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25(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9-02-10 00:09:28
  請掀開經本,一百九十八面,倒數第四行,看經文。這是十六觀裡面的第十觀,觀觀
世音菩薩: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無量壽佛了了分明已。】
  這是總結前面的觀法,觀阿彌陀佛觀成之後。
  【次復應觀觀世音菩薩。此菩薩身長十八萬億那由他由旬。】
  『十八萬億』,這個在註解裡面有。
  【身紫金色。頂有肉髻。項有圓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圓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釋迦
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薩。無量諸天。以為侍者。】
  菩薩跟佛也非常的相似,光中也有化佛、化菩薩。
  【舉身光中。五道眾生一切色相。皆於中現。】
  不但光中現諸佛菩薩相,同時也現六道眾生之相。
  【頂上毘楞伽摩尼寶以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這是說菩薩戴的帽子,帽子當中有一尊佛像,這個佛像是站著的,是佛的立像。
  【觀世音菩薩。面如閻浮檀金色。眉間毫相。備七寶色。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一一
光明。有無量無數百千化佛。一一化佛。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變現自在。滿十方世界。

  佛三十二相當中有白毫相,菩薩也有白毫相,而且毫相也放光化佛,變現自在。前面
是說佛身光當中化佛變現十方世界六道眾生的相,這個地方說無量相好當中的一相,白毫
相。實在講一切相好統統都放光,光中都化佛菩薩,遍滿十方世界。
  【臂如紅蓮華色。有八十億微妙光明。以為瓔珞。其瓔珞中。普現一切諸莊嚴事。】
  前面講的是正報,都是屬於身體的,或者是全體,或者是部分。這個地方講的是依報
,依報是身外之物,瓔珞、衣服都是屬於依報。正是所說的依正莊嚴。
  【手掌作五百億雜蓮華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畫。猶如印文。一一畫有
八萬四千色。一一色有八萬四千光。其光柔軟。普照一切。以此寶手。接引眾生。】
  手相裡面的畫,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指紋。他的指紋非常之微細,同時也放光,光明也
普照一切。
  【舉足時。足下有千輻輪相。自然化成有五百億光明臺。下足時。有金剛摩尼華布散
一切。莫不彌滿。】
  末後這段是講的足底有『千輻輪相』,輪是圓滿,千輻也是代表圓滿。足指相好,從
輪相當中,「千輻輪相」就是腳底的紋路,腳底下的紋路,一樣的也放光。不但放光,而
且舉足、下足自自然然變化的蓮臺,『金剛摩尼華』也是屬於寶蓮花。所以說是舉足、下
足,這是自然變現的,不是作意,不是有意這樣變,自然變現的。他變現當然都有個理,
都有理存在,這個理是屬於性德,真如本性,具足無量無邊的德能,證得自性之後,這些
現象全是自然的。所以古人講,不讀《華嚴》不知道佛家的富貴,也就是不曉得成佛的好
處。世間法的種種莊嚴受用,是累世或者是今世修福所現的。諸佛菩薩的依正莊嚴是性德
變現的,性德是自然的,是永遠沒有衰竭的,不像修德,修德是有盡的時候,性德是無有
止境,無窮無盡。由此可知,性德裡面的福報比修德的要殊勝太多,這就是求慧求福都要
從自性當中去求,這才是正確的。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經文,「與佛同異」。在二百零一面倒數第三行。
  【其餘身相。眾好具足。如佛無異。】
  其他的相好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
  【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
  菩薩示現的是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沒破,雖然相好同佛,仔細觀察還差一點
,意思就在此地。
  【是為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名第十觀。】
  接著看底下經文。
  【佛告阿難。若欲觀觀世音菩薩者。當作是觀。】
  『當作是觀』就像前面佛所教給我們的這個觀法。
  【作是觀者。不遇諸禍。】
  遠離一切意外的災難。常常想念觀世音菩薩、常常稱念觀世音菩薩,也就是憶佛念佛
,常常能憶念觀世音菩薩,不會遇到一切意外的災難。
  【淨除業障。除無數劫生死之罪。】
