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是從「六苦」的角度來思惟,我們生生世世在輪迴中流轉,於有頂天到無間地獄之
: 中的各個處所中流轉,在流轉時要遇到的許多痛苦,這些痛苦主要有六個項目類別。
: 第一個是1.「不固定的痛苦」,之後是2.「不滿足的痛苦」,3.「再三捨棄的痛苦」,
: 4.「再三投生的痛苦」,5.「高低變化的痛苦」,6.「沒有陪伴者的痛苦」,六種情形。
───────────────────────────────────────
■ 經論對讀──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六〈共中士道.思惟苦諦〉 pg162L5~pg166L3
癸二、正修苦諦
子一、思惟生死總苦
丑一、思惟八苦
丑二、思惟六苦
丑三、思惟三苦
第二、思惟六苦者。《親友書釋》宣說七苦,其最後者是別過患,故於此中當思六種。
1.其中無定過患者。謂於生死流轉之時,父母等親於他生中轉為怨敵,諸怨敵等轉成
親屬,如是父轉為子,子轉為父,母轉為妻,妻轉為母等,唯是次第展轉流轉,是故全無
可憑信處。
《親友書》云:「父轉為子母為妻,怨仇眾生轉為親,及其返此而死歿,故於生死全
無定。」即現法中亦復展轉,互為親怨。如《妙臂經》云:「有時怨敵轉為親,親愛如是
亦為怨,如是一類為中庸,即諸中庸復為怨。如是亦復為親愛,具慧了知終莫貪,於親當
止愛分別,於心善法安樂住。」
如是修習,破於親怨分別黨類而起貪、瞋,觀生死法,任何全無安心之處,應起厭離。
2.無飽足過患者。如云:「一一曾飲諸乳汁,過於四海於今後,隨異生性流轉者,尚
須多飲過於彼。」謂當思惟,一一有情,飲母乳酪昔飲幾許,今後若不學解脫道當飲幾何
。此是略喻,更當思惟生死之中,盛事苦事,無所未經,令心厭離。
若謂受樂令意滿足,然三有樂,任受幾多,非但無飽,後後轉復增長貪愛,由此常夜
馳生死,經無量劫,受諸至極難忍大苦,然其安樂不及一分。
如《親友書》云:「如諸癩人為蟲癢,為安樂故雖近火,然不能息應了知,貪著諸欲
亦如是。」《攝波羅密多論》云:「獲得此安樂,猶如一日享,多累仍不足,重疾莫過此
。」《弟子書》亦云:「豈有百返未經趣,豈有昔未多受樂,未得吉祥如白拂,豈有是事
反增貪?豈有昔未多經苦,眾生無欲能飽滿,無有情腹未曾臥,然何生死不離貪?」應如
是思。
又如《除憂經》說而思極能厭離,如云:「數於地獄中,所飲諸烊銅,雖大海中水,
非有爾許量。生諸犬豕中,所食諸不淨,其量極超過,須彌山王量。又於生死中,由離諸
親友,所泣諸淚滴,非海能為器。由互相鬥諍,積所截頭首,如是高聳量,出過梵世間。
為蟲極飢虛,所噉諸土糞,於大乳海中,充滿極高盛。」
如是又如《華嚴經》云:「汝應憶念為諸欲,徒耗諸身前邊際,今求菩提具禁戒,由
禁於此摧諸欲。汝應憶念為諸欲,徒耗諸身前邊際,未能承事恆沙佛,未從佛聞如是語。
」謂盡所得三有盛事,悉皆欺誑,領受無量無義大苦。如前唐捐無量色身,皆當憶念,若
後仍不策勵勤修,更當如是。思惟此理,令起厭離。
慬哦瓦云:「覺敦巴!從無始來,曾受何身,然皆未修大乘正法,猶如今日,故須策
勵。」又如桑樸瓦云:「此生死中須多仰覆,此於心中實覺不安。」乃至未能起心如此,
須勤思惟,縱起亦當恆常修習。
3.數數結生過患者。如云:「雖將地丸如柏子,數母邊際未能盡。」昔諸先覺解釋此
義,謂一有情為母之量,此非正義。
