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497(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7-11-25 15:46:14
(續:【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來所行。亦應隨行。種修福善。求生淨剎。】)
  念佛功夫三等,粗顯的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念佛的時候沒有雜念進去,沒有
妄想,就是一句佛號,得成片,一句接著一句,就有資格往生。什麼時候想往生求佛,佛
都幫助你。確實有不少到這個功夫,壽命還有,他怎麼樣?壽命不要了,還有十年二十年
都不要了,我現在就去。阿彌陀佛很慈悲,真的帶他走了。《淨土聖賢錄》、《往生傳》
裡面很多,我們看到很多念佛的,三十多歲就走了,是不是壽命就那麼長?那講不通。肯
定有長壽的,為什麼都是三年就往生了?壽命不要了,這個娑婆世界太苦,早一天到極樂
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他真去得了,佛真慈悲,真帶他走。
  海賢老和尚念佛念了九十二年,是不是他壽命長?我不相信,我認為他的壽命跟普通
人差不多,七老八十,七八十歲。怎麼會活到一百一十二歲?有任務,這個信息他透給我
們了。他說他見到阿彌陀佛,向阿彌陀佛要求帶他往生。佛告訴他,你修得很好,修得不
錯,多住幾年,不要著急往生,多住幾年,給佛門弟子做個好榜樣。換句話說,阿彌陀佛
給他的任務,叫他給念佛人做好榜樣,他是奉命,壽命延長了。
  而且他說了,阿彌陀佛還跟他約定了,幾時你看到一本書,這個書叫,《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讚僧》,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他往生。他的信徒不少,都是真正念佛人,常常看老
和尚,上山都帶一點東西給他。從來沒有看到人帶書,而他看到人家,檢查一下看帶來的
東西,最重要就是看有沒有書,都沒有。一百一十二歲,二O一三年一月,過年的時候,
真有人帶了一本書。他一看到有本書,他就問她,這什麼書?帶書的人也不是給他看的,
知道老和尚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一生沒有念過一部經,佛門裡的儀規他完全不懂,早晚
課他不會做。他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你們誦經,他念佛;你們做法會,他在旁邊也是念佛
,他的佛號不間斷,特別有加持力,真的難得。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面的經一共八句,這八句實實在在是全經的總結,那就特別重
要了,淨宗修行的綱要,依照這八句去修行,淨宗的妙處你全都掌握到了。頭一個,「常
念不絕」,就這一句,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九十二年,你問他修什麼?常
念不絕。所以他要講往生,他三十歲足夠條件往生,事一心不亂,我想三十歲左右;理一
心不亂,頂多四十歲。理一心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一切通達了。不但經法通達了,世
出世間所有一切法也都通達了,只是他不說,他不露出來,沒人知道。別人讚歎他,他不
高興,他還不說。
  註解裡頭說,這八句經文是全經的總結,淨宗修行的綱要。「世尊此會所說之長行,
於此告終」,《無量壽經》,長行就是講經,實在講經到這個地方就講完了。所以「故知
此八句,實為淨宗之末後句」,全經總結。淨土這個宗派,這個教學,到這個地方課程就
上完了。我們要特別記住,這末後幾句話,『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來所行,亦應隨行
』。說法,我們這些聽法要記住依教奉行,終極的目標,是『種修福善,求生淨剎』,求
生淨土,這八個字比什麼都重要。「此八句理事齊彰,正助並顯。如來秘藏,和盤托出。
」念老這個註解註得好,總結得乾淨利落。
  開頭第一句「常念不絕者,常念首指常念本經。如本經《往生正因品》中,劈頭第一
句便云:聞此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晝夜相續,求生彼剎。正是此處常念不絕之意
」,講得太好了!「《非是小乘品》云:於此經中,生導師想。」我們這一生都想遇到好
老師,希望這一生學習能有成就,令人滿意的成就,往生極樂世界。導師能不能找到?能
。在哪裡?這部經就是導師,導師是釋迦牟尼佛。幫助我們的導師有助教,夏蓮居老居士
,助教,黃念祖老居士是助教,一位導師,兩位助教。導師也可以說是阿彌陀佛,成就了
。這幾句話,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晝夜相續,求生彼剎,這四句就是常念不絕。
  再看下面,《受菩提記品》,都是本經的經文,「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
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不聞的過失,業障重,這一生當中,沒有機會遇到這部
經,沒有機會聽聞這個法門。於此法不聽聞故,退轉了,不是別人,是菩薩。菩薩退轉菩
提心,那變成什麼?變成阿羅漢、變成辟支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的意思,
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是無上,印度話是無上,三藐,正等,三菩提,正覺,菩提心退
掉了。「若有眾生,於此經典,書寫」,抄經,「供養、受持、讀誦,於須臾頃,為他演
說」。這就是,你沒有辦法把這部經從頭到尾講一遍給人聽,能講一遍功德更大,不能,
講幾句、講幾段。為他演說,演是你自己修行,做出來給他看,就是信願持名,表演出來
給他看;說,是把這個經裡頭的意思說清楚、說明白,為他演說。「彼人臨終,假使三千
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這個還得了嗎?功德多大?佛在此地舉了