  這是講觀想滅罪的功德。下面是講得福。
  【如此菩薩。但聞其名。獲無量福。何況諦觀。】
  我們把文念下去好了。
  【若有欲觀觀世音菩薩者。先觀頂上肉髻。次觀天冠。其餘眾相。亦次第觀之。悉令
明了。如觀掌中。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註解裡面有段話,我們仔細看看,在二百零三面第四行,第二句看起。「行者觀於冠
、髻、毫、面、身色、光明,一一須用心作心是,而為能觀。」行者就是依照這個理論、
方法修行的人,怎麼個修法?你就觀菩薩戴的帽子、肉髻、毫相、面相、身色、光明,就
像經上所講的,一樣一樣仔細去觀想。觀想要善於用心,不善於用心就打妄想,就不是觀
想了。觀想跟妄想就差那麼一點點,不可以把妄想當作觀想,這是很重要。一般人實在講
很多把妄想當作觀想,因此罪也滅不了,福也不會現前,這個就是錯用了心。怎樣才叫善
於用心?底下這一句就重要了,「心作心是」,前面經文教給我們,「是心作佛,是心是
佛」,要用這樣的心。觀阿彌陀佛要用這個心,觀觀世音菩薩也要用這個心,是心作菩薩
,是心是菩薩。實在講為什麼會滅罪、除障、生福?最要緊的就是把這種理論、方法,從
觀佛、觀菩薩然後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去觀察一切萬事萬法,那怎麼不開智慧?智
慧都開了,還不會生福嗎?福慧具足,哪裡還有罪業?當然消罪業,理是在此地。所以要
會用心,這個才是真正用心,絕對不是去打妄想,打妄想那是大錯特錯了。
  這一段把這個意思說得很清楚,所以一一須用,必須要用,每一個觀都必須要用心作
心是。「心是」是能現,唯心所現,「心作」就是唯識所變,一切境界相都是自心所現,
本識所變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諸佛菩薩統統是自性變現的,所謂是「唯心淨土,自
性彌陀」。彌陀是自性,觀音菩薩又何嘗不是自性?知道諸佛菩薩淨土是自性變現的,我
們眼前境界哪一樣不是自性變現的?你這樣去觀察,觀久了自然就明心見性,心地才能真
正得到清淨平等,不知不覺自然就入佛境界。
  用這個原則去觀想,「而為能觀,說在像前,用在此處」。說在像前是訓練,說在觀
無量壽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經文是在觀無量壽佛那段裡面,在第九觀裡面說的。可
是你要會用,現在講觀菩薩,你要會用這個原則去觀像,然後再把它推廣。「既云作佛是
佛」,既然說是作佛是佛,「豈不能作觀音是觀音耶」,是心作觀音,是心是觀音。「作
髻作冠」,是心作髻,是心是髻,沒有一樣不是如此,「是髻是冠,皆可為例,不獨以佛
例觀菩薩,亦須例於普雜三輩,豈唯以前例後,亦合以後例前,以令行人,始末經文,俱
可修觀故」。這十六觀,從第一日觀到最後持名,都必須運用這個原則。我們明白這個道
理,要用這種心態、原則去執持名號,的確跟一般人念這句阿彌陀佛不一樣。一般人念阿
彌陀佛有口無心,無什麼心?不是無想念阿彌陀佛的心,因為想念阿彌陀佛是妄想,念阿
彌陀佛,「我很愛阿彌陀佛,我很想見阿彌陀佛」,這是感情的心,這是妄心,這不是真
心。真心是什麼?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就對了,就沒錯了。所以有口無心,向來我們
對這個無心的意思沒搞清楚,從這裡我們搞清楚了。
  這是真心,能現能變的都是真心,是心作心都是真心。不是真心,顯不出境界出來,
也不可能產生變化。有人說,你們佛家講一切法唯心所變,我拿這個東西,你給我變一個
禮物給我看看,你變得出來變不出來?變不出來,這個話是騙人的。他不曉得能變的是真
心,我們今天講的心是妄心,妄心不能變,真心能變。此地講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
、作都是講的真心。這是一般人誤解了佛法,這是我們應該要曉得。曉得之後,逐漸慢慢
去學習,學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在見聞覺知之中,這個受用就太大了。現前就可以得到
自在解脫,確實能夠幫助我們斷煩惱、成佛道。
==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02-10 00:36:00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作者: AaronEckhar (Aaron)   2019-02-10 12:15:00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抓緊時間。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9-02-10 21:0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2-10 21:46: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