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8(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12-30 23:52:37
(續:「是故觀空,不住於空,而入於假,知病識藥,應病授藥,令得服行」)
  應病授藥,這就要觀機了,觀察每個人根機不相同,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對治,四悉
檀裡面「對治悉檀」。我們知道自己的毛病,也曉得很多的佛法,但是這些佛法學了這麼
多年都沒用處。我們的病沒有輕,煩惱沒有減少,智慧沒有增長,還是糊裡糊塗,是非、
善惡、邪正都搞不清楚。這就是這麼多的方法,這個藥方我們吃了不見效,這個問題非常
嚴重。細審古德的教誡,想想還是他們講的有道理,我們自己所想的錯了。古人教給我們
修行,從福慧下手,修福怎麼修?為大眾作務。佛法裡頭作務,就是為大眾服勞役,給大
家工作。你想六祖在黃梅八個月,在碓房裡面舂米破柴,這是修福。替常住、替大家做工
,不辭辛苦,修福。同時修慧,慧是什麼慧?慧是根本智,根本智是無知,般若無知。無
知是根本智,就是把你所有一切的想法、看法統統放下,恢復到心地清淨。六祖說的,「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那是根本智,恢復到清淨心。這個不管是在家出家,不管是
修學哪個宗派、法門,都應當從這裡下手。
  淨宗,佛很慈悲,特別給我們說明,說三福,三福就是修行的基礎。三福是「孝養父
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總共十一句是建立在孝親尊師的基礎上;換句話
說,從哪裡學起?從孝親尊師學起。孝親尊師做不到,慈心跟十善業也沒有,不可能有。
因為慈心、修十善業是建立在孝親尊師的基礎上,你怎麼會成就?不孝順父母,不聽從師
長的教誡,不可能有成就。不過師道在從前是有,現在很難,現在到哪裡找老師?找不到
老師。老師也找不到學生,學生不聽話,不聽話就不能算是學生。學生對老師是百分之百
的服從,那叫學生;不聽老師話的,這個不能算是學生。所以,現在師道沒有了,這是我
們這一代人的悲哀。師道沒有了,孝道也沒有了。因為在從前的教學,教你尊師、聽老師
的教誡是父母的責任,父母教你尊師重道,老師教你孝順父母,兩個互相教的。父母總不
能說「你是我的兒子,你應該要孝順我」,兒子說「我為什麼要孝順你?」這話說不出來
的。老師也不能說「我是你的老師,你要尊重我」,這也說不出來。所以都要第三者教。
現在父母也不教你尊師重道,老師也不教你孝順父母,整個基礎都完了,毀掉了。這是這
一代人真正悲哀之處,換句話說,這是病根!
  病根找到了,這才曉得應病,來怎麼救他?我們做第三者,我們勸他孝順父母,勸他
尊師重道,你跟哪個老師學,你就要聽這個老師的話。你在一生當中,至少你跟一個老師
不能少過五年,實在講最低限度應該是十年。十年跟一個老師會有成就,聽一個老師的教
導。你聽兩個人的教導,他就有兩個意見,兩條路。你親近三個老師就是三叉路口,親近
四個老師就是十字街頭,不曉得學什麼好!這個老師說這個方法好,那個老師說那個方法
好,搞的你自己無所適從,沒有法子修。所以,跟一個老師是走一條路。為什麼我們親近
善知識,善知識一定教他,你只可以聽我的,除我之外任何人不能聽?就是給你一條路走
。你再聽別人講的,那就兩條路。不但兩條路,別人講的恐怕跟老師講的不一樣,你回來
還跟老師抬槓,「老師,你這麼說,人家那麼說」,還跟老師兩個吵吵鬧鬧的,那成什麼
話?
