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53.htm
北傳:雜阿含653經 南傳:相應部48相應15-17經
檢索 關涉主題:其它/各種聖者 (08/28/2016 16:07:12 更新)
雜阿含653經[正聞本825經/佛光本665經](根相應/道品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
「若比丘於彼五根,增上明利、滿足者,得阿羅漢俱分解脫;
若軟、若劣者,得身證;於彼若軟、若劣,得見到;於彼若軟、若劣,得信解脫;
於彼若軟、若劣,得一種;於彼若軟、若劣,得斯陀含;於彼若軟、若劣,得家家;
於彼若軟、若劣,得七有;於彼若軟、若劣,得法行;於彼若軟、若劣,得信行。
是名,比丘!根波羅蜜因緣知果波羅蜜,果波羅蜜因緣知人波羅蜜。
如是,滿足者作滿足事,減少者作減少事,彼諸根則不空無果。
若無此諸根者,我說彼為作凡夫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48相應15經/詳細經第一(根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比丘們!有這五根,哪五個呢?信根、……(中略)慧根。比丘們!這些是五根。
比丘們!已完成、已實踐這五根者是阿羅漢;較之弱者是中般涅槃者;
較之弱者是生般涅槃者;較之弱者是無行般涅槃者;較之弱者是有行般涅槃者;
較之弱者是上流到阿迦膩吒者;較之弱者是一來者;較之弱者是入流者;
較之弱者是隨法行者;較之弱者是隨信行者。」
相應部48相應16經/詳細經第二(根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比丘們!有這五根,哪五個呢?信根、……(中略)慧根。比丘們!這些是五根。
比丘們!已完成、已實踐這五根者是阿羅漢;較之弱者是中般涅槃者;
較之弱者是生般涅槃者;較之弱者是無行般涅槃者;較之弱者是有行般涅槃者;
較之弱者是上流到阿迦膩吒者;較之弱者是一來者;較之弱者是入流者;
較之弱者是隨法行者;較之弱者是隨信行者。
這樣,比丘們!不同的根有不同的果,不同的果有不同的人。」
相應部48相應17經/詳細經第三(根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比丘們!有這五根,哪五個呢?信根、……(中略)慧根。比丘們!這些是五根。
比丘們!已完成、已實踐這五根者是阿羅漢;較之弱者是中般涅槃者;
較之弱者是生般涅槃者;較之弱者是無行般涅槃者;較之弱者是有行般涅槃者;
較之弱者是上流到阿迦膩吒者;較之弱者是一來者;較之弱者是入流者;
較之弱者是隨法行者;較之弱者是隨信行者。
這樣,比丘們!全分行者完全成功,一分行者部分成功。
我說:『比丘們!像這樣,五根是功不唐捐的。』」
註解:
1.
「隨法行/法行(SA);堅法(GA);法行者/法行(MA);奉法(AA)」,南傳作「隨法行者」
(dhammānusārī),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一位法之信奉者」(a Dhamma-follower)。
2.
「上流般涅槃(SA);上流色究竟/上流阿迦膩吒般涅槃(MA);上流阿迦尼吒/阿迦尼吒(DA)
」,南傳作「上流到阿迦膩吒者」,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駛往上游,走向阿迦膩吒領域
者」。按:「阿迦膩吒」,另譯為「色究竟天;有頂天」,為色界最高天。
3.
「有行般涅槃(SA/DA);行般涅槃(MA)」,南傳作「有行般涅槃者」,菩提比丘長老英譯
為「以努力而達成涅槃者」。
4.
「無行般涅槃」,南傳作「無行般涅槃者」,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
「無努力而達成涅槃者」。
5.
