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簡要解說上乘與大乘密乘的修證差異。
首先要瞭解,所有眾生都在三身境界─粗質身、意生身、虛空身─執取我身見。
粗質身就是欲界凡夫的肉身。
意生身是個體意識生起之身,色界眾生必是,而欲界修定者也會產生。
粗質身與意生身都還有個體性,是落於時空境界中的個體身軀。
虛空身則是超脫個體,而成為無邊明空,在其明空覺性中可以顯現種種時空萬物境界。
所以修定者可能會將明空當成覺空不二的解脫境界。
在此見解下,空性用以指明空之空,覺性用以指明空之覺。
修定者於此證入空定,可以觀照到時空萬物境界如幻,消失或生起於無邊明空;
由此體證認為,覺性明空真實而時空萬物虛幻。
譬如放映電影於白幕,當電影影像消失而餘下白幕;
觀看者就可以體驗到,原來電影世界虛幻而白幕真實。
然而這種體驗,乃是識蘊境界,所以佛陀才會將識蘊現象譬喻為幻術。
在此體證,雖然捨離粗質身與意生身的個體我,也捨離時空境界的群體我(眾生相),
但尚還留存有虛空身的大我、神我、空性我,便將覺性明空當成看似無我的某種真我。
這種修行進展,會使修定者習於空無邊處境界,容易死後投生成為空無邊處天神。
《六祖壇經‧機緣品第七》僧志常問,
大通和尚所說『汝見虛空否?』,就是在問這覺性明空;又說『汝之本性,猶如虛空,
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無有青黃長短,但見本源清淨,
覺體圓明,即名見性成佛,亦名如來知見。』
這種見解就是誤將空無邊處之明空,當作解脫境界。
志常有疑來問六祖,六祖乃答『彼師所說,猶存見知』而說偈言: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
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
六祖此言就是以慧觀剎那生滅而破除虛空之體,而體證虛空亦非真實。
譬如前例電影放映,觀看者要發現到原來電影影像只是一格格底片印象的快速放映,
而實際的電影影像世界根本沒有真實存在,甚至白幕也是一個個印象而已。
但修定者進出空定,見時空萬物生起或消失,這種體證不是慧觀生滅,只是定境有無。
譬如電影未映而影像活動消失,或電影放映而影像活動出現,
觀看者雖然知道電影世界虛幻,但並未察覺電影影像是由許多底片組成─
實際存在的是底片印象,而電影世界根本就沒有實際存在。
在實際修行慧觀的體證上,當時空萬物境界被粉碎為許多剎那生滅印象,
覺性明空境界也會被粉碎為許多剎那生滅印象,所以禪宗才會說是「虛空粉碎」。
慧觀者粉碎明空以後,就會發現原來明空也不是真實存在。
至此體證到覺空不二的空性本體是不存在的,但還有覺性本體存在。
所以志常受六祖點化大悟後才說『自性覺源體,隨服枉遷流』。
禪宗這種空性生於覺性的自性見解,
就是《楞嚴經》所謂『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
就是,明空境界是廣大覺性所生,而時空萬物世界是顯現於明空境界。
因此,超越空性而回歸覺性,實際上就是超越 空無邊處 而返 識無邊處,
也就是大乘密乘經典所謂成佛的最高境界。
眾生修定,依其定力漸深,就會如《楞嚴經》所述,逐步超脫五陰魔相而修證成道。
在《楞嚴經》中,修定到想陰境界是對應得意生身,修定到識陰境界是對應得虛空身。
《楞嚴經》誤解以為阿羅漢是識陰魔相境界,其實是將空無邊處明空以為是小乘涅槃。
《楞嚴經》誤解以為成佛境界可以六根互用,其實是將識無邊處覺性以為是大乘成佛,
而其所謂『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實際上就是識無邊處的覺性境界。
《圓覺經》所謂『覺者如虛空,平等不動轉;覺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
其實就是有關於,由 空無邊處 至 識無邊處 的境界。
而大乘密乘的修證成佛,其實各宗各派有種種不同見地。
譬如密乘觀想本尊之欲界主宰天神形象,以修定慧福智因緣成就而即身成佛。
這種見地是證達欲界頂主宰天神世界,死後可以成為欲界頂主宰天神。
譬如密乘中陰成就投身明空,或是修定觀想明空,達到空覺不二而即身成佛。
這種見地是證達空無邊處,死後可以成為空無邊處天神。
譬如禪宗慧觀定力證到虛空粉碎,相當八地菩薩不退轉(依生滅智之力)以上,
這種見地是證達空無邊處慧境,死後可能成為具有慧境的空無邊處天神。
至於八地繼續修行定慧深廣境界,定境證到識無邊處,就是所謂妙覺成佛。
這種見地是證達識無邊處慧境,死後可能成為具有慧境的識無邊處天神。
成為 空無邊處天神 或 識無邊處天神 即有虛空身為法身;
自性虛空覺顯其時空世界於欲界,形現欲界頂主宰天神之身,即有主宰天神身為報身;
自性虛空覺顯其時空世界於欲界,形現欲界種種眾生之身,即是化身;
自性虛空覺顯百千萬億種種時空世界眾生,即是百千萬億種種應化分身。
空天天神化顯時空世界與種種化報之身,就是大乘密乘諸佛三身的無住涅槃境界。
這些天神在欲界頂依其神力所化現的國土世界,就是大乘密乘所謂的諸佛淨土。
以上這些修證見地,都尚未真正解脫,只是以天神身命而超脫於低層輪迴世界;
自性明空只是超脫時空境界的定境體證,自性明覺只是超脫明空境界的定境體證。
真正解脫是原始佛教的上乘修行,以慧觀生滅而逐步破除我執。
大乘密乘的慧觀見地,只達破除色性障礙的色明慧性,
所以見到色鏡之生滅,尚未見到名(受想行識)鏡之生滅,因而還有我身見。
以前電影放映之例,就如觀看者雖見電影影像與白幕都是個個印象組成,沒有實體;
但觀看者卻還不知道電影放映機(受想行鏡)與自己(識鏡)也是個個印象組成,也沒實體。
所以大乘密乘才會執有大圓鏡智的自性明覺之見。
上乘證果就是要將受想行識鏡的自性實體見給粉碎,
逐步經歷初二三四果而粉碎大圓鏡智的自性實體見,
終而可以完全破除我執而真正解脫輪迴。
明空有關定境超脫,無關慧境解脫,可以照顯萬法虛幻。
生滅有關慧境解脫,無關定境超脫,可以顯示萬法之無常、苦、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