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現觀] 尊者達賴喇嘛:菩提心與空正見(空性正見)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11-24 19:36:34
: 尊者達賴喇嘛:
: 所謂勝義菩提心,是在世俗菩提心生起的基礎上,現證空性的智慧。
: 上根者先有空正見(註1),才生起菩提心;下根者先有菩提心,再修空正見。寂護論
: 師(即靜命論師)《中觀莊嚴論》也有說,即使生起出離心,上根者都會先了解空性(之
: 後才生起菩提心);下根者只是依靠信心,而生起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後,才慢慢地去尋
: 求空性的道理。
───────────────────────────────────────
■ 補充——菩提心與空正見
轉自:四諦講修佛學會
http://denpashi.blogspot.tw/
「菩提心」讓我有精神;「空正見」讓我沒壓力
大家都清楚,心是最重要的。不僅這一生,將來無限的生命裡,心都會跟著我們走的
,所以,我們要多多了解這個心。這個心裡面有甚麼好的東西?有甚麼壞的東西?我們要
怎麼取捨?多多了解這些,是非常有意義的。
佛法常用「方便」、「智慧」這兩個詞。以菩提心、空正見這兩個來說,菩提心是方
便,空正見是智慧。
菩提心帶給我們「精神」,空正見讓我們放鬆、沒有壓力。能夠完全沒有壓力、非常
放鬆,又有精神,這是最好的,是吧?!
但是,如果放鬆、沒有壓力,好像死掉一樣的話,那也不對的。而可以讓我們非常有
精神、有最好的精神的,就是菩提心,沒有比菩提心能讓我們更有精神的了,沒有比空正
見能讓我們更放鬆的了。
所以,方便的法(菩提心)給我們帶來的是:看到因果緣起的時候,會想「啊,我要
這樣子做才有這個果,我要那樣子做才有那個果。」有一種推動力,讓我們的心很有精神
。然後,有這個有精神的心的時候,也不要執著──空正見;空正見讓我們能放鬆;放鬆
的話,壓力就減低了。
以我們心的食物來說,要「有精神」、要「沒有壓力」,這兩個是最重要的,除了這
兩個,沒有其他的了!
有精神的心,也有很多種,菩提心也有很多種,有時候想哭也可以哭,有時候想高興
也可以高興…,菩提心能帶來非常豐富的「精神」。可能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對學佛沒有
什麼興趣,好像學佛是要離開我們的感受。我們一般會想:世間非常豐富,有高也有低、
有苦也有甜…什麼都有,覺得這樣子很有意思,是吧?!但是,真正來說,佛法裡面的甜
跟苦,更多、更豐富。比如,菩提心這部分,見到眾生那麼多的苦,我們就還更苦;想高
興的話,見到佛菩薩的這些功德就很歡喜,心裡還更高興。
心的食物是一種感受,佛法裡面,這個感受是非常豐富的,所以,菩提心是最好的,
沒有比菩提心更能推動我們的精神了。所以,我們心的食物───要「有精神」、要「沒
有壓力」,就是靠方便跟智慧的法,或菩提心跟空正見。
對於「方便」、「智慧」這兩個法,要多多學習:世俗諦(方便)的法,學得愈廣愈
好;勝義諦(智慧)的法,學得愈深愈好。對於勝義諦的法,我們要深入到法的最究竟實
相──空的道理,學習這個的話,我們壓力就減少了。
你們應該聽過「定(根本定)如虛空」及「後(後得位)如幻化」,聽過嗎?「定如虛空
」的意思是:入空性的根本定的時候,就如虛空一樣。「如虛空」有幾種解釋,一種解釋
是:「好比虛空一般,完全沒有壓力。遍一切、什麼都能夠包容,完全沒有壓力。」入空
性的根本定時,心裡完全沒有壓力,如虛空一般。心裡不會好像衝到這邊,覺得矛盾;衝
到那邊,又矛盾。我們有執著的話,就會有衝突矛盾。「如虛空」是完全沒有衝突的意思
,不是甚麼都沒有意思,「甚麼都沒有」就落斷邊了。
(節錄自2009/11/27仁波切講心類學)
作者: ykkdc (ykk)   2017-11-25 05:08: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