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另開這篇文章是因為要回覆rabbit1974網友。(其實我很不習慣推文阿)
ra大可能很不能理解為何很多所謂的大乘佛教徒一直持續讀誦經典,
卻不肯實際修行(禪坐?)。(如果ra大不是這麼想,請見諒)
當然大乘佛法是很重視禪法的。可參考天台 智者大師所著之『摩訶止觀』。
另,大乘佛法也很重視所謂的讀誦、誦持大乘經典。
大乘經典內容處處都在說明,要人讀誦、誦持大乘經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
而此福德勝前福德。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
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
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
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
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燃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
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
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
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
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
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復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
,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
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於諸佛所、成
就大願,愍眾生故,生此人間。」
「藥王,當知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者,如來則為以衣覆之
,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
來共宿,則為如來手摩其頭。」
「藥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
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其有眾生
、求佛道者,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
「妙法蓮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阿逸多,若我滅後,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是經典者,復有如是諸善功德,當
知是人、已趨道場,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坐道樹下。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
若坐、若立、若經行處,此中便應起塔,一切天人、皆應供養如佛之塔。」
「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得大勢,於意云何,爾時常不輕菩薩、豈異人乎,則我身是。若我於宿世、不受持讀
誦此經、為他人說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先佛所、受持讀誦此經、為
人說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大勢,當知是法華經,大饒益諸菩薩摩訶薩,能令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
諸菩薩摩訶薩、於如來滅後,常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是經。」
「妙法蓮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大眾:「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
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為囑累故、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以要言之,如來一
切所有之法,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所秘要之藏,如來一切甚深之事,皆於此經
、宣示顯說。是故汝等於如來滅後,應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
「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普賢,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若有人、見受持讀誦法華經者,應作是念:『此人、
不久當詣道場,破諸魔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法輪,擊法鼓,吹法螺,雨法雨
,當坐天人大眾中、師子法座上。』」
引用了這麼多經典內容,ra大可能覺得很煩,可能不想看。
大乘佛法之修行乃依據"眾生本具佛性"之觀點而修,於讀誦念念之中,
將自身之佛性喚起。
雖不能像六祖所謂『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但至少要像神秀大師:『身如菩堤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本來就有的東西(佛性),你要怎麼修? 只是將祂喚醒罷了。
這不是從無到有。佛性是不增不減。
『法華經』講 : 「無上寶聚,不求自得」
再來講禪。
依天台宗所講,
拜『法華三昧懺』即是欲入法華三昧。
讀誦持『法華經』即時欲入法華三昧。
所以,在誦大乘經典的當下,即是修行。
總結,這篇文章是我個人的一點點見解,若有錯誤再請指教。
也希望對於大乘誦經法門有意見的仁者,做點個人的解釋。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