「生般涅槃(SA/MA/DA);生彼般涅槃(DA)」,南傳作「生般涅槃者」
(upahaccaparinibbāyī),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
「在降臨時達成涅槃者」(an attainer of Nibbāna upon landing)。
6.「中般涅槃(SA/MA/DA);中間般涅槃(DA)」,
南傳作「中般涅槃者」(antarāparinibbāyī),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在間隔中達成涅槃者」(an attainer of Nibbāna in the
interval),並解說:這是五種「不還者」的第一種,註釋書中說,這是生到「淨居天」
後,在其生命期的一半內證阿羅漢者,但如果從字面上的意思(antara),
那應該是在此生到下一生當中證涅槃(attains Nibbāna in the interval between two
lives),也許是在細身(subtle body)存在的中間狀態。
按:這裡「在細身存在的中間狀態」,或許就是「中有」(antarābhava)之譯。
「中有」的存在否,在部派論師間是有異議的,
南傳的傳統是屬於不承認「中有」存在的部派。
7.
「滿足者(SA);具(MA);完具者(AA)」,南傳作「全分行者」(paripūrakārī),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完全地激活它們者」(one who activates them fully, SN),
或「完成……的行為者」(fulfill……behavior, AN)。
8.
「根波羅蜜因緣知果波羅蜜」,南傳作「不同的根有不同的果」
(indriyavemattatā phalavemattatā hoti),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由於在機能上不同而在結果上有不同」
(due to a difference in the faculties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the fruits)。
9.「隨信行/信行(SA);堅信(GA);信行者/信行(MA);持信(AA)」,南傳作「隨信行者」
(saddhānusārī),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一位信心之信奉者」(a faith-follower)。
10.
(1)「須陀洹」,南傳作「入流者」,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入流者」(the
stream-enterer),又稱之為「七有」,《長部29經》又稱之為「初果;第一果」
(2)「入流果」(Sotāpattiphal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入流果」
(The fruit of stream-entry)。
11.
「家家(SA/MA/AA)」,南傳作「良家到良家者」(kolaṃkolo,另譯為「家家」),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氏族-到-氏族的達成者」(a clan-to-clan attainer)。
12.
「一種子道(SA);一種(SA/MA)」,南傳作「一種子者」(ekabījī),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一-種子的達成者」(a one-seed attainer)。
13.
「隨法行/法行(SA);堅法(GA);法行者/法行(MA);奉法(AA)」,
南傳作「隨法行者」(dhammānusārī),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一位法之信奉者」(a Dhamma-follower)。
14.
「信解脫(SA/MA/AA);信解脫者(AA)」,南傳作「信解脫者」(saddhāvimutto),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以信自由者;以信釋放者」(one liberated-by-faith)。
15.
「身證(SA/MA/AA);身證者(MA)」,南傳作「身證者」(kāyasakkhi),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身體的見證者;親身體證者」(a body-witness)。
16.
「見到(SA/MA/AA);見到者(MA)」,南傳作「得見者」(逐字譯為「見+達到」),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達到見者」(one attained-to-view)。玄奘法師譯為「見至」。
17.
「俱解脫(SA/MA/AA)」,南傳作「俱分解脫者」(ubhatobhāgavimuttā),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在兩方面自由了」(liberated in both ways),
並解說,這是能進入無色界禪定的阿羅漢。
感想:
根波羅蜜因緣知果波羅蜜,果波羅蜜因緣知人波羅蜜。
如是,滿足者作滿足事,減少者作減少事,彼諸根則不空無果。
若無此諸根者,我說彼為作凡夫數。」
比丘們!全分行者完全成功,一分行者部分成功。
我說:『比丘們!像這樣,五根是功不唐捐的。
這樣,比丘們!不同的根有不同的果,不同的果有不同的人。」
隨份隨力的盡力做好自己能做的,做多少 就有多少,佛法中,是不會白白努力的
涅槃對我來看是遠一點的目標,但至少期許自己,法隨法行
以正思惟,明辨 自決的學佛法 行佛法,而讓生活能心安些
論義上,部派間對 中有 的看法則不盡相同。
而在經文中:
若軟、若劣者,得身證
;於彼若軟、若劣,得見到
真理不只是思考到而已,真理也能夠給自己一種體驗到的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