個比喻,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這是什麼?這世界有成住壞空,這是壞相。科學家講的
宇宙大爆炸,不但太陽系沒有了,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爆炸了,我們能相信,科學家探測知
道有這個事情,距離我們太遠了,沒影響到我們。大的星系爆炸了,滿中大火,一切都毀
滅了,這個念阿彌陀佛的人,求生淨土的人,他能超過,對他來說沒事,正好他到極樂世
界去了,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去了,生彼國土。
  「世尊悲心無盡」,普是普遍,攝受一切眾生,一個不漏,就因為這個緣故,不厭其
煩,頻繁以持念本經為勸導我們。我們要感恩,我們要記住,經中所宣說的正是一乘願海
,六字洪名的無上大法。修行抓住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真信,相信釋迦牟尼佛說的,真
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我們只要真信切願,懇切的願望求生淨土,阿彌陀佛就會來
接引,不可思議。所以六字洪名,是佛法裡面無上大法,不是普通法。大家都把這個疏忽
掉了,認為這個太簡單了,三歲小孩、八十歲老太婆都會念。沒錯,是的,他們會念,他
們有成就,我們自以為是的錯過那個機會。我們不如阿公阿婆,阿公阿婆你看他一天到晚
手上拿的念珠不停,那是念佛的好榜樣。
  「行人」,修行人,「但能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覺悟了。覺悟什麼?信願持
名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有這麼樣的一個好事。這個信息天上掉下來的,只要你能信,你也
想發願求生,這句佛號相續不斷,你就成功了,你就圓滿了。千經萬論讓給他人悟,我不
如人,我就一句佛號念到底,只求阿彌陀佛接引我往生,功德就圓滿了。不要自以為聰明
,認為念佛的是阿公阿婆,不是我們修的,我們要學大經大論,全搞錯了。大經大論,是
給那個對念佛沒有信心的人他們學的。念佛有信心的人,你們不要學這些,就是一句佛號
念到底。
  下面接著說,「一向專念」,但能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發求生淨土的心。菩提是
覺悟,真正覺悟了,你現在遇到這個法門,你怎麼會捨棄。捨棄的對這個不相信,那沒辦
法,再讓你去下教海,佛法大海你慢慢去摸索好了。真正相信,不走這個路子,佛法大海
讓給別人走,我們抄捷徑就到了。現代中國提倡一帶一路,走捷徑,一帶一路就是一向專
念,沒有覺悟的人他不相信。所以一定要覺悟,有捷徑,成佛有捷徑,成佛可以叫我們一
生圓滿成就,你相不相信?你相信你就上路了。一向專念,「必得往生,萬修萬去」,一
個都不漏。
  「故知行人受持此經者,即應依教奉行,如佛訓誨」,這是這個經真正的圓滿,「真
為生死,發菩提心,深信切願,持佛名號。故知常念不絕,究竟所指,則在常念此一句名
號也。不絕者,淨念相繼也。行人果能真實發心,老實念佛,唯此一句,念念相繼。則必
定如染香人,身有香氣。臨命終時,佛來接引。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決定往生,逕登不
退。圓生四土,究竟涅槃。故佛慈示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捷是迅速,快路、直路,不
拐彎的,捷徑。「是謂持名一法,乃修行之徑路,老實持名則得道迅速也。蓋以信願持名
之法,心作心是,果覺因心,故得道捷。因唯此持名念佛之法,是彌陀大願之本,最易下
手,最易成就,故稱易行法,號徑中徑也。」所謂徑中徑又徑,指的這個法門。
  難!我們無量劫來這一生遇到了,所以夏蓮居老居士,第一次遇到《無量壽經》,念
到這些經文,歡喜高興,無法形容,幾天幾夜那個歡喜心都現前,沒消失。手舞之,足蹈
之,自己慶祝自己這一生可以脫離六道輪迴,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作佛去了。
生大歡喜,夏蓮公表演給我們看,真歡喜。我們還沒有到那種歡喜心,問題在哪裡?我們
沒有把這個法門看清楚。真看清楚了,歡喜心生出來了,知道無量劫的輪迴,到這一生就
中斷了,我就超越了,不再搞輪迴了,這還得了嗎!跟上上根性人講經,就講這一段就行
了,哪有那麼麻煩。誰是上上根?海賢老和尚這一幫人是上上根。他的老師高明,二十歲
給他剃頭,就傳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真信真願,他真成就了。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
不要自以為聰明,認為念佛的是阿公阿婆,不是我們修的,我們要學大經大論,全搞錯了
大經大論,是給那個對念佛沒有信心的人他們學的。
念佛有信心的人,你們不要學這些,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
跟上上根性人講經,就講這一段就行了,哪有那麼麻煩。
誰是上上根?海賢老和尚這一幫人是上上根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7-11-25 21:27: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7-11-26 04:18: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Iamboy183 (新)   2017-11-26 10:37: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1-26 19:05:00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1-26 22:03:00
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7-11-27 00:30: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