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類] 《心類學顯要》(9) 根現前-2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12-01 17:56:27
摘自:《心類學顯要》倉忠仁波切 教授
https://tsadong.tian.yam.com/posts
再者,執聲之根現前(耳知)、執香之根現前(鼻知)、執味之根現前(舌知)、執
觸之根現前(身知),各自的定義皆是以此類推。
「執聲之根現前」的定義:依於自之「不共增上緣──耳根」及「所緣緣──聲處」
所產生已離分別且不錯亂的明瞭。
「執香之根現前」的定義:依於自之「不共增上緣──鼻根」及「所緣緣──香處」
所產生已離分別且不錯亂的明瞭。
每一種根現前的定義中,主要的差別在於「不共增上緣——具色根」及「所緣緣」的
部分,「已離分別、不錯亂、明暸」的部分則是相同,因為是現前的緣故。
取色處之根現前(眼知)的不共增上緣是眼根,所緣緣是色處;取聲之根現前(耳知
)的不共增上緣是耳根,所緣緣是聲處;取香之根現前(鼻知)的不共增上緣是鼻根,所
緣緣是香處;取味之根現前(舌知)的不共增上緣是舌根,所緣緣是味處;取觸之根現前
(身知)的不共增上緣是身根,所緣緣是觸處。
心續中產生每一根現前,必定具足所緣緣、增上緣、等無間緣。
如《攝類學》中所說,所緣緣、等無間緣、增上緣皆是以前五根知的角度而建立。根
現前的定義中所說「不共增上緣」,就是指增上緣的部分。
例如,以生成「執瓶之根現前」而言,必定具足彼三緣:
(1)不共增上緣——眼根。
眼知趨入瓶而生成「第一剎那執瓶之眼知」(「第一剎那執瓶之眼知」果位),其前
剎那時位之「眼根」,就是生成彼眼知的增上緣,而且是不共增上緣。
(2)所緣緣——瓶。
瓶是所緣,又能以瓶為緣而引生執瓶之認知的果位,因此,瓶是所緣緣。
(3)等無間緣——能產生彼眼知之「能顯現瓶之意知」。
此中,「無間」意謂沒有間隔。由前一剎那時位的認知而無間隔引生此一剎那時位的
認知。
如是,「第一剎那之執瓶眼根現前」之果位的前剎那──於此時位的「能顯現瓶之意
知」,就是彼眼根現前的等無間緣。也就是說,「第一剎那之執瓶眼知」的前剎那之「執
瓶之意知」,彼意知就是此眼知的等無間緣。這是從意知直接產生眼知而言,生成彼眼知
之前一刹那的意知,就是彼眼知的等無間緣。
例如,首先有「所緣緣——金瓶」,並且生起「想要看金瓶的認知」,由「具色根—
—眼根」照取瓶子,如此生成「第一剎那之執金瓶根現前」,其中就有所緣緣、不共增上
緣、無間緣。
再者,由「執金瓶之根現前」而能於後續引生「執金瓶之分別知」之類,例如,觀察
金瓶是否完好之分別,觀察金瓶大小之分別等等。唯第六意分別知具有觀察力,前五根知
僅是見到對境、執持對境而已,如同鏡子照物一般,沒有任何的觀察力。
再者,是「根現前」周遍是「五種根現前隨一」,也就是說,彼認知若是「根現前」
必定是「五種根現前隨一」。
例如,通達瓶之根現前,必定是執色之根現前(眼知);通達音樂聲之根現前,必定
是執聲之根現前(耳知);通達茶香之根現前,必定是執香之根現前(鼻知);通達鹽味
之根現前,必定是執味之根現前(舌知);通達粗糙之根現前,必定是執觸之根現前(身
知)。
承上所說,再觀察:地水火風等四大,各自是何種現前的所緣緣?
火及風的部分比較需要去懷疑及思考清楚,如果四大皆是身知所取的觸處,但是,耳
知有沒有聽到風?眼知有沒有看見火?我們說看見火、聽到風很大,這是欺誑語?又如,
美味的圓餅,圓餅是不是味處?有說:它是食物,食物必定是味處。若是如此,那麼,有
沒有看見圓餅?又如,紅茶、奶茶等等,有沒有看見彼等?彼等是不是味處?舌知嚐到才
會知道它是奶茶?但凡是我們生活中所觸及的,有很多都是可以加以觀察。
* 執色根現前之所緣緣、不共增上緣、等無間緣,各自的性相——
「執色根現前之所緣緣」的性相:
執色根現前之三緣隨一、又是自與自類中無有任何執色根現前的增上緣與等無間緣,
復是外處的同位,而且又是生起執色根現前為具色相的主要直接能生者。
「執色根現前之不共增上緣」的性相:
執色根現前之三緣隨一、又是執色根現前成為能執色的主要直接能生之同位,復是被
緣為清晰內色。
「執色根現前之等無間緣」的性相:
令執色根現前成為領納、清明、了知之體性的主要直接能生的認知。例如:執色根現
前之前無間生起的作意色之覺知。
* 根現前、認知,彼二於三邊際、四邊際、相違、同義有何差別?
有三邊之差別:
(1)是「根現前」周遍是「認知」,是「認知」不周遍是「根現前」,
例如:意現前、自證現前。(是認知但不是根現前)
(2)是二者。是「根現前」又是「認知」,例如:執瓶之眼知。
(3)非二者。不是「根現前」又不是「認知」,例如:瓶、柱。
* 現前、根現前,彼二於三邊、四邊、相違、同義有何差別?
有三邊之差別:
(1)是「根現前」周遍是「現前」,是「現前」不周遍是「根現前」。
例如:意現前、自證現前、瑜伽現前。
(2)二者皆是。是「現前」也是「根現前」,如:執瓶的眼知。
(3)二者皆非。不是「現前」也不是「根現前」,如:瓶子。
* 現前、意現前,彼二於三邊、四邊、相違、同義有何差別?
* 現前、瑜伽現前,彼二於三邊、四邊、相違、同義有何差別?
* 現前、自證現前,彼二於三邊、四邊、相違、同義有何差別?
* 現量、意現前,彼二於三邊、四邊、相違、同義有何差別?
* 現量、瑜伽現前,彼二於三邊、四邊、相違、同義有何差別?
* 現量、自證現前,彼二於三邊、四邊、相違、同義有何差別?
* 四種現前隨一、認知,彼二於三邊、四邊、相違、同義有何差別?
(現前分為四:根現前、意現前、自證現前、瑜伽現前)
有三邊之差別:
(1)是「四種現前隨一」周遍是「認知」,是「認知」不周遍是「四種現前隨一」,
例如:比度、伺察意、再決知、顯而未定、猶豫、顛倒知。
(2)是二者。是「四種現前隨一」又是「認知」,
例如:執瓶之眼知、緣取眼知之自證現前、通達無我之瑜伽現前。
(3)非二者。不是「四種現前隨一」又不是「認知」,例如:瓶。
* 離分別、認知,彼二於三邊、四邊、相違、同義有何差別?
有四邊之差別:
(1)是「離分別」不周遍是「認知」,如兔角。
(2)是「認知」不周遍是「離分別」,例如:分別知。
(3)是二者。是「離分別」又是「認知」,例如:眼知。
(4)非二者。不是「離分別」又不是「認知」,
例如:瓶、補特伽羅、虛空。彼等是:非「離分別及認知」。
「離分別」和「離分別知」不同,「離分別」包括存在、不存在、補特伽羅、非補特
伽羅等。「離分別知」則是只有心類的部分而已。
(....待續....)
作者: wertghikk   2017-12-01 22:39: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