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掀開經本四十八面第二行。這是依《大智度論》來解釋一心三觀:
「一心三觀者,此出釋論,論云,三智實在一心中得,祗一觀而三觀,觀於一諦而三
諦,故名一心三觀,類如一心,而有生住滅,如此三相,在一心中,此觀成時,證一心三
智,亦名一切種智,寂滅相,種種行類相貌,皆知也,寂滅相者,是雙亡之力,種種行類
相貌皆知者,雙照之力也。」這段話是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裡面所講的。一心三觀是
修學最殊勝的法門,也就是方法。但是首先要知道宇宙人生的實相,才能夠提得起一心三
觀。這段話裡面,末後給我們說得很明白,也是他為什麼能夠成就三智,就是一切智、道
種智、一切種智;換句話說,本性裡面的般若智慧,圓滿的透露出來。因為心法、色法,
我們今天講的精神、物質,乃至於整個的虛空法界,是一心中變現出來的,這是事實,這
也是一心三觀的理論依據。心實在說只有一個,哪有三心二意?三心二意是虛妄的。怎麼
會變成虛妄?就是有分別執著,一起分別執著,就變成無量無邊。離開一切分別執著,這
個心是一心,一心具足一切法,三諦三觀就是一切法的濃縮。
三觀是能觀,三諦是所觀,能所是一不是二。能觀的心簡單的說就是清淨心,清淨心
是寂滅相,它的作用是照見。這段文上把這個意思說得很圓滿,說得很好,經文很短,「
寂滅相者,是雙亡之力」,亡是離開,也就是「真心理體不立一法」,六祖所謂的「本來
無一物」,這是真心。真心就是一心,有了一物就不是真心,那就變成妄心,所以真心裡
面不能有一絲毫東西在裡面。真假、邪正、是非、善惡,這都叫二。這個雙,雙就是我們
今天講的相對,要把這個徹底離開,然後世出世間一切法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就是講
種種行類相貌皆知。為什麼皆知?就是你清淨心起的覺照之用,叫照見,這個撿別不是情
見,是照見。
一心三觀實在是上上根人所修的,一般人沒有法子從這裡下手,一般只有從次第三觀
上下手,這是上上根人。可是在淨宗這個法門,《大經》裡面給我們講「發菩提心,一向
專念」,這一向稱念,給諸位說就是一心三觀。為什麼?因為能念的心是始覺,所念的佛
號是本覺,始覺、本覺都圓滿具足三諦三觀,這是我們一般念佛的人不知道。所以持名念
佛,不但是古來祖師大德們讚歎,諸佛菩薩都讚歎,什麼人都能修,不知道所修的是究竟
圓滿的法門。即使完全對於教理不通達,只要能夠老老實實的去念,念到相當的時候他就
得定。念到煩惱不起現行,就成就念佛三昧,不知不覺自然成就三昧,不要刻意去修,所
謂水到渠成,自然成就。三昧成就之後,再繼續念下去,念到相當程度就豁然開悟,就像
大勢至菩薩講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心開就見性,一心三觀就達到,就圓滿了。所以
,這個法門實在不可思議,超過一切法門,它下手容易,成功高。在一般講,一心三觀是
圓頓菩薩、佛所證得的,沒想到這麼圓滿、這樣究竟的法門我們凡夫也能修。所以,諸位
讀了這部經之後,知道這些事實真相,我們才肯死心塌地老實念佛。這是這本經對於修淨
土的人最大的貢獻,叫我們死心塌地老實念佛。
我們再翻開五十面看倒數第三行,說「此觀微妙,即一而三,即三而一,一觀一切觀
,一切觀一觀,非一非一切,如此之觀,攝一切觀也」。這句話實在就是《華嚴經》上講
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即無量,無量即一,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一句彌陀,古德稱
為「萬德洪名」,萬就是一切,就是無量,阿彌陀佛四個字就是一,一裡面有無量,無量
就是一,全都結歸到名號。如果就本經顯義來看,一是講一心三觀,一切就是本經所講的
十六觀,一觀就具足十六觀,十六觀可以容攝在一觀;十六觀任何一觀都具足其他的十五
觀,沒有一條是例外的。在十六觀裡面,下手最容易的就是第十六講的持名念佛,這我們
總沒有問題了!每一觀都圓攝其餘十五觀,所以你觀無量壽佛,也攝其餘十五觀;你觀日
觀、觀水觀,也攝其餘十五觀,但是那些觀想的方法很難成就。因為境細,我們心粗,觀
不成。持名這個方法,心粗也不要緊,也能用得上功夫,也能得力,同樣它也具足其餘的
十五觀。這叫一修一切修,一切修一修。
我們把這個道理搞清楚了,不再疑惑,所以念佛常講的,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
那個不懷疑,不搞清楚總是有懷疑。自己說不懷疑,實在講自己是真懷疑,沒搞清楚。果
然不懷疑,他自己一定死心塌地去修去做;自己還不肯去做,可見得他沒搞清楚,決定是
懷疑!這樁事情,學人的口頭語容易,言語裡面的真實義要想理解不容易。經典上都是佛
的言語,我們念念把言語都學會了,可是開經偈說「願解如來真實義」,那個真實義幾個
人知道!這就難了。我的意思你不知道,你的意思我不知道,如來的真實義你怎麼知道!
