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midha (東岐明)》之銘言:
: ※ 引述《amidha (東岐明)》之銘言:
: 我在此用阿毗達摩的上乘觀念,來簡單解說一下唯識的觀念。
: 在說明之前,請了解阿毗達摩是素樸直接以究竟法與因緣關係來解釋;
: 而唯識則是增添譬喻而加上一些概念,這些概念並沒有真實存在。
: 你的輪迴生命現象(包括你所體驗的身外境界),若是徹底深入分析到究竟法層次,
: 只是相續生滅不斷的名色法流,對於未證果者而言,是無始無終的過程。
: 你這當下身心境界的存在,以及過往一切你的造作因緣,就是你的阿賴耶識。
^^^^^^^^^^^^^^^^^^^^^^^^^^^^^^^^^^^^^^^^^^^^^^^^^^^^^^^^^^^^^^^^^^
: 阿賴耶識是唯識為了解釋為何輪迴因果所立的假名,其實根本沒有阿賴耶識實體存在。
^^^^^^^^^^^^^^^^^^^^^^^^^^^^^^^^^^^^^^^^^^^^^^^^^^^^^^^^^^^^^^^^^^^^^^^^^^^
: 因為阿賴耶識定義是用以容攝一切你的法界因緣,所以心理學上對應於你的超意識。
^^^^^^^^^^^^^^^^^^^^^^^^^^^^^^^^^^^^^^^^^^^^^^^^^^^^^^^^^^^^^^^^^^^^^^^^
: 因為阿賴耶識是唯識用以攝納所有一切法界現象因緣,認為一切現象皆是顯於阿賴耶識;
: 所以阿賴耶識的概念會對應於五蘊的識蘊,因為識蘊作用就是顯現,而正如
^^^^^^^^^^^^^^^^^^^^^^^^^^^^^^^^^^^^
: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613.htm 中佛陀所言:
: 『比丘們!猶如幻術師或幻術師的徒弟,如果在十字路口表演幻術,有眼的男子
: 如果檢視、靜觀、如理審察;當檢視、靜觀、如理審察時,對他來說,它看起
: 來只是空無的、空虛的、無實心的。比丘們!在幻術中,有什麼實心呢?同樣
: 的,比丘們!凡任何識,不論過去、未來、現在……(中略)或遠、或近,比
: 丘檢視、靜觀、如理審察;當檢視、靜觀、如理審察時,對他來說,它看起來
: 只是空無的、空虛的、無實心的。比丘們!在識中,有什麼實心呢?』
: 你這名色法流的相續不斷,就是你的末那識。
: 末那識是唯識為了解釋為何自我個體存續所立的假名,其實根本沒有末那識實體存在。
: 因為末那識定義是用以對應你生命的心識之流,所以心理學上對應於你的潛意識。
: 因為末那識就是名色法流不斷的相續生滅,所以末那識的概念會對應於五蘊的行蘊。
: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末那識只是用以串連相續生滅的概念假有存在,而正如
: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613.htm 中佛陀所言:
: 『比丘們!猶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尋心材,遍求心材,如果拿著銳利的斧頭走進
: 樹林,在那裡,他看到筆直、新長的、未抽芽結果實的大芭蕉樹幹,他會切斷
: 其根部,切斷根部後切斷頂部,切斷頂部後剝開芭蕉葉鞘[層層包捲]的[假]莖
: 。剝開時,他連皮層材都得不到,哪有心材呢!有眼的男子如果檢視、靜觀、
: 如理審察;當檢視、靜觀、如理審察時,對他來說,它看起來只是空無的、空
: 虛的、無實心的。比丘們!在芭蕉樹幹中,有什麼實心呢?同樣的,比丘們!
: 凡任何行,不論過去、未來、現在……(中略)或遠、或近,比丘檢視、靜觀
: 、如理審察;當檢視、靜觀、如理審察時,對他來說,它看起來只是空無的、
: 空虛的、無實心的。比丘們!在諸行中,有什麼實心呢?』
: 你這名色法流的每一心念,就是你的意識。
: 你的名色法流的每一有著所緣色法的心念,就是相關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五識之一。
: 你的名色法流心念之間的因緣關係,就是唯識所謂的種子。
: 高深禪觀可以顯現一切名色法的究竟生滅,若是認為一切生滅都是顯現於阿賴耶識,
: 而有阿賴耶識本體是不生不滅的,這就如同蓮花生在《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所言:
: 『那光明燦爛的覺性,也就是所謂的心性,
: 有人視它為具體存在,實際上它並非實存。
: 然而它又是一切之始。
: 涅槃極樂及娑婆苦海的根源。
: 它一向被密宗十一學派所推崇。
: 從名相來講,它具有各形各式的名稱。
: 有人稱它為心,或心性;
: 有人稱它為梵,或大我;
: 有人視它為無我的教義;
: 有人直稱它為心而已;
: 有人稱它為般若,或圓滿智慧;
: 有人稱它為如來藏,或佛種;
: 有人稱為大手印;
: 有人稱為唯一本體;
: 有人稱為法界;
: 有人稱為阿賴耶,或一切種;
: 有人只稱它為平常心(覺)。』
: 『本覺是不受不滅論或空見諸種邊見所染的,
: 此即所謂不落兩邊的中道。
: 本覺原來就是清淨無礙的常存覺性,
: 它又是空性之核心,
: 因此被稱為如來性,即佛心或佛種。
: 你若明瞭此究竟奧義,便已超越一切論說,
: 因此它又被稱為般若波羅蜜多,
: 即圓滿智慧。
: 又因它超越了理性及觀念的範疇,
: 因此又被稱為大手印,
: 即無上的象徵奧義。
: 因此,不論你了解與否,它皆自適其所。
: 由於它是涅槃極樂與娑婆苦海的根源,
: 故被稱為阿賴耶,意即一切種。
: 由於它本來面目平凡無奇,
: 這空明常在的覺性,
: 又被稱為平常心(覺)。
: 不論它具有多少個深奧而美妙的名相,
: 最終所指,不過是這當下覺性而已。』
: 這還是執著識蘊本體的自性涅槃見,但真正涅槃是連識蘊也不發生的,正如
^^^^^^^^^^^^^^^^^^^^^^^^^^^^^^
: http://agama.buddhason.org/DN/DN11.htm 中佛陀所言:
: 『識是不顯現的、無邊的、全面發光的,
: 在這裡水與地,火與風無立足處。
: 在這裡長與短,細與粗、淨與不淨,
: 在這裡名與色,被破滅無餘,
: 以識的滅,在這裡這[都]被破滅。』
再補上大德於 #1Nl1y_TS 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