即此《釋》中引經文云:「諸苾芻,譬如有人,從此大地執取諸丸,量如柏子,作是
數云:『此是我母,此是我母之母』,而下其丸。諸苾芻,此大地泥速可窮盡,然諸人母
展轉非爾。」是顯自母及彼母等母展轉次第,此論亦說母邊際故。
此成厭患因之理者,如《四百論》云:「若時雖一果,初因非可見,見一亦增多,爾
時何不畏。」其《釋》亦云:「此顯由諸難可度量稠林相續,令極難行生死大野,常應厭
患,隨順於此,當如理修。」如此當知。
4.數數高下過患者。
如云:「既成百施世應供,業增上故復墮地,既滿轉輪聖王已,復於生死為奴婢。天
趣天女乳腰柔,長受安樂妙觸已,後墮地獄鐵輪中,當受粗磨割裂觸。長時安住須彌頂,
安足陷下受安樂,後遊煻煨屍泥中,當念眾苦極難忍。天女隨逐受歡喜,遊戲端妙歡喜園
,後當住止劍葉林,獲割耳鼻刖手足。天女殊妙如金蓮,共同游泳徐流池,後墮地獄當趣
入,難忍灰水無極河。雖得天界大欲樂,及諸梵天離欲樂,後墮無間為火薪,忍受眾苦無
間絕。得為日月自身光,照耀一切諸世間,後往極黑陰闇處,自手伸舒亦莫 。」
磨等三鐵輪者,如其次第,謂於眾合、黑繩、燒熱三中而有。天女隨逐者,謂為天女
之所依附。天界欲樂者,謂忉利以上欲天所有。日月光者,是如世間共許而說,未分能依
及所依處,若分別說,乃是彼二宮殿之光。
此等為喻,當思一切從高墮下所有道理,厭患三有,以其三有一切盛事,最後邊際,
衰所攝故。
此如《調伏阿笈摩》云:「積集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咸歸死。」
5.無伴過患者。
如云:「若能了知如是過,願取三福燈光明,獨自當趣雖日月,難破無邊黑闇中。」
了知過者,謂當了知如前所說,須如是死,願取福光。三種福者,謂三門善事,或施所生
等三種善事。無邊黑闇者,謂無明黑闇。
無伴而趣者,如《入行論》云:「獨生此一身,俱生諸骨肉,壞時尚各散,何況餘親
友。生時獨自生,死時還獨死,他不取苦分,何須作障親。」
如是六苦總攝為三,謂於生死中,無保信處,受彼安樂,終無飽期,無始而轉。初中
有四:一於所得身不可保信者,謂身數數捨;二作諸前益不可保信者,謂無決定;三於得
盛事不可保信者,謂高下變易;四於諸共住不可保信者,謂無伴而往。第三者,謂數數結
生,展轉受生不見邊際。如是總攝亦當思惟。
(註《覺燈日光》:上述所說的六苦,也可以總攝為三苦:
第一、「謂於生死中,無保信處。」生死中,沒有什麼真正值得我們信賴的。我們覺
得它是一個安樂的因,享用它時,又變成苦因了。不要說後世,就以今世來講,上半輩子
認為最好的朋友,下半輩子可能是自己最討厭的仇敵,沒有什麼可以信賴的。
生死中,一切都受業和煩惱左右,是誰去造這個業呢?是自己的心去造業。為什麼呢
?因為自己的心被煩惱控制。為什麼自己的心被煩惱控制?因為不了解實際的狀況,因為
沒有學習空性的道理。我們看什麼都覺得它是自性有,加上沒有了解空性,因此很容易被
自己的所見欺騙。雖然想離苦得樂,但卻離樂得苦,為什麼要承受這麼多痛苦?就是因為
無明,因為不了解空性。若只是不知道還好,然而卻是顛倒執著,因此就更麻煩了。
第二、「受彼安樂,終無飽期。」世間一切的安樂,我們再怎麼享用都沒有飽足感,
永遠無法滿足。由此所得之果就是痛苦永遠多於快樂。
第三、「無始而轉。」我們輪轉的次數不可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