可是經上給我們講的這個原則,我們能曉得如來真實義,我們也知道一切眾生的心意,只
要你心清淨了,你就知道。因為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從清淨心生出來的。心生則種種法
生,你要是把真心找到,真心起作用了,盡虛空遍法界你都知道了。所以《無量壽經》上
講,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心裡面想什麼他們都知
道。這在我們凡夫看起來,這是神通,這神通從哪裡來的?從清淨心來的。所以諸位同修
要知道,整個佛法講修行的綱領、修行的原則,就是清淨心,不在這上下功夫,那都錯了
。
下面是解釋「無量壽」,這部經題目裡面最主要的一段,在五十一面倒數第五行。「
四釋無量壽,正示三觀所觀境也,前明三觀,且以三德三因,而為諦境,蓋是所觀融即,
用顯能觀絕妙,須知性中三德,體是諸佛三身,即此三德三身,為我一心三觀,亦可彌陀
三身,以為法身,我之三觀,以為般若,觀成見佛,即是解脫。」我們只看這段。前面說
了那麼多,給我們說明什麼叫能觀什麼叫所觀。能觀、所觀意思搞清楚了,境界非常之多
,我們觀什麼境界最好?十六觀裡面,阿彌陀佛是主,說阿彌陀佛,西方世界依正莊嚴統
統都包括了。所以,這個經題就取十六觀裡面最重要的無量壽佛。他不說「佛說觀日觀經
」,你說這樣也可以,「佛說觀水觀經」,十六觀隨便哪一觀都可以。他不用那十五個名
字,取第九觀,第九觀是觀無量壽佛,所以經題上講「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諸位要知道
,十六觀隨便取一個都可以,但是這十六個裡面,阿彌陀佛是主,最重要的。可是諸位要
曉得,十六觀裡面觀阿彌陀佛是最難,最不容易。所以題目是標榜著這個,實際上勸我們
持名,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佛。念他的名號,不必去想他的相好光明
,相好光明我們想不出來的,怎麼想也想不出來。這個意思就在此地。
這一句裡面重要的是彌陀三身,阿彌陀佛的法身、報身、應身。實在講,三身就是一
身,一而三三而一,所以才說以為法身,就是我們自己的法身理體。我們現在三觀,剛才
跟諸位說過了,這個念佛能念之心就是一心三觀,所念之佛就是一心三諦,我們三觀就是
般若,此地講的跟古德所說都能夠相應。古人講,能念之心是始覺,所念之佛是本覺,始
覺、本覺都是般若。觀成見佛,功夫成就就得到解脫,解脫就自在,自在裡面就包括了神
通。我們眼不能夠見遍法界,耳在此地聽不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說法的音聲,這不能
算是解脫,六通具足這才叫自在。你心裡頭起心動念我都知道,這是解脫。換句話說,就
是自性的本能完全恢復了,這是解脫。
下面《疏》裡面給我們解釋無量壽,在五十二面第二行。什麼叫無量壽?「無量壽者
,天竺稱阿彌陀。」天竺是講印度人,就是梵語阿彌陀在中國把他翻成無量壽。實在要按
照梵文來翻,「阿」翻成無,就是無的意思;「彌陀」就是量,實在它的意思就是無量。
無量這裡面的含義非常的深廣,簡單舉幾個例子說,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
藝、無量的福報、無量的壽命,樣樣都無量,真是無量無邊。在一切無量裡面哪個最重要
?壽命最重要,如果壽命沒有,其他所有無量都落空了。譬如說你有無量的財寶,你沒有
壽命,那無量財寶別人用,你自己得不到用。所以在一切無量裡面,最要緊的就是無量壽
。因為有無量壽,這一切的無量自己才能真正得到享受;沒有無量壽,其他的無量全都落
了空,那都不是真的無量。所以,阿彌陀翻它主要的意思是無量壽。阿彌陀絕對不是只有
無量壽一個意思,諸位要曉得,它的意思說不盡,就是窮劫也說不盡。
下面要給我們說真相了。「佛本無身,無壽,亦無於量」,身、壽、量統統談不上。
先要曉得佛是什麼?我們今天一看到佛這個字,就想到一個人。人,他怎麼沒有身體?沒
有身體還能叫人?諸位要知道,「佛」的意思是覺,覺性沒有身體,也沒有壽命,也不落
在數量範圍之內。覺性是什麼?覺性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稱之為真如本性,這些東西統
統都沒有的。真如本性有多大?那就沒有法子思議。盡虛空遍法界都是真如本體變現出來
的,本性是能變,虛空法界是所變。你要問它以什麼為身?唯有沒有身,它才能變虛空法
界,要有身,它怎麼變的出來?它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就沒有壽量;它大而無外,小而無
內,就絕對不落在數量裡面。
==
念到煩惱不起現行,就成就念佛三昧,不知不覺自然成就三昧,
不要刻意去修,所謂水到渠成,自然成就。
三昧成就之後,再繼續念下去,念到相當程度就豁然開悟,
就像大勢至菩薩講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心開就見性,一心三觀就達到,就圓滿了。
所以,這個法門實在不可思議,超過一切法門,它下手容易,成功高。
2018 最後,感謝幾位版友總是陪著我一起學習,默默給我鼓勵!
我們2019 也要一起繼續學習,也要念佛喔!^^
新年快樂!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