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324(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5-04 11:38:52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24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七百七十頁最後一行看起:
  「以上三釋」,上面所說的,蓮池大師、幽溪大師、蕅益大師三家說法,「皆與禪淨
諸祖一鼻孔通氣」,這個一鼻孔通氣,理事不二,「正是從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者也」。
大光明藏就是自己的自性,不是從外頭來的。惠能大師說得好,他說的那個話是他悟出來
的,是我們自己的真相,與我們自己的關係非常密切,不是沒關係。能大師最後一句說,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都是自性所生所現,都是
阿賴耶所變。自性能生能現,阿賴耶能變,把它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是阿賴耶變
的。阿賴耶是什麼?生滅心,妄心,不是真心,妄心,有生有滅。自性是真心,不生不滅
。會用自性的,佛菩薩;六道凡夫、四聖法界,十法界都是用的識心,就是都用阿賴耶。
圓教初住以上,轉識成智,不用阿賴耶了,用真心,就是真如自性。
  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很重要很重要。為什麼你放不下?為什麼學佛這麼難?就是你
把假的當真的,這就難了,為什麼?假的不肯放下。如果知道真妄,真不要去找,不用假
的,真的就現前。真在哪裡?離開假。假是相對的,真是絕對的,真沒有相對。有我、有
你、有他,這相對的,有是有非,有大有小,有過去有未來,全是相對的,全是假的。
  我們也常常用電視做比喻,電視上同時給我們顯現出來,真假是一如。屏幕我們把它
比喻真,自性,它什麼都沒有;色相我們把它比成假,假的,阿賴耶。你看,我們按到頻
道,出來了,出來同時出來,真假同時出來。我們只注重假的,把真的忘掉了,真的是什
麼?屏幕,屏幕上什麼都沒有。屏幕上的畫面是生滅,一秒鐘一百次的生滅,一秒鐘一百
張畫面過去了,這個畫面絕對沒有兩個畫面是相同的,沒有。不一樣,這畫面張張不一樣
,重疊在一起,我們把它看錯了,以為它是真的,其實它全是假的。
  很難得,今天被量子力學家看出來了。所以從這個上面來看,大乘佛法不僅僅是哲學
,高等哲學,現在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大乘佛法高等科學。科學現在大家在探討、在研
究宇宙的奧祕,宇宙之間這些物質從哪來的?物理。念頭是心理,從哪來的?自然現象從
哪來的?三大奧祕。第一個破解了,物質完全明白了,現在在搞念頭,你看多少人在研究
念頭,這第二個奧祕。我們有理由相信,再過個二、三十年,念頭是什麼也會被發現。這
是佛在大乘經上說的,第六意識的功能,第六意識能緣虛空法界,這對外;對內能緣阿賴
耶的三細相,就是物質現象、心理現象、自然現象,阿賴耶的三細相,佛教的名詞叫業相
、轉相、境界相。
  境界相就是物質現象,轉相就是念頭,念頭是能轉,現相是所轉,所以相是假的,千
變萬化,跟著念頭變。這句話是可重要了!跟著念頭變,我們的念頭善,物質現象就善,
我們念頭惡,物質現象就惡,它跟著念頭轉。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人人是善人,念念是善
念,沒有惡人,沒有邪念,所以叫極樂世界,世界那麼美好,從心想生。那我們能不能把
我們這個地球變成極樂世界?能,只要地球上的居民,一個個都像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只
有正念,只有善念,沒有惡念,沒有邪念,地球馬上就轉變成極樂世界。這個道理懂,我
一個人轉我一個人受用,大家一起轉,那就是極樂世界。在這個世界,大家一起轉不容易
,可是個人轉做得到,個人轉,個人現極樂世界。
  所以,這句話說,「正是從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者也」,這句話說得妙!我們今天的
所有現相,自然流出,從自性當中流出來的。於是佛在一切經教我們斷惡修善,為什麼要