  所以自古以來,你看看《高僧傳》、《居士傳》,人家學佛,或者是學世間法,就是
跟一個老師。學一家之言,這叫師承!這就是應病授藥,把這個方法告訴他。告訴他之後
,底下說「令得服行」,要鼓勵他認真照做,他才能夠得到效果,才能成就。「故名從空
入假觀,而言平等者,望前稱平等,前破假用空,今破空用假,破用既均,故言平等觀,
此觀成時,證道種智。」道種智是大乘菩薩所證的。這一段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知病識藥
,應病授藥,令得服行」,這三句非常重要。四明尊者在註解裡頭也有詳細的說明,諸位
看看就知道了。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第四十六面,看「釋中觀」。「二空為方便者,初觀空生死,次
觀空涅槃」,這就是這兩種觀的不思議的功德利益。初觀觀假,能了生死,知道生死了不
可得。次觀空,原來涅槃也了不可得。涅槃是從生死建立的,沒有生死哪來的涅槃?它兩
個是相對建立的,沒有這一邊,那一邊也就沒有了。這就是說明,佛與菩薩為什麼不住生
死,不住涅槃,兩邊都沒有!「此之二空,為雙遮之方便」,可見得這是方便門,「此之
二用,為雙照之方便」。雙遮是兩邊都離開,生死涅槃兩邊都不住;雙照是生死涅槃兩邊
都用,我同時都用。那就是像佛在經上說,「度無量無邊眾生」,這是用假;「而實無眾
生得度者」,這是用空。他兩邊都用,這才成就圓滿不可思議的功德,這是雙照之方便。
「心心歸趣入薩婆若海」,薩婆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一切種智,如來果德圓滿的
智慧,把它比做大海,海是形容深廣。「雙照二諦也,此觀成時,證一切種智,是為次第
三觀也」,這是佛果地上所證的。這是講的空觀。
  註解裡面有幾句話,我們把它念一念,在四十七面第一行,我們從當中看起。「中道
之觀,諦觀不二」,諦是諦實,認真的修學,「惑智一如」,惑是無明、煩惱,智是般若
智慧。相不一樣,煩惱跟菩提相不一樣,愚痴跟聰明的相不一樣,體是相同的。體既然相
同,實際上是一個,一個是覺,一個是迷。實在講,覺迷也了不可得。這個意思愈講愈深
,愈講愈玄,不太好懂,但這是事實真相。「三觀圓融,是無作行,故得自然入薩婆若,
此觀之果,名一切種智,位在初地。」別教的初地,圓教的初住,從這個位次以後,他的
修行大乘佛法裡面講「無功用道」,為什麼?他完全不用心意識,離開一切分別執著,起
心動念都沒有了。往後四十一品無明是自自然然斷,不能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煩惱。
所以,這個位次是念不退,圓教初住以上的地位。
  以上講的是「次第三觀」。後面一種這是根性非常利的人,不要次第,一心就三觀,
這個成就快速。「一心三觀,斯乃稱性而觀,絕待而照,蓋一切法,無非三德,如∴字三
點。」這是印度梵文的一個字母,這個字母寫法就是三點,它的發音念ㄧ,就是梵文四十
二個字母裡頭的一個。「三不孤立,一一圓具,舉一即三,乃以三德而為三諦」,我們只
看這幾句。為什麼有一心三觀?一心三觀從什麼樣理論建立的?實在講,自性是圓融的,
自性裡面沒有界限。我們把它分成層次,那是因為我們迷得太深了,是從迷而分的。從自
性裡面講,哪有階級可循?這是一心三觀理論的依據。所以,一心三觀就是稱性起修,全
修是性,這裡給我們解釋的是稱性而觀。
  「絕待而照」,絕待是對「相對」的。我們凡夫迷久了,習氣太深,起心動念都落在
相對上。愛因斯坦講的相對論,我們生活在相對的空間裡,相對的世界裡,只要起個念頭
必定對面有一個。我們想個大,大對面有個小;想個長,長對面有個短;想個我,對面有
個人,總是相對的。絕待就離開相對,離開相對不得已勉強叫個一心。實在講,一,一的
對面有多,這實在不得已才說。如果跟你講真話,那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開口
便錯,動念即乖」,那就到了絕待。絕待不但是開不得口,念頭都動不得,真到這個境界
,你想這個心多清淨,心裡頭一念不生。一念不生的心,心是清淨的,心是定的,它自然
就能照虛空法界,自然就能照過去未來。我們稱為神通,其實那是本能,本來有的能力,
過去現在,此界他方,沒有一樣不清楚。只要你能夠把一切分別執著、起心動念統統都停
止,這個能力就現前。這是要做功夫,這個功夫就是無始劫以來的習氣怎麼樣能把它平息
下來。
  「蓋一切法,無非三德」,世出世間一切法,無不是法身,無不是般若,無不是解脫
。解脫就是我們今天講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真的法法皆然。下面是舉比喻,他用這個三
點就比喻三德,說法身必然有般若、解脫,說般若一定有法身、解脫,一即是三,三即是
一。三德不會說一個孤立的,不可能的,有一個必定有三個。所以說是一一圓具,圓是圓
滿,具是具足,法身圓滿具足般若、解脫,解脫圓滿具足法身、般若,舉一即三。這是以
三德為三諦,三諦是我們所觀的境界。下面講「即於一心,而修三觀,此之觀法,能所雙
絕」。我們今天用什麼方法來修這個觀?給諸位說,《大經》裡面所說「發菩提心,一向
專念」,實在講就是一心三觀。這個時候就看你用什麼心?你心如果真的專一,我念這一
句佛號的時候,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一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
,從心裡面生出來,口裡念出來,耳朵聽進去,這就是一心三觀。如果起心動念,我念佛
,我今天要念一萬,我今天要念五千,那是次第三觀,為什麼?你已經起心動念了。次第
跟一心,自己要能分得很清楚。
  修一心三觀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都要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
不執著,永遠保持心地的清淨光明。別人來的時候,我們對待他,隨他的執著而執著,隨
他的分別而分別,這就是體用如如。自性裡面沒有分別執著,是用空,自己用空,對待別
人,對待別人用假,空假兩邊都用,雙照、雙遮就在一念之間。所以《觀經》裡面,是詳
細給我們說明念佛的理論與方法。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實在講就是一心三觀。這個時候就看你用什麼心?
你心如果真的專一,我念這一句佛號的時候,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
這一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從心裡面生出來,口裡念出來,耳朵聽進去,
這就是一心三觀。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12-31 00:0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oalaq (忘了)   2018-12-31 17:2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01-01 22:07:00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01-02 06:07:00
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7-01-05 00:1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12-31 08:0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oalaq (忘了)   2019-01-01 01:2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7-01-04 16:19: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