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南傳菩薩道 釋迦牟尼佛的菩薩修行過程

作者: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9-09 13:53:50
: → rabbit1974: 你還在做這件事代表你還不懂,回應幾句推文開一篇文 09/09 13:27
: → rabbit1974: 章,引文回應,你以什麼樣的立場在與版友們互動呢? 09/09 13:27
: → rabbit1974: 其實你可以乾脆貼連結,就是你們大家不要吵,不要問 09/09 13:35
: → rabbit1974: ,你們只要去看這幾位尊者與禪師的開導便可。。。其 09/09 13:35
: → rabbit1974: 實你可以省下貼文的時間,大家直接打關鍵字,去查禪 09/09 13:35
: → rabbit1974: 師與尊者的開示與問答即可。 09/09 13:35
我知道自己只是個凡夫 還不是聖者
不敢以自己的言語亂引導版眾
所以我引取公認為聖者的 帕奧大禪師 雷迪大師 的文章
因為我不是聖者 也不能熟背三藏
我講的話有漏 有可能給版友錯誤的引導
身為佛陀謙遜的比丘弟子 我們應當只教佛陀的教法
豈可認為自己有足以傲世的獨創之法?
跟佛陀及其八十大弟子比較起來 我們只是微不足道的後學而已。
即使佛陀的大弟子都如此謙虛 我們豈可妄自尊大?
因此在修學佛法時擁有正確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討論佛法時 我們不應樂於批評 只應依據巴利聖典及其註釋來討論事實
而且心中謹記我們的目標──解脫輪迴之苦
這就好像在討論戒律時 我們只是依照佛陀所制的戒來討論
而無意批評那些持戒不嚴謹的比丘
若說每當討論戒律時就算是在批評別人
那麼就沒有人能夠討論戒律 因此也就沒有人能夠學習戒律
如是我們討論佛法並不是為了批評別人
而只是為了息滅自己的煩惱及證悟涅槃
以下引述帕奧西亞多的話
佛法深奧得連大智如辟支佛者亦無法言傳與他人;
如今我們能夠說法是因為佛陀教法的緣故。
我們必須時時刻刻謹記那是佛陀的教法,而不是我們自己的法,
因為那深奧之法並不是我們發現的。
有些人把我遵循及用以與他人分享、記載於巴利聖典及註釋中的佛法稱為帕奧禪法,
但是如此稱之是完全錯誤的。
那不是我的禪法,而是佛陀的禪法。
身為佛陀謙遜的比丘弟子,我們應當只教佛陀的教法,
豈可認為自己有足以傲世的獨創之法?
跟佛陀及其八十大弟子比較起來,我們只是微不足道的後學而已。
我們應當向佛陀謙遜的諸大弟子學習;
當其他比丘要求他們解釋佛陀的某一項教法時,許多大弟子都謙遜地回答道:
「諸位賢友,猶如一個需要心木、尋覓心木、四處尋覓心木之人,
略過一棵大心木樹的根部及樹幹不理,而以為能在其枝葉之中尋獲心木。
諸位尊者,你們也是如此,在遇到世尊時不問,而以為應該問我有關此法之涵義。」
即使佛陀的大弟子都如此謙虛,我們豈可妄自尊大?
因此在修學佛法時擁有正確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部.蛇喻經》(Alagaddupama Sutta)裡,
佛陀以捉蛇的譬喻來形容錯誤與正確的修學佛法之道:
「於此(教法),諸比丘,有些心術不正的人學習佛法:
經、祇夜、義釋、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談、稀有及方廣諸法。
但是在學習之後不以智慧來探討佛法之涵義,不能領悟它們。
他們學習佛法只是為了批評他人及辯論獲勝,而沒有獲得學習佛法的利益。
他們以錯誤的方法來學習那些法而傷害了自己,將會遭受很長久的痛苦。
猶如一個需要蛇、尋覓蛇、四處尋覓蛇之人,
在看到一條大蛇時,捉住蛇的身體或尾巴。
該蛇即回過頭來咬他的手、臂或肢體,而他即會因此而死或遭受半死不活的痛楚。
為何如此?
這是因為他捉蛇的方法錯誤。
如是,於此(教法),
有些心術不正的人學習佛法……他們學習佛法只是為了批評他人及辯論獲勝,
而沒有獲得學習佛法的利益。
他們以錯誤的方法來學習那些法而傷害了自己,將會遭受很長久的痛苦。
於此(教法),諸比丘,有某家族之人學習佛法:
經、祇夜、義釋、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談、稀有及方廣諸法。
學習之後他們以智慧來探討佛法之涵義,並且能領悟它們。
他們學習佛法不是為了批評他人及辯論獲勝,因而獲得了學習佛法的利益。
他們以正確的方法來學習那些法而利益了自己,將會獲得很長久的快樂。
猶如一個需要蛇、尋覓蛇、四處尋覓蛇之人,在看到一條大蛇時,
正確地以木叉夾住牠,然後捉住蛇的頸項。
那時候,即使該蛇用身體纏住他的手、臂或肢體,
他也不會因此而死或遭受半死不活的痛楚。
為何如此?這是因為他捉蛇的方法正確。
如是,於此(教法),諸比丘,
有某家族之人學習佛法……他們學習佛法不是為了批評他人及辯論獲勝,
因而獲得了學習佛法的利益。
他們以正確的方法來學習那些法而利益了自己,將會獲得很長久的快樂。」
討論佛法時,我們不應樂於批評,只應依據巴利聖典及其註釋來討論事實,
而且心中謹記我們的目標──解脫輪迴之苦。
這就好像在討論戒律時,我們只是依照佛陀所制的戒來討論,
而無意批評那些持戒不嚴謹的比丘。
若說每當討論戒律時就算是在批評別人,
那麼就沒有人能夠討論戒律,因此也就沒有人能夠學習戒律。
如是,我們討論佛法並不是為了批評別人,
而只是為了息滅自己的煩惱及證悟涅槃,
這點佛陀在《長部.大念處經》(Mahasatipatthana Sutta)裡已經講得很清楚:
「諸比丘,這是使眾生清淨、超越憂愁與悲傷、滅除痛苦與憂惱、
成就正道與現證涅槃的單一道路,那就是:四念處。」
希望大家都能時時刻刻將此最終極的目標謹記於心,而且毫無偏離地朝向正道邁進。
作者: fck302 (天上有神龍)   2016-09-09 19:07:00
老實說,我覺得你在洗版,把別人的討論都洗下去,我建議你可以和版主商討,直接把你的資料來源網址分門別類整理好,集中在一個置頂帖中分享
作者: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9-09 22:12:00
如果有違反版規 建議使用水桶的方式因為我的 佈施 忍辱 慈心 多於捨心接下來如果不是水桶我 我也會繼續練習 忍辱與捨心
作者: ilha   2016-09-11 00:41:00
去除嗔執 豈不更好?
作者: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9-12 20:48:00
去除嗔執之後就達到涅槃的境界了 只有阿拉漢已經去除我執 歡迎你依佛陀的教法來去除嗔執
作者: ilha   2016-09-15 15:09:00
涅槃所得還是在分離的體驗之中 並不是最終的道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