斷惡修善不就明白了嗎?那一切不善是從阿賴耶裡面流出來的,不是自然的。正面的,像
極樂世界,是從大光明藏當中自然流出來的。
  「自他不二」,自他是一不是二。性相是一,也不是二,性就像我們講電視屏幕,跟
畫面是一不是二。「自他宛然」,一個道理。所以看電視,真正會看會開悟,這不是假的
,真的會開悟。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電視也是一個法門,你得會看,你不會看,你
被這些假相迷了。迷了,起心動念是造業,善念感三善道,惡念就造三惡道。六道輪迴的
出現也是自他宛然,也是自他不二,妙極了。
  所以,應該知道事實真相之後,像諸佛菩薩一樣,推自向他,不爭了。這個世間人競
爭,這個名詞不好,競爭要不能夠限制,一定升級就變成鬥爭,鬥爭再升級就是戰爭,戰
爭就是毀滅。果報在哪裡?無間地獄。古往今來,中國外國,只要是戰爭,雙方都墮地獄
,你說何苦來?所以佛不鬥爭,你爭,佛讓,我們要學這一點,要讓。不造業,讓好,他
要爭,滿足他的欲望,我們學佛往生極樂世界,沒有學佛也生天,世間能讓就到天上去了

  所以自他宛然,自他不二。「故來迎之佛即是自心之佛。」這佛從哪裡來的?從心想
生。誰的心想生?我自己的心想生,我想阿彌陀佛來接引我,阿彌陀佛真來了。這佛是什
麼?這佛是我心想之佛,是我自性之佛。妙!這真話。西方極樂世界是從我自性生的,極
樂世界裡面無量無邊無數的菩薩,三輩九品,即是自心之菩薩。阿彌陀佛分無量無邊身,
幹什麼?到十方世界去接引念佛的眾生,那無量無邊諸佛也是我自性所生。這個話聽了之
後要慢慢的去想,這是真話,想明白了就開悟了。不想,不想天天念,「來迎之佛即是自
心之佛」,常常想這句話,常常念這句話,就有機會在定中、在夢中見佛了。
  下面說,「復因自他宛然,故於佛實不來,人亦不去之中,宛現臨終佛迎,往生極樂
之事」。這是什麼?這是緣,緣成熟了。這個緣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的,我們怎麼會知道
?都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無量壽經》、講《觀無量壽佛經》、講《阿彌陀經》,把
極樂世界介紹給我們,我們才知道西方過十萬億佛國土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我們想
往生,真的往生了。「事理圓融,自在無礙,但能仰信,獲益無量。」不要懷疑。為什麼
要相信?為信佛而相信,我相信釋迦牟尼佛沒有妄語,所以我對於釋迦牟尼佛仰慕、尊敬
,他說的我完全能接受,我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獲益無量無邊。
  上面「三輩往生是一類」,上三輩、中三輩、下三輩,這是屬於一類,同一類。下面
的經文說明「一念淨心」,跟前面不是一類。所以慈舟大師判之為一心三輩,這是淨宗特
別法門,無比的殊勝。一念淨心,「十念一念往生之類。或名一心三輩。一心三輩見於北
京淨蓮寺,律宗大德慈舟老法師之《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判》」。黃念老
告訴我,慈舟法師有科判,我就問他,你這兒有沒有?他說有。我說你送我一份好不好?
他就送給我了。我把他老人家這個科判印在這本書裡頭,《無量壽經》裡頭,大家都能看
到。我們做的大經科會,科是依慈舟法師科判做底本,我們把它分得更詳細,分得更清楚
,把它擴大了,那個根是慈舟法師的。
  「法師乃我國(現代)華北三大高僧之一。曾經在濟南及北京專講本經,並作科判,
於一九三九年(己卯年)印行。慈老所判的一心三輩,與會集本經的夏老師,同一心眼,
同一手筆」,他們的看法、想法完全相同。經裡面有這麼一段經文。「發前人未發之精蘊
,彰淨門久隱之妙諦。禪淨不二之旨,於茲益顯」。過去沒有人提到過,夏老、慈舟老法
師說出來了,不是隨便說的,經文上清清楚楚,世尊講的。有人聽懂了,有人沒聽懂,有
人發現了,有人沒發現,於是乎對於禪宗、淨宗,禪淨不二,在一心三輩裡頭很明顯的告
訴我們。這一段念老註得非常詳細。
③ 一心三輩
Ⅰ.大乘往生因行
(Ⅰ) 淨心願生
  庚三這一段,「一心三輩」,裡面分兩大科,辛一「大乘往生因行」,辛二「往生勝
妙果德」。我們看這一段,大乘往生的因行,它又分兩小科,「淨心願生」。條件是清淨
心,因為西方是淨土,淨土從哪來的?清淨心變出來的,我們的心不清淨跟它不相應,我
們能生清淨心,跟它就相應。心要怎麼清淨?要放下,放下妄想,放下雜念,放下分別,
放下執著,清淨心就現前。要有這個清淨心,發一個願,我要往生極樂世界,你就看到佛
