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01-01 12:38:00心所的分類,此處講到別境心所(欲、勝解、念、定、慧),別境心所不是煩惱心所,煩惱心所如貪、瞋等,別境心所不是煩惱心所,例如佛陀心續中有別境心所,但沒有煩惱心所關於心所的分類,kiss網友可學習百法明門等,幫助建立正見了解其各自的定義、分類、事例等,在修行上才不會混淆以下是自我警惕,舉例來說,比如有些人容易把別境心所的欲心所,錯誤栽贓為煩惱心所的貪心所,因為缺乏分辨抉擇的智慧,就容易導致自以為是的自誤誤人。常見的自誤誤人多因為對法理不清楚產生,甚至因而惡意的不斷想進行毀謗甚至以此曲解要來引導他人,所以要能夠深入學習很重要。達賴喇嘛尊者常呼籲,對於佛法不能只停留在信仰的層次,要不斷深入,就要透過佛教內道大教典的學習,聞思修串習(佛弟子如果覺得沒有時間學習大教典、學習大教典很辛苦,吃不了苦,卻對一般世間很有時間、不會覺得辛苦,那就是放逸顛倒了,值此新年之際一些自我感想,期許新的一年道業增進,也與有緣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