣受金圓券大貶的拖累。
在1949年6月15日臺灣省政府公布「臺灣省幣制改革方案」、「新臺幣發行辦法
」,正式發行新臺幣,明訂40,000元舊臺幣兌換1元新臺幣。1950年6月
21日行政院發布命令,中華民國國幣單位保留銀元本位,而記帳單位自1950年7
月1日起改為新臺幣,銀元與新臺幣以1949年12月29日最後牌告匯率固定為1銀元
=新臺幣3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