來接引你,妙極了!請看經文:
  【若有眾生住大乘者。】
  這句話很重要,『住大乘者』就是發菩提心了。
  【以清淨心。向無量壽。乃至十念。願生其國。】
  這都能生,不是天天念佛,臨命終時,一生沒有念過佛,臨命終時乃至十念都能往生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非常了不起,註得詳細,幫助我們信心增上,幫助我們這一生決定
得生。
  「右章」,右面這一章,就是六句,一句四個字,只有六句,「全是《唐譯》經文」
。所以古德有說,魏譯跟唐譯這兩種譯本好像是同一個梵本。但是這一段《唐譯》的經文
,「系統分明,文富義深,遠勝《魏譯》」,比《魏譯》的翻得好,翻得清楚。文富,富
是足,講得清楚,講得明白,意思很深,比《魏譯》的好。「《魏譯》則分散於本品首尾
兩處。於上輩之前云: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
,即得往生。」《魏譯》裡頭有這一段。但復於下輩往生文中,又有這幾句說:「其有至
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
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
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你看,這個《魏譯》
的文字很多,沒有它這麼簡單。所以它有深度,翻得好,《唐譯》的翻得好。這兩本譯本
的經文都抄在這個地方,讓我們一看一比較就知道了。
  唐朝「海東元曉師據《魏譯》」,這個據是根據,根據《魏譯》的,「於《無量壽經
宗要》論云」,《宗要》是註解,他給《無量壽經》作的註解,叫《宗要》。這個論裡頭
說:「下輩之內,說二種人」,這個兩種人,「各有三句」。「初人三者」,這第一種人
三者:「一者,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這是說明正因。西方是大乘,
不是小乘,大乘就是要發菩提心,不發菩提心不能往生。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因,正因。
「但為異前人,舉其深信耳」,他不同前面所說的,這特別舉他深信。「二者,乃至一念
念於彼佛。是助滿業。為顯前人無深信故,必須十念。此人有深信故,未必具足十念。」
這個括弧是黃念祖老居士的意思,他說:「按元曉師之說乃專據《魏譯》」說法,「若就
本經,則一念得生者,全因獲得一念淨心也」。這個翻得好,《唐譯》的翻得好,比《魏
譯》的好。一念淨心,這個重要,一念淨心,一念就能得生。「從一心中,念佛一聲,頓
即與彌陀本願相應,故臨終即得往生。」這是說明往生容易。
  這是講臨命終時,臨命終時最後這一念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這一念,也就念了一
句南無阿彌陀佛一聲佛號,一念一聲佛號他就能往生。可是這樁事情不能僥倖,怕有人僥
倖:「臨終一念就能往生,我現在又何必念佛?等到我臨命終時,我一念不就行了!」臨
命終時誰提醒你?你要是忘掉怎麼辦?你要是這個時候,最後一念心裡面想別的事情,怎
麼辦?所以我們不能僥倖,不能投機取巧,我們老老實實的,臨終一念就能往生,那我天
天念阿彌陀佛,我當然會往生,這就對了。
  像來佛寺海賢老和尚一樣,一天到晚阿彌陀佛沒間斷,他念了多久?九十二年。工作
的時候默念,心裡念,口不念心念,心裡面的佛號沒中斷過。口裡面的佛號,無論有人無
人他常念,不斷。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個了不起
。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學習,要認真的學習。這個經文要記住,這是理論,有這麼回
事情,真的不是假的,臨終一念都能往生,那一念是清淨心念。什麼叫清淨心念?這裡頭
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一念裡頭沒有妄想、沒雜念,就是清淨心。
  第三,「以至誠心,願生彼國。此願前行和合為因」。這一願,願行,行就是念佛,
願是信願,有信、有願、有行,和合為因,這三個條件都具足,信願行。信願行是淨土宗
的三資糧,也就是,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三個條件。信,不懷疑,真正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
,真正相信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沒有絲毫懷疑。願,我真想去,我對這個娑婆世界沒有
留戀,萬緣放下,連這個身體都放下,何況身外之物。什麼時候放下?現在就放下,念念
都放下,念念不離阿彌陀佛,這個世界完全放下,身心世界統統放下。你看信、願、行三
和合,這是往生正因。「此就菩薩種性人也」,這人什麼人?菩薩,具足信願行的人就是
菩薩。這括弧裡頭也是念老給我們註的,「正是《唐譯》中住大乘者」。「蓋元曉師」,
元曉法師是韓國人,韓國淨宗大德,他註解當中說,「下輩中有兩種人:一者,發菩提心
,十念聖號,願生彼國,而得往生,是不定性人」,他能往生。
  所以,我們中國過去祖師大德,也提倡工作非常繁忙的人教你念十念法,這都根據經
上說的。祖師大德教給我們,十念是一口氣為一念,這一口氣不論念多少沒有關係,阿彌
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盡一口氣叫一念,用這個做早晚課。
早晨起來洗了臉、漱了口,合掌面向西方,或者對佛像,念十句;晚上睡覺之前,在佛像
面前也念十句。一生沒有一天缺課的,都算是淨念相繼。
  我在新加坡的時候,看到回教徒一天五次祈禱,無論做什麼工作,時間一到一切放下
,面朝麥加的方向祈禱。所以宗教裡面回教徒最團結,回教徒顯得最虔誠,什麼原因?五
次祈禱。我看到這個現象,我提出九次念佛,一天念九次,比他還多四次,他只有五次,
我有九次,加了四次。念十句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句,這三句,念
十句就可以,現在我們是吃飯之前念十句。這是在新加坡提倡的,早晨起來念一次,三餐
飯三次,就四次;你上午工作,上班下班兩次,下午上班下班兩次,晚上睡覺前一次,一
共九次。養成習慣,到這個時候,一定先念佛再開動。好!時時刻刻不忘佛,不忘阿彌陀
佛,就是提醒這個,不是別的。這我提倡的十念法,不容易忘記。早晨起來,向著西方,
念十句阿彌陀佛;早飯之前念十句,中午飯之前念十句,晚飯之前念十句;上午工作之前
念十句,工作結束了也念十句,上下班,晚上上下班;晚上睡覺之前念十句。十念聖號,
願生彼國,而得往生,是不定性人。
  「二者,聞法深信,乃至一念,願生彼國,而得往生,是菩薩種性人。元曉師實已明
察《魏譯》」,元曉法師明白察覺《魏譯》「下輩往生文中,品類不齊」,什麼樣的人都
有。「試問,聞甚深法」,這個甚深法就是淨土法門,聽了怎麼樣?「歡喜信樂,不生疑
惑」。這八個字可不容易,聽到這一句阿彌陀佛,生歡喜心、生信心,愛好,樂是愛好,
不生疑惑。「如是殊勝智慧,應是何人境界?」這是什麼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
。所以「元曉師名之為菩薩種性人」,這不是凡人。菩薩種性從哪裡來?過去生中生生世
世念佛,這一生一聽到就歡喜,一聽到就接受。一天十念,終身奉行,他沒有間斷,這就
對了。「既是菩薩種性,復能生深信,起心念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實不應限於下輩
也。」念公這句話說得好,菩薩種性地位不應該這麼低。
==
境界相就是物質現象,轉相就是念頭,念頭是能轉,現相是所轉,
所以相是假的,千變萬化,跟著念頭變。
老法師曾說過一則《宗鏡錄》裡面,元曉法師的故事,我看過後印象一直非常深刻:
如昔有東國(韓國)元曉法師。義相法師。二人同來唐國尋師。遇夜宿荒。止於塚內。其元
曉法師。因渴思漿(飲)。遂於坐側。見一泓水。掬飲甚美。及至來日觀見。元是死屍之汁
。當時心惡。吐之。豁然大悟。乃曰。我聞佛言。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故知美惡在我。
實非水乎。遂却返故園廣弘至教。
有時自己對著有點髒或難看或什麼的事物,總會想起元曉法師的故事。
屍水都能甘美,一切都是我的分別心而已。
我唯一不知的事,是原來元曉法師也是淨宗大德!他在韓國提倡淨土宗!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5-04 15:4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5-04 17:24: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